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关注同里中学建校120周年:春风百廿载 桃李三千树

《苏州日报》关注同里中学建校120周年:春风百廿载 桃李三千树

昨天(11月22日),《苏州日报》发表文章《春风百廿载 桃李三千树》,全面回顾了同川学堂及由其变迁而来的同里中学和同里实验小学建校12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 全文如下 ↓


百廿同川,华章待启。
1902年4月25日,著名国学大师、近代史上吴江三杰之一的金松岑先生在吴江同里创办同川学堂,开了吴江新式学校先河。

《苏州日报》关注同里中学建校120周年:春风百廿载 桃李三千树


到今年,同川学堂创办已有120年。自创办以来,同川学堂在江南颇负时誉,培养出柳亚子、王绍鏊、范烟桥、金国宝、严宝礼等一批知名人士。
从初建时期的筚路蓝缕、捧土培根,到抗战时期的坚强不屈、大义凛然;学校几度更名、数次易址,同川学堂用120年的沧桑岁月,写就了吴江教育界百折不挠、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的高风峻节。

回眸百廿历史,见证百廿荣光。120年来,同川学堂及由其变迁而来的同里中学和同里实验小学,始终坚守着炽热的育人梦想,在不懈探索中书写着苏州教育的灿烂篇章。



仁美立德


以史为鉴凝风骨


走进同里中学金松岑国学馆,馆内布置古朴典雅。这里共有藏书130余册,保存有老物件16件(幅)。

《苏州日报》关注同里中学建校120周年:春风百廿载 桃李三千树



金松岑国学馆是同里中学的宝贵资源,是全体师生学习和弘扬国学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担负着全校师生传承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感受中华民族之文化魅力的重要职责,也承载着“廉洁文化”进校园等教育功能,传承并发扬光大金松岑先生的仁美教育初心。
“仁美立德、思学成才”,这正是同川学堂的办学理念。

1902年4月,金松岑先生在同里镇章家浜创办同川学堂,这是吴江第一所新式学校。5年后,同川学堂更名为“同川两等公学”,分初、高两部分。高级部即“同川自治学社”,由金松岑主持校政,为今天同里中学的前身。初级部为今天同里实验小学的前身。
1942年,金松岑的好友薛凤昌在“同川自治学社”原址创办私立同文中学。当时,薛校长坚决抵制改教日语,惨遭日本人杀害。薛凤昌被害后,学校先后改为“县立吴江中学第二院”“私立仁美初级中学”。1956年收归公有,始称同里初级中学。

学校发展,以史为鉴。


同里中学校园内的“天放楼”“红楼”是“同川自治学社”的校舍,柳亚子、王绍鏊、杨千里、任传薪等人曾在这里学习过。同里中学的校史馆,详实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史料,展示了同里中学一百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凸显了金松岑、薛凤昌及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所做出的突出贡献。120载岁月风华,镌刻着同里教育事业不朽的功绩,也承载着一代代同里人的逐梦足迹。

《苏州日报》关注同里中学建校120周年:春风百廿载 桃李三千树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尽管几经变迁,同里中学也数度易址,但学校始终传承“仁美”理念,始终如一地要求学校有高尚道德品质的环境,学生有仁和美的道德观和审美观。
“可以说,‘仁美’二字已浸润于全校1300余名师生的心中,学校也以全面提升师生‘仁美’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仁美’学生。”同里中学校长顾永宏表示。

秉承先人办学之志,同里中学先后获“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初中教育研究先进集体”“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银奖)”等众多荣誉。



诚勤朴爱


传承基因续血脉


同里实验小学的前身是同川学堂和丽则女学。


1913年,“同川两等公学”学制改变,高级部和初级部分开,高级部改为吴江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初级部改为市立第一初等小学。1927年起更名为同里小学,1935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又易名为章家浜小学。1964年秋改名为富观街小学,1966年改名为同里镇第二小学。



“诚勤朴爱”是同里实验小学的校训。这个在1916年由时任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题的匾,如今镶砌于丽则女学大楼墙体正中。丽则女学由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于1906年2月建校。


走进位于同里古镇的丽则女学,可以发现,在原校址中央,一块“五九国耻纪念之碑”历经百年沧桑,依旧默默竖立。1915年5月,袁世凯卖国求荣,与日本政府签订“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丽则女学师生召开声讨大会,并自筹款项,建碑明耻。如今,“五九国耻纪念之碑”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1927年,丽则女学改名为同里国民女子学校,1930年改名为南濠弄小学直至新中国成立。1958年南濠弄小学更名为东溪街小学,1964年更名为同里镇第一小学。
1978年,同里镇第一小学、同里镇第二小学合并,定名为同里镇中心小学。1997年,同里镇第二中心小学(原同里乡村小学)并入同里镇中心小学。2004年8月学校易地重建,校址搬迁至同里镇崇本路9号。2006年学校获江苏省实验小学称号。
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不平凡之路,留下的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循着前人的教育之路,依托深厚的古镇文化和独特的校史文化,同里实验小学创造了“同川君”“丽则卿”形象娃,并使之成为学生践行“诚勤朴爱”的精神需求与立德之本。

近年来,同里实验小学先后获得“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苏州市艺术特色学校”等荣誉。

“同里桃花开二甲,吴江杏雨润三春。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传承百年老校优质文化,始终牢记金松岑先生作词的校歌开篇所写‘千寻木始于苗’的教育真谛,传承‘同川精神’、践行合作素养,把学校办成育人环境和谐、教育质量突出的乡村特色学校。”同里实验小学校长莫国平说。



百年校园


崇德明志谱新篇


千年古镇、世界同里,百年校园、崇德明志。



同川学堂,用两个甲子的创新求索,用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值得传唱的赞歌。
2022年11月24日,同川学堂120周年华诞暨同里中学·同里实验小学120周年校庆活动将在同里中学举行。当天,同里中学全体在校师生、同里实验小学部分师生将通过歌舞表演等方式追忆旧事,共话发展愿景。同里将再次迎来光荣和梦想交汇的美好时刻,迎来文化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迈向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新目标。
栽得桃李三千树,化作鲲鹏九万里。
在历史积淀与时代创新的交融中,同里中学将坚持“以仁爱之德 造立美育人形象,以养仁好学 造健康完美人格”,尊古不守旧,坚守能应变,用创新、包容、美育在新校园的起跑线上,儒雅蓬勃地不断生长。

同里实验小学将牢记先贤创校初心,继续秉承“诚勤朴爱”的校训,弘扬“立信立达”的校风,遵循“健康在今天,成长在今天,幸福在今天”的办学理念,践行“奉献、担当、爱生、合作、豁达”的同川精神,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发展趋势,坚守教育的本真,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