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作者 / 张卓然 LGPC

编辑 / 教研院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很多时候家长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感到疲惫烦躁


碰到真的着急的时候,只能无奈选择打骂,或者妥协,任由孩子不听话。


更令人头疼的是,这样的“不听话”的情况常常不能完全解决,还会反复出现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为什么孩子越管教越不听话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可能是我们在情绪下的“直觉性/情绪化反应”不奏效了,这样的方式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孩子的”不听话“问题。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我们冷静情况下可以想到些什么“非直觉性反应”方式来帮助我们改变孩子的不听话吧。

以下的一些方式是很多家长觉得有效的,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家庭情况,大家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最可行的进行尝试。刚开始孩子也会有适应期,建议开始后坚持一周以上。一周后如果依然效果不佳,再进行调整或者换一种方式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孩子“不听话”行为类型一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自己会使用餐具,但是如果没人喂就只吃一点,甚至不吃

孩子晚上不睡觉,必须在旁边陪着哄睡,不陪就不睡

孩子行为传递的信息:“我一定需要爸爸妈妈帮我,在我身边才可以”。

家长感受:疲惫、烦躁、易怒、担忧、(不满足孩子)有负罪感。

直觉性反应:

提醒孩子”我们说好自己睡/学会自己吃饭了“ 讲道理;

责备训斥“你自己会吃,还让人喂,太懒了什么也不能自己做“;

选择妥协“算了算了,别哭了,爸爸/妈妈陪你睡“、“爸爸不喂你,奶奶喂”

结果:

训斥责备过后,孩子的“依赖性要求”可能会终止一段时间,但是不久又会出现相同或者类似的要求,想要人陪或者需要特殊照顾关注。

在妥协过后,孩子第二天又提出“要喂“的要求。

非直觉性处理方式:

引导孩子用好的行为寻求关注,让孩子知道,哭闹不能使要求得到满足;

计划互动相处时间提前满足:平时家长太忙了,孩子发现“不听话“可以得到家长的关注;

避免提供特殊照顾,帮孩子做很多他可以做的事,相信孩子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处理情绪能力。

就像老鹰把孩子推出窝,让它学会飞行。家长也需要适时放手,来帮助孩子成长。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孩子“不听话”行为类型二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孩子不想训练,一开始学习、做任务就

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玩玩具,做任务,一旦有改变就哭闹,扔玩具。

平时或训练中,经常提出一些要求,不满足就不配合训练,还会哭闹。

孩子行为传递的信息:“做我想做的才重要,一切都要按照我的来”。

家长的感受:生气愤怒、感到被挑战、被打败、被威胁。

直觉性反应:

产生争执,希望能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争执中双方都受到伤害,更难受了。

放弃妥协,孩子哭闹任性行为太烦了,我只想赶紧让他停下来。

结果:

孩子更加任性,越来越不听话,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

遵从家长但是态度很差,把家长的妥协当做自己的胜利。

表面同意家长的要求,但是并不照做

非直觉性处理方式:

孩子出现好的行为时鼓励他,认同他的重要性,避免让孩子觉得“只有大家都听我的,我才重要”。

给出孩子一个合理选择范围,表扬孩子做出的选择。

尽量不直接提出和孩子对立的要求,不参与争执,少说话多行动,直接带孩子去做。

寻求孩子的帮助,让他从帮助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理解能力较强,可以一起建立共同遵守的规则习惯。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孩子“不听话”行为类型三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教了很多遍的学习任务孩子还是没有学会,或不好

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说的时候会点头、很听话,结果还是会出现。

孩子行为传递的信息:“我好像怎么做都不对,我不想也不敢尝试了”

家长感受:

从着急到无力无助,感到没有希望,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教孩子。

直觉性反应

家长/老师放弃教孩子,帮助孩子把事情都做了。

不想放弃,带着着急的情绪继续教孩子,但已经没有办法耐心。

结果:孩子更加害怕训练学习,进步停滞,配合和反应都不积极。

非直觉性处理方式:

任务分步适当减少任务难度或任务量,帮孩子创造学习和成功的机会。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成功的强化,才有动力继续进行教学、学习。

不要标签化孩子,设定过多正面或者负面的提前预期,根据评估制定的教学目标,教适合孩子的内容,相信孩子的进步和能力;

鼓励孩子的所有积极尝试,多聚焦孩子的特长、特点、做的好的地方。


孩子无论如何管教都不听话,为什么?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孩子“不听话”行为类型四


越说不让做什么越做,说他的时候还笑,像是故意的气人。

故意不听话,让他等一下他就跑,根本没办法配合学习训练。

开始顶嘴,或者踢打家长老师,见了家长老师就像见了仇人一样。

孩子行为传递的信息:“我不属于这里,没有人喜欢我,我也讨厌你们”(常出现6-8岁,及青春期阶段)

家长的感受:受伤、失望、不敢相信、开始厌恶孩子。

常见情况:

在争吵中互相伤害,想让孩子感到羞愧、丢脸、改正。

无法相信孩子怎么会这样做,逃避与孩子相处,加深孩子的想法。

结果:

亲子关系更加紧张,孩子的违抗行为更多更严重。

鼓励性积极处理方式:

认可孩子感到受伤的情绪;

冷静地看待孩子行为,这是孩子到伤害后的情绪化行为,而不代表孩子的本性;

打破互相伤害的互动,设立双方的暂停冷静时间。

鼓励孩子道歉: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伤害到孩子的时候主动给孩子道歉。

参考资料:

Positive Discipline Manual. Lyn Lott & Jane Nelson. Mistaken Go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