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为什么不会方程解题?
“用方程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升到初中后需要大量运用的解题策略。但,为什么进入初中前的小学生都不习惯于方程解决问题呢?
经过课堂观察和师生调研综合,原因有三:
数量关系是列方程的根本,找不出数量关系式,何谈列出方程?我们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对方程编排进行了几次修改,从第三版的四年级学习方程延伸到四五六年级不同阶段学习方程,但是根本上没有解决方程讲授这个“瓶颈”,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教材的内容编排上缺失常见数量关系的教学设计。内容设计上的缺失,就意味着小学的方程知识从一开始就设计得不够完善,反映在教学上也就难以有效弥补。
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例题和练习内容上,编者在题目选择上没有充分选择能展示列方程解题思维优势的题目,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尤其是缺少方程和算术两种算法的对比教学设计,而授课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深切研究和拓展不够,又不会进行筛选内容,这样的教学自然降低了方程教学的有效程度,导致了学生课堂上模式化套用步骤来列方程解决问题,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形成自主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自入学起,就是从简单的“看问题找条件”的一步算术法解题思路学起,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需要一个慢慢的转变过程。在学生学习了方程知识以后,由于遭到思维转变的影响,学生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中,若无“用方程解”的要求,学生还会习惯于运用算术法解题,方程意识淡薄、方程思想还未扎根。
针对上述原因,讲授对策建议如下:
在列方程解题时,学生总感觉到方程比较难列,其实列方程解题的关键是寻觅等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也就列出了方程,那么怎么找等量关系呢?
在三年级起,我们就应该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习惯于让学生学会讲题,在讲题中养成寻找等量关系的习惯,为列方程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在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寻觅等量关系。比如:单价×数量= 总价、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速度×时间=路程等。久而久之,就能为后面的方程学习打下牢牢的基础。
在学习了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后,我们应该设计算术法与方程的对比练习,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算术方法要“倒着”思考,而列方程是“顺着”想的,以是列方程解决问题具有一定优势。这不仅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算法多样化”要求,还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0313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