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不是宫斗剧,孩子和谁亲不用争

每次说到家庭矛盾尤其是婆媳,总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留言好多,今天就想聊聊这个话题。
养娃不是宫斗剧,儿童和谁亲不用争
这是一则收到的私信:
很多人都有感触,有两类对照有代表性的回复:

01
类似的场景大家能够不难想象。
带孩子不是个美差,网上有段子说道:
“睡得晚,然而起得早啊!
虽然不起眼,但是义务大啊!
虽然不挣钱,然而花得多啊!
然孩子小,但是屁事多啊!
虽然做起来累,然而看上去轻松啊!
虽然赚不到卖白菜的钱,但是操着卖白粉的心啊! ”
这么辛苦的差事,最大的报答也许就是孩子的依恋,
这既是精神慰藉,也是对本身付出的肯定。
当职场妈妈忙碌一天赶回家,陪玩,夜里辛苦陪睡,儿童醒了却哭喊着非要去找老人……
当老人明明白天又弄吃又弄睡,忙活一天都很密切,可妈妈一回来就只要妈妈……
换位思考,不难体会这样的感受,带点失落,带点辛酸,带点嫉妒……
这是人之常情。
妈妈、奶奶、外婆其实都是如此,谁不希望孩子和本人亲?谁都希望自己有能力给予孩子需要的。
02
虽是人之常情,但需要克制,因为一不小心,感情就变成伤害亲人的利剑。
孩子需要很多种的爱,父母的,祖辈的,冤家的,将来还有爱人的……
每一种都丰富着他的人生,滋润他的心灵。
我们所给予的爱是要做加法,而不是代替其它。
我们的付出,不是为了控制,不是为了据有,也不应以回报为条件。
孩子有自己的情感,我们只能参加,却无资格操控。
孩子不属于我们,也不应该是我们全部的精神寄托,我们不是要养出一个只依附于本人,只依赖自己的人,而是希望他能够独立自信,过自己想要过的人生。
陪着孩子最长时间的,并不是父母,其它亲人就更是如此,是他们病入膏肓中的过客,我们扶上马,送一程,仅此而已。
抢孩子的内心戏,和缺乏自傲、价值感也有关联。
某一次不要抱,某一次哄不住,意味着今后次次如此?
说两句,妈妈不好,奶奶不好,就立马能深深植入娃脑海?豪情从此被离间?
何苦自扰?
那些个后宫戏 ,一群女人围着一个老汉子转,整天算计的就是争宠那些事情。
陷在琐事之中, 在有限的空间内争夺,是可悲的,咱的生涯要是过程那样,不是太无聊了么。
03
不想孩子和老人接近的想法,
其实和很多婆婆觉得媳妇抢了本身儿子如出一辙。
媳妇不是借个肚皮生孩子那么简单,成了家就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相伴毕生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而是伴侣。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产,也不是任何人的,他是他亲自。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的抢不抢。
多一个人来爱他,可能削弱了我们的地位,可能不再是最重要的人了,但那有何时关系呢,他变得更快乐,最终我们也能更快乐,不是么。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换位思考,想老人帮手, 却连点感情回报都不愿给予的话实在是自私了。
孩子不是家庭中唯一重要的人,有时候我们学各种和孩子共情,学如何接纳孩子,却忽视了分一点点給老人。
他们背井离乡,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热络的朋友圈,会苦闷。观念里认为对的货色,经常被小辈教育是不对的,会觉得不被认可,缺乏价值感。
一些固执,争抢,甚至贬低别人的面目可憎,背后往往是自卑,缺乏自信。
我们比上一代人幸运,有机会接受较好的教育,有自己的朋侣,自己的工作,还有网络等等各种渠道去纾解情绪。
这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来面对烦恼,如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最后自己不过是陷入伤心愤怒的循环而已,于事无益。
今天的媳妇就是明天的婆婆,看过经历过,就没关系活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04
当然这种感受的背后,还有感情的累积。
人们所争所恼,常常不是眼前的搅扰,而是往事幕幕的累加。
如果原本就心有芥蒂,自然一点就爆。 如果情感融洽,很多事情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在家庭矛盾中,丈夫脚色非常关键。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萧墙之祸也是一样,丈夫的缺位,必然导致矛盾的激增。
老公多爱媳妇一些,妻子自然会爱屋及乌也汇报老人予宽容忍让。
丈夫多孝敬老人多出面沟通,老人的情感回报有了,感觉被认可了,做作心情舒畅,不用总在小孩那里找补,挑媳妇毛病。
同样的建议,从老公之口说出,可能顺利采纳,而从媳妇之口说出,却能够埋下嫌隙。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婆媳良善共处的基础。
05
最后说点题外话,
如今房子贵,小夫妻买房常免不了背上贷款,经济上有压力,就很难轻易告老还乡,两人都工作,又没有合适的托儿所,孩子怎么办就很愁人了。
老人带娃成了很多家庭不得已的选择,好歹血缘关系在,比保母还是放心的,而且经济上的压力也小不少。
但生活习惯、价值观不同的两代人,因为孩子的南征北战,要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矛盾几乎不可避免。
在放低期望值的同时,也许最好的破解就是尽量自己带,自己不能自已带就雇人带。别让老人家一把年纪还要背井离乡干这苦差事。
又要任劳任怨不唠叨,又能凡事顺小辈的意,从不埋怨不控制,可能么?
老人带娃省下不便宜的保姆费,但省钱只是外观现象,实际上常常连费的神都省不回来 。
这个年代,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是大事,花钱请阿姨不叫浪费。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免费的大概最贵,人情债最难还。
只有经济上的独立不依赖,相互生活的界限才分明。
要老人带孩子之前未必要慎重再慎重,
如果夫妻感情都不深,老公甩手掌柜晶莹人,指望婆媳融洽相处?
家庭矛盾所损耗的心神,是难以估计的,进无路退无门。
孩子为什么哭,奶够不够,困不困,加不加盐,用不用尿不湿……累积的小工作很容易成为矛盾的温床。人来了再吵一顿走,太伤感情了。
保姆可以重新找,但亲情禁不起一再考验。
如果排优先级的话,有靠谱的老人支持最好,但如果没有这个运气,那么这时候雇人还是比坚决去磨合的好,至少有些话方便说,职责也明确,不至于伤了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