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该读什么书?
现在的家长都知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着孩子读各种名著,可是有的孩子书是读了不少,作文就是写不好,到了高中语文甚至考不及格,家长都开始怀疑人生,恨不得把语文归入玄学,考的好坏全得靠命,小考算卦,大考烧香。
读书能不能提升语文成绩呢?当然是能,但要看怎么读。
给孩子选书,首先要看孩子的兴趣,高中语文教材里选了黑塞的文章《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在文中讲了他自己读书的经历,他说自己小时候站在爷爷的藏书室里,面对几千本书,绝大多数都不感兴趣,只喜欢其中的几本,包括带插图的《鲁宾逊漂流记》和《一千零一夜》。换句话说,小孩子喜欢内容丰富的、看着有意思的作品,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不妨多找几个类型的书,包括童话故事、经典诗词、散文、小说等等,让孩子自己挑。家长千万不要过多干预。你觉得《红楼梦》好,孩子未必明白书里写的是什么。
第二,在兴趣的基础上挑有营养的、好消化的。孩子最早接触的书很重要,会影响孩子未来的阅读方向。比如一个爱读小说的孩子,可以挑一些通俗易懂的名著,不要让孩子太早接触流行作品——流行作品不一定不好,《基督山伯爵》曾经也是流行小说。现在的网络小说也有质量不错的,但是普遍缺少内涵,如果孩子最早读的是这样的书,读多了以后他反而会觉得名著读起来没意思,就像吃多了垃圾食品把胃口吃坏了。另外要给孩子挑好消化的书,假设有个孩子喜欢科幻小说,最好先给他看看凡尔纳,不要着急买刘慈欣,因为刘慈欣的作品太沉重了,孩子小时候没有抵抗力,读了可能产生心理阴影。
第三,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读书其实也是一种娱乐,以前的孩子比现在的爱读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的娱乐方式不多,70后、80后看金庸、古龙的小说就是最好的消遣。有的家长专挑以后考试能用到的书给孩子读,从作文选到《红楼梦》。而语文这科的一大特点就是,你越是为了考试去读书,就越考不好。道理很简单,功利性的阅读很难理解书里的内容,而且还破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厌恶阅读。王阳明晚年写过一篇《训蒙大意示教读》,文中就极力反对孩子小时候专门为考试而读书。这些年我教过的学生里就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孩子把读书完全当成作业,一本书读下来只会答题,让他从书中挑一段自己喜欢的情节或者喜欢的人物都完全做不到,因为他根本不喜欢。这样的读书基本上是浪费时间。
最后,如果有的孩子就是不爱读书怎么办呢?那就多给他读教材。我们的语文教材质量是很不错的,你去买一套《古文观止》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古文观止》里最好的文章几乎都在教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