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什么该纠结?什么不必纠结?什么最值得纠结?

小升初:什么该纠结?什么不必纠结?什么最值得纠结?


政策已定,家长又在选择学校上纠结的彻夜难眠!

什么样的学校之间值得纠结?

什么样的学校之间不值得纠结?

最应该纠结的是什么?


先看两位前人的经历:



现高一这届当年小升初时,我带有一位咸阳来的孩子,收到了铁一奥数班的预录告诉。综测报名时,家长找我,说是孩子要冲工大,问我敢不敢报。

我说,我只问你两个问题:

1、万一失手了进路去哪里?

家长说:那就只能回咸阳上学了。

2、你接受这个效果不?

家长说:不接受。

我说:安心报你的铁一,别瞎折腾了。


当年小升初分布成绩后,家长又着急上火的给我打电话:刘老师,考的铁一,离录分线差3分,怎么办呀?

我说:安心等待,铁一这个品牌是值得信赖的,学校当时能预录你,娃成绩也差的不是很大,应该没啥问题。

第二天,家长就给我打电话:刘老师,学校来德律风了,按预录走,录进奥数班了。

然后家长就是对我一连串的感谢:刘老师,当初多亏听你了,如果报了工大,麻烦就大了。

现高二这届小升初时,我有位学生收到了师大附中的预录通知,报名时家长找我,说娃想冲工大,问我可以不。我给家长说了和上边那位家长相同的话。

结果,当年综测成绩公布后,家长找我,他们最后报了工大,成绩差五分,问我该怎么办?

说着说着家长眼泪都流进去了。

我说关键是你们没有工大的预录,若有预录可能还好办些。现在就麻烦了,除非你们能捣腾下很硬的关系。

最后,这个孩子上了八十五中。为了冲工大却丢了本该稳妥的师大,末尾还要受周折才进了八十五,这种自己做出的选择,太不划算了。

事后第二位家长哭着反复给我说:娃不听话,非要保持考工大。

我不能在伤口上撒盐,只能安慰家长。

但是,我心里想的是:这么大的事,娃知道个啥,家长不拿主意,任由娃去决议,家长对娃的前程太不负责了吧!

其实,不是娃不听话,是家长心太贪,是家长太要面子。

他家的娃都上工大了,为什么我娃才上个师大,这口气咽不下去。

有没有?

这么小的孩子,他了解什么叫怕怕?

有些大事可以让这么小的孩子决策,但前提必须是在大人的引导下让孩子顺着大人的意愿去决策。

比如我家当年买车,也算是家里的一件大事,买什么样的车我就是让我家小子最后拍板的。但前提是,我在小区里给他较为了很多车,已经引着让他决定了我要买的那款车了,然后才让他最后拍板的。

有些小事,可以让孩子决策。但是,对于决定孩子以后人生走向的大事,家长必须决策。别人的建议也只是建议,家长自身要有主心骨,因为别人嘴一张给你个建议,别人是不承担后果的,孩子会承担后果吗?

如果娃知道承担后果,他就应该在失手后更加勤奋,争取三年后在中考时杀回名校。但是,又有几个孩子能做到呢?只是难受一阵而已。

娃才不管什么后果不后果,后果不好了哭上一阵,该玩继续玩去了,天塌了有他老子撑着!

谁承担后果,谁决策!

至于让孩子自己决策,等上了大学以后再说。

如果说是工大附中和八十二中之间,差距很明显,值得纠结。

如果说是工大附中和交大附中之间,没多大的差距,不值得纠结。

工大附中每年北清考上五六十,交大附中也考十几个么,这十几个孩子比工大附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都要考的好吧,大家都看工大附中考北清多,却没有看工大附还有考二本考三本的呢,其实平台差不多的学校,自我努力更重要。

再比如西大附中和益新中学之间,有差距,但并不是多大,没必要纠结的非要选益新而放弃稳妥的西大。

摇号要碰运气,面谈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孩子的临场发挥;

比如面谈老师的个人经验、喜好、情绪;

比如现场有可能发生的一些预想不到的不确定因素‘

比如面谈问题的不稳定性,你会了九十九分的题,却遇到了不会的一分那道题,结果就是零分。

如此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结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稳妥第一,如果报交大稳妥,就没必要再纠结工大。如果报西大稳妥,就没必要纠结益新。

也就是说,在两所差别不是太大的学校之间,稳妥第一,学校质量第二。

特别是从上届“摇号+面谈”之后,名校和二类之间的差距要缩小,好的二类之间的差距也会缩小,只不过这种变化需要过几年才能体现出来,变化已经有,大家现在看不出来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必要纠结以前差别不大的学校了。

学校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没必要纠结。

如果学校差别太大,最好选择质量好的,对于很烂的学校要放弃。但一定要考虑好退路,可以按兵不动,先报名,等结果,说不定摇上了,谈上了,就可以长出一口气。

但是,万一失手怎么办?这个要规划好,不能等结果出来了才手忙脚乱不知该怎么办。

在以前的文章中传过庆安中学和曲江一中两所二类学校2017年的中考喜报:

曲江一中是所新学校,在二类里边还行,但排不到最前边吧。

庆安也就是所二类中等吧,在西郊可能还不如远一。

但是,这些孩子的成绩,能超过五大名校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学生。

这还是在当年有公开的小升初综测情况下,被名校筛过后剩下的生源。在摇号+面谈之后,有家长开始理性,为了减少折腾,主动放弃名校而选择二类,二类和名校之间的差距会缩小,二类学校会涌现更多的牛娃。

