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广州市真光学校小学数学学科发展幼小衔接视域下学习习惯培养课例研讨活动

12月16日下午,为推进我校“幼小科学衔接项目”,广州市真光学校小学数学科以“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为主题开展线上课例研讨活动,龚上上副校长、李敏彦副主任、叶苑玲副主任及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幼小衔接课题组主要成员、项目试点园(真光幼儿园)领导及老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学习、交流研讨。
贴近儿童 乐学课堂
首先,林洁媚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年级课例《解决问题》。林老师立足于大班幼儿和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断层点,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通过多种表征,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自己探索解决的方法,并加强学生对不同方法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经验的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解题模型 。


立足习惯 多维衔接
课例展示后,林洁媚老师以“立足学习习惯断层点 帮助学生构建解题模型”为主题,从教材、学生、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以评促进 有效衔接
课后,李敏彦副主任以“把握数学本质 培养数学习惯 促进能力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评课。她认为一年级上学期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适应期,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一年级数学老师以数学学科本质统领课堂教学全过程,从学生最需要处着手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我们实现幼小科学衔接的重要路径。

互动沙龙 优化衔接
互动沙龙环节中,龚上上副校长以“精准定位 互融互通”为主题,给老师们提出了基于学习习惯培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她认为林老师这节《解决问题》是颇具幼小衔接特征的课例,基于学情分析,确定学习目标,通过生活情境依据目标设计基于儿童特征的趣味性、活动化、有层次的学习任务,整节课重视问题导学、互助合作,在“玩”中习得知识,养成习惯即倾听习惯、表达习惯、任务意识、发言习惯,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兴趣盎然,表现自信大方,值得肯定。她指出数学习惯培养要关注课前准备、书写态度、学习状态,不同层次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数学基本能力的常规早期培养。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开始,一年级老师责任重大,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课习惯、记录习惯、思考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检查作业的习惯等等。“幼小衔接”不仅仅是衔接知识,更需要衔接的是习惯,是行为,是品质,是素养,是意识……

叶苑玲副主任以“幼小衔接 走好小学第一步”为主题发言,她认为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要以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为主要的任务。以熟练运用数学技能为主要的目标,为日后继续深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同时借助课堂教学,引导一年级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广州市真光学校“幼小衔接项目组”将继续探索“一点一线”幼小衔接学科课程推进实施方式。数学科组努力在幼小衔接方面做到精准定位、互融互通,积极与真光幼儿园开展“幼小联合教研”、“同课异构”等活动,促“幼小衔接教学研究”双向奔赴。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02189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