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评估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开辟市场,进行殖民主义扩张
C.为了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D.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3.“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最早出自(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中国战败了
5.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6.《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割占中国香港岛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在中国设立工厂
D.抢劫北京城
7.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8.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指( )
A.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B.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敌人的长期封锁围困
9.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如图所示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三民主义”
10.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1.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12.“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这段材料提到的在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的爱国的将领是( )
A.魏源
B.关天培
C.李秀成
D.邓世昌
13.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如图是画家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此画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孔维克耗时3年完成。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梁启超
B.康有为、李鸿章
C.梁启超、左宗棠
D.左宗棠、李鸿章
15.“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结合如图判断这位维新志士是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16.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7.《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8.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下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攻入清朝都城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9.如图反映的史实是什么?( )
A.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C.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D.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20.王正同学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遇到了个难题﹣﹣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现在他打电话向你求助,你觉得正确答案应该是( )
A.帝国主义国家不满既得利益
B.想要抢劫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
C.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D.为尽快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C.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D.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
22.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活动中,中国逐渐汇人工业文明大潮。这些活动( )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3.1906年至1910年间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不包括( )
A.萍浏醴起义
B.金田起义
C.安庆起义
D.广西起义
24.孙中山曾撰文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文中所指的“斯役”指的是( )
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甲午黄海海战
C.广州黄花岗起义
D.京汉铁路大罢工
26.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
A.都是孙中山的号召或领导
B.都是武装斗争
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27.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起义
28.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君主专制时代
29.1915年,为了这个大梦想(新文化﹣﹣新国民﹣﹣新国家),一批文化精英开始挽袖、提笔、呐喊。下列哪一人物就是这一时期的精英?( )
A.李鸿章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二、综合题(3大题,共40分)
31.(14分)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如图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的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这次遭遇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3)材料三所示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32.(13分)每个国家的历史阶段应该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划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摘自沈渭滨访谈录《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国事遗嘱》(192年)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为合理?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孙中山认为实现“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途径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5)除了辛亥革命之外,请再列举出孙中山“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两个史实。
33.(13分)上海是我国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如图四
(1)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材料一展示的图片回答,上海是在什么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进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上海开始。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这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为这一事件作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是哪一运动?
(4)结合材料四回答,在材料三所示历史事件影响下,上海发生了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时间是哪一年?中国的革命面貌在指导思想上“新”在哪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A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即可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解答】从“竹枪”、“铜灯”的物件,以及“未闻枪声震天”、“不见烟火冲天”的景象,可知是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吸食鸦片所带来的危害。所以人们应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2.B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开辟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解答】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英国就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
3.A
【分析】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准确识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题干里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可知,依据已学知识,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里规定,英商进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就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4.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
【解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5.D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侵华史的知识点,应把握近代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6.B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860年,英国采取的行动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7.B
【分析】本题以“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为切入点,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在这次大抢劫中,大量的中国文物被掠走,流失海外。图片是圆明园的遗址。
8.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解答】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指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
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认识到太平天国是心腹之患,是与之对立的政权,要维护清朝统治,必须满足洋人利益,依靠洋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西方侵略者也认识到,只有维护清朝统治,才能保证不平等条约的实施。因此,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9.A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解答】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先进技术,引进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建立新式海陆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图片展示的就是这些措施。
10.C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的作用。
【解答】从题目看,轮船招商局发展迅速,一度兼并了美商的轮船公司,洋务运动分两个阶段,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为了解决军事工业中的运输,燃料等问题,又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民用工业吸收私人资本,参与市场竞争,追求利润,外国资本主义输入中国的商品减少,利益受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1.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通过关键句:“恭亲王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所以这则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12.D
【分析】本题考查黄海海战的相关知识,知道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
【解答】据所学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担任护航任务,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为国捐躯。
13.C
【分析】由“割台湾”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马关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
14.A
【分析】本题以画家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为切入点,考查公车上书的领导人。
