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工具卡解读—

7、如何博得孩子的合作
在生活中要怎么做才是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赢了孩子呢?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实际生活中可操作的四个步骤:第一步表示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孩子感觉到你的理解是对的,更容易向我们敞开心扉。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那如果前两步我们都可以做得很好,那第三步沟通交流就可以很顺利了,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比如说“你的这件事情做得不对,哪里做得不对,爸爸妈妈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孩子你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那接下来第四步就是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如果孩子没有想法,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直到双方达成共识。其实这四个步骤我们是可以通过经常练习做到的。整个步骤保持友善、关心和尊重是四个步骤的根本。我们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给你带来积极的感觉。其实经过前面的两个步骤你就已经是赢得孩子了。等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的孩子放学回到家里面,抱怨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并且吼了他。当妈妈双手扠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什么,老师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地批评你的,还不是你做了不好的事让老师生气了?那你到底该怎么办呢?“那这时孩子气冲冲的说:”我不打算怎么办,我没有什么可做的。“这个时候妈妈想起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于是她就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和女儿说:”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吼了你,你感觉非常的丢脸对吧?”(这就是第一步,表达理解)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课堂上我站起来问同学借一把尺子,老师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不遵守纪律,当时我也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的。(这就是第二步,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了孩子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个时候孩子就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一把尺子。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一点小事吼我不公平。”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说出了事情的原由和感受,我们都不用说出孩子的哪里不对,可以直接进入第四步,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嗯,妈妈很能理解你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以后再遇到这种小事可以不要让老师批评你了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孩子回答道:“妈妈,下次我可以带两把尺子,有一把备用,下次就不用再问同学借了。”其实妈妈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到方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但是妈妈第一次的指责让孩子心中充满了敌意而无法与妈妈合作。一旦妈妈采用了鼓励的方法(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孩子就能感受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疏远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不需要再戒备了。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0315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