为什么孩子阅读量足够大了,懂得能力却依然很差?
尽管儿童阅读已经引起相当程度的重视,不少孩子也开启了白天读、晚上读,睡前家长再陪读的节奏,可理解能力始终进步得很拖延,为什么?超越芬兰,在“全球教育强国”调查中名列前茅的韩国给出了一个答案——被韩国学子奉为圭臬的儿童“五行阅读法”。
“五行阅读法”为韩国享有盛名的家庭学习指导师郑炯权所创,正在为孩子阅读头疼的家长们,也许从这篇文章找到灵感。
我喜欢中国文化,对“五行相生、环环相扣”的概念比较感兴趣,就说我的阅读方法命名为阅读“五行”法。掌握阅读的“五行”之法,深度体验阅读的过程,便会实现更好地阅读。学习基础很重要;阅读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而言,尤其重要。
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不仅掌握的背景知识越来越丰富,而且还会将各种知识有效结合,从不同角度思考并进行推论。通常情况下,这类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名列前茅。从这一角度来说,阅读能力的养成,是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然,阅读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大概从四五岁开始,在小学阶段基本形成。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阅读能力没有养成,随着年龄增长,其理解能力会越来越差,严重者甚至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反之,如果孩子已经具备阅读能力,这会引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孩子的学习可能从此不再是令家长头痛的事情。因此,家长在为孩子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同时,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引导孩子读书也同样重要。
这里的阅读,不是简单盲目的“读”,而应是一种带有策略的“读”。
阅读之“金”=认识阅读经历
无论在书店还是在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温馨场景:妈妈或者爸爸牵着孩子的手,在书架前安静地选书。然而,有许多家长的选书标准是自己认为对孩子有帮助,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虽然孩子可以勉强接受,但无形中,家长却充当了扼杀孩子阅读兴趣的“元凶”。
渐渐地,孩子离阅读越来越远,并最终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因此,在选书的过程中,家长有必要把握选书的“度”,既不能完全放手,不给予丝毫指点,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所读的书。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请先从了解孩子的阅读经历开始,应该弄清楚他目前的阅读状态。阅读量大小、喜欢什么类型的图书、用何种方式在读、读过的内容中能记住多少等,都属于阅读状态的范畴。
了解孩子的状态及目前所具备的能力,而非强迫或急于说服孩子勉强读书,这样才能找到更为适合孩子的阅读指导方法。调查表明,学习成绩差且停滞不前的学生中,有78%是由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我认为,这些孩子从现在起每天阅读时间应保持在10~30分钟。他们应以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逐渐领会阅读的乐趣与重要性。
阅读之“木”=代读
对于不愿意读书的孩子,了解他们的词汇储备是必要的。芬兰的孩子从幼儿园阶段曾经开始读报纸了,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幼儿园阶段读报纸的孩子的状态。
当孩子还不具备足够的词汇储备,或者说还不能独立阅读的时候,为了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加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代读,直到他们能够识字、阅读为止。
代读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要半途而废。通常情况下,代读一直坚持到孩子念小学,如果孩子还是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即使升入初中,也不妨继续代读。如果代读结束的时间不适宜,孩子将来可能只会选择相对容易的书,严重的甚至会逐渐放弃阅读。
代读还有一点好处,能训练孩子的听力,使他养成倾听的习惯,进而提升注意力。我有一位小学六年级的老师同伙,为了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他每天安排十分钟晨读。可实行一段时间后,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状况没有任何改善。
他非常苦恼,怎么办呢?冥思苦想之后,他决定代读。结果超乎他的猜想,孩子们渐渐喜欢上了他读书的声音,开始专注于阅读。
阅读之“水”=反复阅读
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其几本书只读一遍,不如反复阅读一本书。如许做,无论在理解的层面,还是在提升专注力方面都更加有效。
有些家长,一旦接到孩子要求买参考书和习题集的指令,恨不得把书店里的书架都搬空。可冷不丁翻开孩子的书柜,总能发现几本崭新的习题集、参考书正安然地躺在那里。
还有一类家长更令人担忧,看到孩子在反复读一本书,便横加干预,觉得孩子在浪费时间。其实,反复阅读是一种正确的阅览方法。如果孩子在反复阅读同一本书,那他或许才找到了阅读的“捷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想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不妨让他随身携带一本书,或把书放在他顺手就能拿到的地方,营造一种随时随地都能阅读的环境。真实对阅读不“感冒”的孩子,也别担心,只要有他喜欢的内容,挑一本通俗易懂的书,让他反复阅读,渐渐也会养成习惯。
阅读之“火”=精读
如果在短时间内以略读的方式阅读大量的图书,孩子会失去积累词汇量的最佳时机。一旦词汇量匮乏,阅读就会成为一件难以为继的事情。此时,娃儿会将目光转向漫画或插图较多的图书,如此下去,词汇量会越发减少,恶性循环便由此开始。这种状况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不要被孩子正在阅读的假象迷惑,要观察他是否在认真阅读,是否掌握了阅读的内容和细节,并重新引导孩子养成精读的习惯。读书兴趣,对于孩子来说固然重要,但不要只停留在兴趣的培养上,阅读能力的晋升才是最终目的。阅读量足够大,但理解能力却很差,这样的孩子很多。这就是由没有养成精读的习惯造成的。读书,不单是量和速度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精读呢?我认为是已经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读书已成为其一种生活方式的孩子。对那些仍不爱读书的孩子,强迫是不可取的,应以使孩子具备读书的动机为前提。
与此同时,还要选择孩子喜欢读的书,鼓励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词语,一定要弄清准确意思。读完后,再让娃儿与大家分享他认为的书中最精彩的内容,有了这样的体会,阅读才会更有滋味。
阅读之“土”=读书笔记
为了培养和巩固孩子的自我主导型学习能力,进行综合阅读训练必不可少。最好的法子,就是让孩子把读过的书聚集起来,简要地整理成“读书笔记”。
提到“读书笔记”,由于通常被作为阅读的“附带作业”、硬性要求,这可能也导致娃儿不愿阅读。其实,读书笔记本身并没有那么复杂,更不应该成为孩子讨厌阅读的罪魁祸首。
制作“读书笔记”的法子很简单。
流程如下:1. 选定自己喜欢的主题,确定读书计划;2. 阅读;3. 读完后,举行作家虚拟采访,或给主人公写信、或续写后面故事、或改写结局等。
如果孩子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也不要着急,循序渐进,先记录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等信息,以培养读书兴趣,为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概括书的主要内容、采访作者”的想法,边提出问题边找出答案,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会成为他与老师、家长及朋友分享阅读体会的交流工具。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再添加他自己的感想或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对话,就更进了一步。甚至,把训练内容定期整理在文件夹中,本身就会成为新的适合他阅读的很好的作品集。
尽早开始阅读和未来目标相关的图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思考能力。对于亚洲地区竞争激烈的各类考试来说,无疑也是有诸多益处的。
为了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理解习惯、总结归纳习惯、表达习惯,读书笔记,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始了。
▼
作者 | 郑炯权,韩国资深学习指导师,前途学习咨询师,韩国学习指导研究开发协会会长
来源 | 小海豚亲子俱乐部(xhtqzjlb)
责编 | 小蒲
相关链接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1115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