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天气转凉,给孩子选换季鞋之前,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霜降过后,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相信不少爸爸妈妈已开始着手为宝宝准备“过冬”装备了。说到童鞋,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脚长得快,买大一点能穿久一点;朋友家的“二手鞋”也能给娃穿,软和还省钱…….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给娃穿“错”鞋会有什么危害?如何才能选到适合且又安全的童鞋呢?来查收本期“童鞋选择贴士”,内附“5字选鞋要诀”,还有“不适宜童鞋黑名单”哦!一起来看——
如果孩子穿着尺码、款式不适合的鞋,不仅会脚疼,还可能影响其足部发育及其他身体部位的健康——
● 引发足部疾病
宝宝的脚很娇嫩,以软骨居多,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在学步的过程中,一双不合脚的鞋,会影响孩子的走路姿势;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足部发育畸形,如脚拇指外翻、足内翻、足外翻等。
● 诱发脊柱变形
如果鞋码偏大,可能导致孩子在走路时重心不稳,身体不自觉前倾以保持平衡。此外,在穿偏大的鞋子时,宝宝要花费更多力气以“保持鞋子不掉”;长此以往,有可能影响幼儿脊柱的正常发育。
● “中毒”或误食、误伤风险
有些做工、品质不佳的童鞋,可能含有有害身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甲醛等)。天天穿这样的鞋,其中藏匿的有害物质趁虚而入,易引发宝宝“中毒”。此外,一些不合格童鞋可能有小尺寸、易掉或尖锐的小配饰,存在划伤宝宝或导致误食的风险。
由此可见,一双合脚、舒适且安全的鞋,不仅能让宝宝每一步都走得稳当,还能避免由穿鞋不当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那么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在穿鞋上分别有着怎样的讲究呢?

1
学步前:约9月龄内的婴幼儿
英国著名足科医生大卫·海耶斯建议:约98%的初生儿都有一双健康的脚。婴儿会通过蹬踢等动作来锻炼腿部肌肉,因此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让宝宝的腿部和足部有充分的活动空间至关重要。只要温度适宜,光着小脚丫是最好的。冬季寒冷,如果想要足部保暖,给娃穿上大小适合、纯棉材质的童袜即可,并不需要穿鞋。
2
学步期:约9-15个月大的婴幼儿
虽然宝宝开始用双脚练习站立和行走,但光脚仍是日常首选。在温暖的室内,让脚丫踩在安全的地面上,感知不同材质,能锻炼其足底和脚趾的肌肉群,有助于平衡感的养成。如果是室外,建议给宝宝穿轻便、鞋底较软的鞋。学步鞋的内底最好是平直且柔软的,脚掌部位够宽、够高,鞋头宽大,给脚丫留够活动的空间。注意,室内袜和学步鞋,要选择具有防滑功能的哦!
3
稳步期:2岁以上的幼童
当宝宝学会走路后,室外活动增加,一双能保护小脚丫又穿着舒适的童鞋就尤为重要了。建议选择能完全包住脚的鞋,且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和防滑性。鞋底、鞋垫应稍微有一些硬度;若太软,不利于前脚掌和脚趾抓地力的训练。此外,鞋后跟也应有一定硬度,为脚踝提供支撑,以免其受力倾斜而导致腿型不正。
到3岁以后,宝宝脚上的脂肪会逐渐消退,脚掌纹路增多,足弓开始形成。此阶段尤其要注意选择稳定性和安全性佳的童鞋,继续保护足部发育,避免扁平足。

在为孩子挑选童鞋时,首先要查看产品及包装上的信息是否完善,如标签上是否有合格证、生产厂家、适用年龄、安全警示等详细内容。尤其要查看标签上有否“GB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等字样,以判断该童鞋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再者,拿到鞋子实物时,要触摸查看其做工及品质是否符合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这里有“5字要诀”,可供家长们参考——
一折
对折鞋底,能测试鞋底压弯线是否与孩子的脚部的曲挠线相符,即鞋底弯曲处是否在前脚掌三分之一处。
二捏
捏一下鞋的前部包头和后跟部位,
检查其是否具有一定硬度。
三拧
双手对拧鞋子,测试鞋子是否容易变形。
四按
把手伸到鞋子内部前掌部位、按一按,
以检测内鞋底的软硬度。
五闻
闻一下鞋子有没有异味。通常情况下,有一点淡淡的橡胶味,是正常的;如果刺激性味道比较重的童鞋,建议不选!
温馨提示:更多童鞋选择注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