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为什么看了那么多学习方法却没用?

崩溃!为什么看了那么多学习方法却没用?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网上的学习方法这么多,而且基本上大同小异,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同学仍然在不停地搜寻学习方法。


我突然发现,这可不就是当年的我自己吗?


大家先阅读一段我3年前写的高中回忆:
(也可跳过)

(文风相当真实&可爱hhh)


  为了救我自己,我去了【高考吧】(一个贴吧)。我每天下晚自习回家,坐在桌子前,开始在看高考吧里各种大神更新的逆袭贴!看他们的方法!每天晚上都学到2点多呢!! OK,终于期末考试了,证明自己的时候到了。OH,shit!全班倒数第十。从高二进班的30名一步步变成了倒数第十(全班50多个人)。
  寒假开始了,遭受过重创的我,继续游走在高考吧,继续看逆袭的帖子,励志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嗯!所以我一逛就能逛几个小时呢~然后在贴吧里喝了好多好多鸡汤,找到了好多好多逆袭的方法~我满心的觉得,我自己能逆袭,我好牛逼的~那个寒假,和各位状况一样,我不想写作业,不想看书,只想看方法,我要把方法给记住了,我才能学好,所以我荒废了一个寒假,没有怎么真正的学习。然后在开学之前,因为我要好好学习,所以我把手机送人了。
【整篇文章在公众号底部:干货—高中—学姐高中的心路历程】

这一段告诉我们:方法只看不行动是没有用的!但是“方法没用”绝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很多同学非常勤奋的将方法付诸行动,也还是没有进步。

方法没有用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思考“为什么没有用”。只要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直面它,我们就有解决它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1
为什么没有用


1.选择性记忆

我们在阅读学习方法时,会不自觉地采取【选择性记忆】的方式。
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并不是一股脑地全部接受,而是会更倾向于记忆那些与自己观念最一致的内容,而把与自己观点相悖的内容从记忆中加以排除,以此来达到心理平衡。

大家也都有十几年学习生涯了,学习习惯也基本形成。很多同学在快速浏览了别人的学习方法以后,和自己观念相同的文章就点个赞,和自己不同的就唏嘘一下然后滑向下一篇方法。
这就导致我们虽然看了很多篇方法,但只是在不断地强化自己原有的学习方式,而自动屏蔽了一些和习惯相斥的方法,那样就无法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修正。
下一次你们再看学习方法的时候,可以刻意地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看看自己是不是自动排斥了一些信息。
2.信息过载
相比较于第一条,第二条可能是困扰更多同学的原因。
信息过载:是指社会信息超过了个人或系统所能接受、处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围,并导致故障的状况。人们接受了太多信息,却无法有效整合、组织及内化成自己需要的信息,以致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
现在网上提供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太多了,导致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或是不断地汲取各类方法,以防止自己错过什么举世无双的独家秘籍。
最后,就迷失在海量的信息里,越发的迷茫与焦虑。
3.学习方法≠走捷径
当年的我试图通过大量搜集解题技巧来实现快速涨分,后来发现自己连基础题都不会。

我在B站最火的一个视频是:《这样做阅读只错一个》。为什么?因为这个标题在有些人看来就是可以:走捷径。
很多同学反馈说方法行之有效,但是有的同学看了视频以后又来指责我:“用了你的方法还是错很多啊!骗子!”。因为我的方法是建立在词汇量和多加练习的基础之上,如果你整篇文章就只认识a、and、he这几个词,再多的方法也没用啊。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学习方法=不走弯路≠走捷径
学习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你想通过几篇学习方法就让成绩大幅度提升,那只是痴人说梦。

任何方法都是需要通过实践的累积才得以奏效。学习不是一投硬币就可以获得饮料的自动贩卖机,而是一个有完整流水线的饮料工厂。
4.低水平勤奋
很多同学痛苦的原因就在于:明明我已经很勤奋了,为什么没有一点进步。
答案就是:低水平的勤奋,即长时间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
当然,我也经历过。
高二的时候我牺牲了午睡的时间刷化学题目。很多化学题目都是考理论,答案就在笔记本上。所以我每次刷题目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就翻一下笔记本,把答案填上。我自以为会记住这些知识点,但一考试还是三四十分。(我真的很痛惜那些被我浪费掉的午休时间。。。好好睡一觉不香嘛)
有些同学做数学和物理题目的时候喜欢翻看答案。他们借鉴了答案的解题思路,“唰唰唰”把整道题解出来后洋洋得意。但是,他们考试的时候遇到同样的题目可能还是不会,因为当初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答案给的,并非他们自己思考出来的。

低水平的勤奋就是不动脑的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打转,以为自己走了很多步,却始终在原地踏步。

2
怎么变有用?

1.选择任意一个方法,先用起来

如果你会总结归纳,你会发现学习方法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这里就不说了,说了以后就没文章可写了哈哈哈)。


如果你暂且还不知道该以哪种方式学,就选择任意一个你看得顺眼的方法,先认认真真的学起来。

2.脚踏实地+坚持

学习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再省时省力的方法也是需要一步步搭建知识体系。不要一开始就妄想着学习很多解题技巧,先用合适的方法把基础打牢,再去学技巧。

坚持很难,但是习惯不难。为了你的目标,把你正在坚持做的事情变成习惯。(高考、考研都是值得你坚持做下去的事情呀!不夸张地说,这两件事一劳永逸!)

3.复盘

怎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定期复盘

第一步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随机选择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步骤来对这个方法进行更新。

如何复盘:

注意:复盘不是分析结果,而是分析造成结果的原因(过程)

①回顾目标:回顾我们这一学习阶段的目标

②重演过程:回想一下这段时间我们的采用的方法记忆我们的心态

③分析原因:为什么这阶段取得不错的成绩/为什么退步?学习方法哪里有问题?

④总结下一阶段学习方法:总结这一阶段方法的好与坏,加入改进措施(这时候需要查找学习方法、咨询学长学姐老师),对原来的方法进行更新。

我以前复盘的时间是每次大考结束后,大概是每月一次。

4.刻意练习

(可以花半天时间阅读一下《刻意练习》这本书)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提到了两个区分一般练习和刻意练习的关键要素


一是反馈。这一部分我已经融合在“复盘”里说了。

二是走出舒适区。

区别于低水平勤奋,真正的有效的勤奋是:思考着做事情,并真正的解决问题。

上文所说的无效刷题,后来真正勤奋的我是这样做的:把整本化学笔记本背熟,把数学和物理的解题思路记住并找到对应的题目加以归类,并定期回顾。

所以,不要逃避困难,不要仅局限于做自己会的题目。尝试着突破自己原有的水平,解答难度更大的题目,背掉之前没背熟的知识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就算每天只搞懂一道难题,长时间地的积累也会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啦。

最后,献上一句史铁生的话: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