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研以致远,笃行不倦怠——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11月专题研修活动




记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11月专题研修活动






  为了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21-2023年度海南省中学生物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与韦和平、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专题研修活动于2022年11月7-9日,在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部举行。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双新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11月7日活动



一、示范课篇

  本次的示范课例《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3章第2节的内容。该节包括“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生物膜系统”三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细胞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次示范课展示的是本节第2课时。三位老师各展风采,为我们呈现出一场场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精彩课堂。

勤研以致远,笃行不倦怠——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11月专题研修活动

  省级学科带头人、屯昌中学黎江娃老师通过回顾部分细胞器的功能,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细胞器之间是孤立存在吗?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勤研以致远,笃行不倦怠——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11月专题研修活动

  黎老师播放视频“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让学生提出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的问题。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探讨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课堂聚焦到“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膜面积的变化”“蛋白质如何在细胞器间进行运输”等问题上。接着,黎老师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活动来解决问题,并以知识抢答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构建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概念模型。

勤研以致远,笃行不倦怠——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11月专题研修活动

  借助于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膜系统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最后引出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课堂的最后,黎老师介绍了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已经用于疾病的治疗,如透析型人工肾,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膜系统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勤研以致远,笃行不倦怠——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11月专题研修活动

  海口市骨干教师、海口市第一中学于春丽老师以分析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功能上的相关性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细胞器之间是不是存在某种协作?

勤研以致远,笃行不倦怠——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11月专题研修活动

  接着,于老师以严密的逻辑思维链条、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构建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模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生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途径的科研资料中,推理得出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所需要经过的细胞器。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合作构建概念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切体会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各细胞器的协同合作。通过膜面积变化的多种数学模型,让学生在新情境中对概念进行拓展应用,从而培养其高阶思维。

勤研以致远,笃行不倦怠——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11月专题研修活动

  于老师逐层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此路径能否运输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囊泡形成和运输过程中有无信息的识别或传递?将细胞器膜的功能与细胞膜的功能相联系,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最后,于老师通过提供资料和图片、设置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事实性证据,归纳总结生物膜系统的联系,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系统观与整体观。


  海南省骨干、东方市琼西中学董文伟老师以齐读小诗《爱你爱到细胞深处 》,激趣导入本节内容。

勤研以致远,笃行不倦怠——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11月专题研修活动

  董老师以“情境–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主题,最终构建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的概念模型。董老师通过习题演练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借助于图片创设情境,以问题引导学生从生物膜的结构出发,分析生物膜的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在生物膜系统的应用方面,董老师列举了生物膜运载药物、透析型人工肾的案例。将本节课生成的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社会责任。

学习场景篇


  百忙中抽空参加活动的领导们!




  认真参与学习的老师们!

二、学习交流党的二十大精

下午的活动由海南省尹翱翔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海南省正高级教师尹翱翔老师主持,海口市第一中学连允锋副校长和海南省正高级教师韦和平老师在台上就坐。


  首先,连允锋副校长给大家介绍海口市第一中学的概况。


  接着,韦和平老师进行讲座。

  

11月8日活动

讲座一:新时代、新课程、新评价–生物学业质量考试的高阶思维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教研中心生物学教研员,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中生物学北京教研基地常务副负责人,新课标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副主编,北京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核心编者乔文军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势,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乔老师引导大家通过学业质量考试评价,来看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通过分析广东、山东、天津试题,来看教学中培训高阶思维势在必行。


  接着,乔老师理论联系实践,深入浅出的为大家分析高阶思维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乔老师建议大家结合初高中课程标准来理解科学思维的内涵。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是最基本的高阶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模、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


         乔老师以进化为例,阐释从事实走向推论,从新增加的事实走向进一步的推论,逐步规划学生思维形成的路径,让学生在复杂情境里,有更好的思维体现。

      乔老师进一步分析:比较分析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可知两者的关键不同点在于后者的变异是定向变异,这是显然是不对的。但需要补充细菌的抗药性实验加以论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拉马克学说具有时代进步性,表观遗传学还有很多例子与拉马克观点有契合之处。

      可见科学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批判性思维和审辩中形成的创新思维,让我们在不断变化的周围环境中,理解生命现象。


         乔老师引用北大“学科能力能力构建研究”,并指出在高一、高二新授课过程中,老师们应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新教材中的原型情境,通过基础的比较与分类,在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中发展“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


  面对新高考题干中常出现的陌生情境,乔老师强调要找到陌生情境与原型情境的关联,训练学生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原型图。这种图文转化训练,借助思维外显的方式降低审题难度,实现真正的回归“原型”,回归“基本概念”,回归“核心主干”。这种基于情境下的真实问题解决,才能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引导学生高阶思维的输出。


  乔老师的讲座站位高远,深入浅出,为我们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高阶思维的培育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和途径,受益匪浅。学生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渗透在课程教学的始终,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在工作室的主持人和领衔专家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学习与实践,定能有所成效!

讲座二:《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2年11月8日下午,由海南师范大学的陈坚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讲座。陈坚教授从逆向教学设计的起源与概念、逆向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流程、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逆向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挑战四个方面展开了讲解。

一、逆向教学设计的起源与概念

陈坚教授首先介绍了常规的教学设计模式后指出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弊端,而逆向教学设计就是在反思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是指一种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再明确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陈坚教授对比了逆向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区别,强调了设计过程中应围绕学生应当知道、理解和能做什么?我们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预期结果或既定标准的要求?怎样的学与教能促进预期结果的达成这三个问题展开。同时指出逆向教学设计有助于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等意义。

二、逆向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流程

陈坚教授接着给我们展示了逆向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并详细讲解了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即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与体验。逆向教学设计可为大单元教学设计提供思维框架,“单元”教学为二者结合提供必要前提,真实情境为二者提供结合点,故逆向教学设计与大单元间之间紧密联系。紧接着陈坚教授介绍了逆向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和关键。


三、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

理论学习完成后,陈坚教授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高中)、免疫与计划免疫(初中)为例给我们讲述了逆向教学设计的过程,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逆向教学设计。

四、逆向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挑战

陈坚教授指出逆向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挑战之一为教学目标的细化,面对多条课程标准时,需要分析思考目标对应的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以及重难点范围。除此之外,评价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也是一大挑战,评价证据类型有表现性任务、问答题、随堂测验和考试、对理解的非正式检查等多种,针对不同层次的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


最后,陈坚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并指出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纸笔评价(客观题和主观题;作业考试);表现性测验评价(口头测验、论文题测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任务单);评价量表(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心理等)。讲座以陈坚教授对各位老师的期望画上圆满的句号。

认真学习中的老师。


11月9日活动

2022年11月9日,培训活动转为线上研修。虽然不能见面,大家的学习热情依然高涨。今天的培训活动安排两个讲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