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案示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作者的心理变化。
3.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的成长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场景:
1.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么办?(学生自主回答)
2.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下,你会作弊吗?(学生自主回答)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主人公跟我们一样有过相似的经历,那他是怎样选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钓鱼的启示》。
【板书标题】
环节二:整体感知,通读课文
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教师范读,强调一些字词(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2.“启示”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
环节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总结: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可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从中受到终生的启示。
2.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我和父亲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总结:“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板书:得意)
同学们再次一起怀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句话。
3.我和父亲钓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时,有一种欣喜、得意的心情,那“我们”面对这么诱人的鱼时,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为什么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板书:放鱼)
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他们当时的心情。(板书:委屈、沮丧)
总结:因为没有到捕捞时间。是啊,父亲盯着诱人的鱼,内心正经历着道德的考验,是把鱼留下还是放鱼。父亲最终选择了放鱼。
环节四:巩固提高
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总结: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环节五:小结作业
搜集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