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家一个公众号【华府小书童官号】,助手点点关注呗……
进入腊月之后,年味就变得愈发浓郁。12月30日就是腊八节了,在民间自古就有谚语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到了,意味着年关更近了。曾经也是小孩的80后,此刻也逐渐步入了不惑之年。到了人生压力最大的“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现在还清晰记得,每年腊月初八这天我都在爷爷家,听他讲述关于腊八节的故事!
据爷爷说,腊八节是佛教的盛大节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所以腊八节也叫“法宝节”,“成道会”,在佛门腊月初八这天要举办盛大的施粥仪式,据说喝完这碗粥就会得到佛祖的保佑,腊八节这天的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佛粥”。
还有一种说法腊八节喝粥源于朱元璋。据说他还未称帝之前,整天饥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受尽了人间疾苦,正值饥寒交迫的时候,他从老鼠洞里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杂粮,便生火架锅煮了一锅“五谷粥”,刚巧这天正好腊月初八。后来他称帝之后,为了纪念那段艰苦的日子,便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五谷粥命名为腊八粥。这也是腊八节和腊八粥的由来。
在古时,古人对腊八节还是比较重视,百姓都要拿出看家的本领,给家人煮一锅腊八粥,作为腊八节不可或缺的仪式感,一碗暖暖的甜甜的腊八粥下肚,年味就在唇齿间,在胃里开始升温了。除了喝腊八粥,腊八节此日其实还有好多习俗,祭祀先祖,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等活动。现在的人们在腊八节这天喝腊八粥好像再无其它活动。那么,腊八节该怎么过呢?这5件吉祥事大家别忘做,遵循祖宗老传统,寓意万事顺……
1:首先便是咱们提到的腊八粥。这也是腊八节最不能少的活动之一,不同地区制作腊八粥的食材也不同,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薏米,红豆,绿豆,芸豆,红枣,花生,莲子,枸杞,栗子,核桃仁,桂圆,葡萄干,集八方食材于一锅,食材之多堪称一绝。像薏米,红豆,绿豆等食材需求提前浸泡。这样煮好的粥才更加的黏稠好喝。
2:腌腊八蒜,这种流行于华北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小吃,制作也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地域不同,腌制时所用的醋也不同,有用白醋的,也有用陈醋的,还有用香醋的,不管哪一种醋,好吃才是环节。腊八节腌上一缸腊八蒜,到除夕的时候吃正好,大蒜被泡的通体碧绿,如同翡翠一般。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当然用腌好的腊八蒜拌凉菜,也很下饭。而且只要存放得当,久放不坏。
3:腊八面,腊八节这天除了喝腊八粥,腌腊八蒜之外,还有要吃腊八面。腊八节这天早上在太阳出来之前,在大西北都要吃碗热气腾腾的腊八面。腊八面,就是在腊八粥上演变而来的,民间俗语“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方言,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腊八臊子”很考究,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丁,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小火炒制而成。腊八节吃腊八面,还有敬神,念祖,祈求丰收和吉祥之意。
4:藏冰和吃冰,对于老北京人而言,腊八节这天还有一项特殊的活动,那就是藏冰。在早时,他们会将护城河里的冰凿成一尺见方的大块,藏于冰窖内,以备来年的炎炎夏日。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不用凿冰抗暑,但在德胜门一带让然保持着“冰窖口胡同”的地名。根据老一辈人的说法,腊八节前一天,人们要用盆子接水放在室外,让其结冰。等到腊八节这天将它敲碎,然后吃掉。据说,这样做可以保证一年不会出现肚子疼的情况。
5:做腊八豆腐,腊八节做腊八豆腐是安徽部分地区的习俗,在当地又有:“腊八无闲妇,家家晒豆腐”的俗语,将豆腐用土布包成圆饼形,再佐以辣椒、五香等原料,经传统手工艺制作而成,之后将其放在阳光底下晾晒,15天左右的时间,腊八豆腐就做好了。做好的腊八豆腐,既不妨单独成菜,也可搭配其它自己喜欢的配料。腊八豆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又香又鲜。据说腊八节做腊八豆腐这一习俗起源于明清时期,如今,腊八豆腐被列入安徽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腊八节的到来,年也越来越近了!对于80后来说,八十年代算是一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尤其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作为不惑之年的你,对腊八节,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80后小伙伴记得来留言哦……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0720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