只要你优秀,就不必放弃稳妥的好学校去选择有风险的牛校了。

其实,这些孩子,在二类学校里可以独领风骚,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学校的关注,但是,如果进了名校,就又可能处于中后方而无人问津,在竞争的强压力之下,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不一定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可能还会导致更差的结果。

选择课外班,一样的道理,不一定选择强班就对娃好,不一定非要让娃进快班就对娃好,在快班的压力下,不适合的孩子缺乏了自信,反而学的更不好了。

前天,有位某牛校的初三家长,给我说他们班有位孩子,学习挺认真挺自觉,可是几次考不到前边去,娃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回报,现在不上学了。

中考在即,娃却死活不上学了,家长该怎么办?

更多案例,请点击:小升初,政策并不最重要!

去年暑假,我以前带过的两位孩子中考录取结束后来看我,都是某最牛校的孩子,其中一位说:他们班还有三个同学连普高线都没上。

大家都看到的是名校光艳的一面,却不知在名校上三年,不说中考能继续考名校,不说考好的二类,怎么连普高线都上不了?

也许你想不通,但事实是这种情况在名校里年年存在,校校存在。

什么才是家长最该纠结的?

1、现高二这届小升初时,我带过一位孩子,有一次下课后,教室里人都走完了,就剩下她一个人在讲台问我问题,她妈妈来接她,从教室后门进来坐在最后一排。

请教了几道题后,孩子回头对妈妈说:妈妈,问完了。

娃妈说:你不是第几页第几题还不会吗?

娃说:那道题我已经会了。

娃妈说:不行,问。

娃说:唉呀,我真的会了嘛!

娃妈说:不行,问。

我看娘俩扛上了,就对孩子说:是这,你既然会了,给老师把思路说一遍。

孩子毕竟是孩子,她会做,但思路不一定能说的很清晰,我就给点评了下,说她那里说的好,那个地方没说到位。

算是给娘俩都有个台下。

我感到特别敬佩的是:这位母亲来接孩子,双后是空的,什么也没拿,但她把孩子那道题不会,在第几页,竟然能烂熟于心。

2、后来,为了给其他家长起个表率作用,我就把这个过程在群里说了。

这位家长在群里接话说:我是个虎妈型,娃的什么事都操心。奥数题我也不会,但娃哪道题会那道不会,我必须心里清楚,娃不学会我心里搁不下。五年级之前感到特别累,但是进入六年级后,感觉自己越来越轻松了,娃好象自己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了。

当年各类竞赛还公开进行着,这孩子在世奥赛和希望杯竞赛中,都拿了一等奖,后来顺利考入某牛校重点班。

下图是前几天我在我的一位学生家长朋友圈里看到的:

这位孩子在某牛校上初二,基本稳在年级前列不倒,家长已经开始撒手了。

家长现在经松了,可是,谁能体会到当年家长带孩子时所做的付出?

家长会了可以方便辅导孩子,但是,家长不会不是辅导不了孩子的理由。

家长会不会不重要,但是,孩子会不会家长可以知道;孩子问没问老师家长可以知道;娃作业做没做完、是否改错,家长可以知道;娃的作业做的是否整齐,家长可以知道。

3

前年中考前,有位家长问我:刘老师,娃上工大没问题,想了解下工大高中用的那个版本的教材,让娃提前看下。

我就给以前带过的工大高中的几位家长留了言,问教材情况。

没想到,几位家长回复一致:不知道娃用的什么教材,晚上回去后看了再给老师回复。

对于当年小升初时把娃跟的最紧的几位家长,我有些不理解地问他们:现在不操心娃的学习了。

家长都回复的是:现在不用管了,娃自己安排学习。

4、其实就和一棵树的成长一样,小树苗要长歪了,夹个小棍扶一下;小树苗长斜枝了,把它剪掉,其实都不费多少力多少事。等树长大一些,慢慢长直了,就不用管了。

但是,树小的时候不管,已经长歪了,长下斜枝了,这时才想起要把它扶正,就是费尽全力掰断它,也不可能直了!

别轻易相信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说的话:什么要放飞孩子的天性了,什么要给孩子自由了、什么要给孩子素质了……

发几篇文章拿个学位获个职称就是专家了?

教过几个孩子?

有些所谓的专家张嘴就来,信口就是,图轻松的人奉若神明最爱听,结果呢,专家可会来帮你承担你家孩子的成长后果?

放任孩子,其实是放纵自己的借口罢了!

有点象能量守衡定律:在娃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前期下功夫,后期就不用下功夫;家长前期没下功夫,后期就得下大功夫。

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差别太大!

5、陪伴孩子成长,其实也是一种修养,一种教养,一种格局!

奥数这个令人千唾万骂的东西,竟然有人说能增加娘俩的感情,竟然有人说陪读奥数是亲子活动。

难怪孩子间的差别那么大,是家长间的认识差别太大,家长间的做法差别太大!

小升初:什么该纠结?什么不必纠结?什么最值得纠结?



十三四岁之前,娃的性格、习惯还都没定型,外力还能干预,过了十五六,不良习惯缠身,就没辙了。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0416040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