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小学语文课文,很多年以后才能真正读得懂?
“有时候有些事,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如果单独看这句话,它鸡汤味十足。的确,这句话之所以非常鸡汤,不仅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鸡汤文里,更重要的是,”空谈大道理,不谈方法论”是鸡汤文的通病。脱离语境的语句分析是没有意义的。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到具体的语境中,从多个角度,谈谈这句话。
还记得你的学生时代曾经在语文课上读过的课文吧。那时候的你恐怕只是囫囵吞枣的一读而过,或者只是在”朗读并背诵全文”的魔咒下强行理解,并不懂作者到底在写什么,也并不懂作者到底有什么样的深意。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也经历了许多事,理解了许多道理。重新回到你觉得枯燥、幼稚甚至有点矫情的语文课本里,你能读出一些什么?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伤仲永》
▌小学满分答案
不能单纯依靠天资,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十分重要。
▌长大以后我才懂
#1 被父母操控和安排生活不一定是好事,在一些重大人生选择上,父母的选择不一定比你的选择更好。
想想你身边,有多少人的人生被强势的父母强行变轨:
本可以去大城市好好发展,却被父母逼着回老家考公务员,从此过上稳定但平庸的生活;
本可以去一所不错的大学,却被爱面子的父母逼着复读,白白耽误几年的青春;
本可以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却被父母逼着填了别的,结果丧失学习兴趣,沉沦4年;
#2 有时候,纵使你有梦想和激情,你也无力反抗残酷的现实。就算方仲永不想沦为父母的赚钱工具,他也依然无力改变——毕竟他只是个小孩子。
#3 大多数不幸皆源于贫穷。因为贫穷,无奈的方仲永父母不得不以牺牲儿子的天赋为代价,养家糊口。
二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鲁迅·《藤野先生》
▌小学满分答案
这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还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长大以后我才懂
#1国内都鲜有如此认真修改学生讲义的大学教授,更何况是对留学生。
#2近来反日浪潮汹涌,这篇文章流露出的博爱精神尤其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日本人的形象不应是邪恶的,他们当中也有普通的百姓,善良的人民,以及值得尊敬的教授。我们应当培养的,应该是对于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理解与博爱,而非简单的偏见和狭隘的仇恨。
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小学满分答案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长大后重读
豁达,是人生最容易说但是最难做到的一件事。经历过许多人生挫折、许多无力改变的困境、无法达成的理想之后才发现,别说穷且益坚,连不发牢骚、不破罐破摔、不顾影自怜都是相当困难的事。勿忘初心,知易行难!
四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睛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星新一·《喂——出来!》
▌小学满分答案
本篇科幻小说,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对“填洞公司”火爆生意的叙述,揭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漠视,告诫人们;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其结果是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长大以后我才懂
最终会“出来”的不只是垃圾,最终给予我们惩罚的不只是大自然。所有一切你企图逃避、忽略、掩盖和漠视的,最终都将以你难以接受的形式给予你惩罚和毁灭性的打击。不直视和努力解决问题,只企图靠自欺欺人的方法蒙骗过去,最终的后果会更加难以承受。
五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背影》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小时候初读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背影》
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项脊轩志》
文中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秋天的怀念》
▌长大后重读
“我知道“这种感觉和”我懂得“这种感觉之间的差别有多大?
回想你第一次上大学的时候,踏上火车与父母告别的情景;想想在外地工作的你,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回家探望一次父母;想想某天突然看到死去的至亲的某件遗物,睹物思情的你。
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三篇课文的时候,你还没有经历过与父母的长时间分别,也没有经历过至亲的死亡。那时的你可能觉得课文略显矫情甚至虚伪,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只会愈发觉得文中的情感真实而深刻。而这就是”我知道”和”我懂得”的根本差别——两者之间相差的,是十几年的生活经验。
六
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会替您搓烟叶,“他继续写道,“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 爷爷收”
——契诃夫·《凡卡》
▌小学满分答案
作品以独特的视角,精湛的写作手法集中反映了帝俄时期社会下层民众的悲惨生活。作者通过对小凡卡生活的一些细节的描写,揭示了沙皇等级制度的残暴与冷酷,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小主人公凡卡的同情。
▌长大以后我才懂
小学的时候没有读出什么悲伤,甚至觉得有点矫情。越长大,越能体会到里面的绝望心情。沙皇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的黑暗与不幸,在九岁的凡卡身上,这种残暴是如此立体和真实,和他的渴望与期待一起,深深刻在我们每个人心里。
契诃夫曾经说“无论我如何变化,读者总还希望我给他们讲点笑话。”但他可能是人类史上最忧郁的一位小说家,无论多努力,他也难以继续强颜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