【解答】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5.C
【分析】本题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切入点,考查谭嗣同的相关知识。
16.C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
【解答】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变法前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7.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
【解答】材料:“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上成为洋人的走狗,象木偶一样被洋人操纵。
18.C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攻入了清朝的都城。
【解答】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并火烧了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为镇压义和团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8月中旬攻占北京,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D
19.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瓜分中国的狂潮相关知识点,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解答】据图片《时局图》可知,《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反映的历史内容是列强在中国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20.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
【解答】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北京城烧杀抢掠,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最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21.D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事件和史实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43年“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不符合史实。
22.A
【分析】本题以“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近代化道路探索的历程。
【解答】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然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所以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活动中,中国逐渐汇人工业文明大潮。这些活动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23.B
【分析】本题以1906年至1910年间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萍浏醴起义是由革命派刘道一领导的;选项B金田起义是由洪秀全领导的;选项C安庆起义是由革命派徐锡麟领导的;选项D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广西起义是其中的一次。故选项B符合题意。
24.C
【分析】本题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广州黄花岗起义。
【解答】据“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及所学知识可知,文中所指的“斯役”指的是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安葬于黄花岗。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故有孙中山“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盛赞。
25.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袁世凯想当皇帝野心的表现。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运动爆发。
【解答】袁世凯在破坏民主制的行为中,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独裁更强化,显示了其当皇帝的野心。
26.C
【分析】本题以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相同点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的功绩。
【解答】辛亥革命的斗争矛头指向的是清王朝;同时,三者都是孙中山号召或领导的;都是武装斗争;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依据所学,辛亥革命的对象是清政府,因此C矛头指向北洋军阀不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相同点。ABD都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相同点。
27.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8.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据“《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新时代”指的是民主、科学时代。
29.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915年,为了这个大梦想(新文化﹣﹣新国民﹣﹣新国家),一批文化精英开始挽袖、提笔、呐喊,进行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这一时期的精英,选项D符合题意。
30.B
【分析】本题以近代影片切入考查近代相关史实及发生的年代先后顺序.考查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应把握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辛亥革命的时间.
【解答】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①《我的1919》发生在1919年。②《末代皇帝》指的是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③《建党伟业》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是1921年。④《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故按照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观看顺序是④②①③。
二、综合题(3大题,共40分)
31.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等。
【分析】本题以“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为切入点,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的把握。
【解答】
(1)材料中“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是依据《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材料二遗址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留下的遗址,看到后能够让人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这一惨痛的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根据材料三中的“大清国国家允定个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可知这是中国近代《辛丑条约》中的内容。这一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这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综合上述材料得出,落后就要挨打。
32.
(1)鸦片战争:革命(侵略与反侵略、民族主义、民族危机、社会形态改变)的角度。鸦片战争打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门,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近(现)代化(文明)的角度。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创办新式海军和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争取民众及世界上平等待我的民族的支持。
(4)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历史地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5)组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二次革命等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考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角度及其原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政治结构转型方面的原因。需要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功绩。
【解答】
(1)第一小问的角度,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从革命的角度;洋务运动是从近代化的角度。鸦片战争打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门,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创办新式海军和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
(2)本小问的说明,注意限定信息“政治结构转型角度”,结合辛亥革命政治方面的功绩说明即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据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知,孙中山认为实现“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途径是争取民众及世界上平等待我的民族的支持。
(4)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5)孙中山创立了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又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又发动了旨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时,孙中山号召全国保卫民主共和,发动了护国运动。在段祺瑞执政时期,他又发动了保卫《临时约法》的护法运动。等等。
33.
(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五四运动;1919年;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毛泽东等。
【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把握导致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的战争名称和条约名称。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把握图二:“江南制造总局”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运动的名称、该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和该运动破产的标志。
(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把握图三反映的事件的名称和时间以及该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4)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知识,把握图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以及该事件的时间一个参加的代表
【解答】
(1)图一是《某条约签订现场》,依据所学,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的签订现场。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上海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被规定开辟为通商口岸的。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图二是《江南制造总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历史。因为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洋务运动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是奕䜣、曾国藩;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3)图三是《上海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历史。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等要求,遭到了列强的拒绝。《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运动的中心是北京,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图四是《上海某会议旧址》,依据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事。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参加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