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六年级(26):请陪孩子一起成长,切忌对孩子拔高要求
今天早上,我刚走进教室,就接到了Q爸的一条微信:
闫老师,今天早晨预计孩子得迟到,到时请您帮忙强调一下按时到校(在此基础上,帮忙说给他,做事得有计划、有时间观念,提前准备、提前五分钟到达,预留突发事件所需时间。最好运用结果和目标导向,倒退步骤和时间节点,确保准时无差错无遗漏),谢谢。
看了这条微信,我笑了,十分感谢这位家长对我的信任。又看了一遍他括号里面对孩子的要求,反思一下我自己有时候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做到呢。我体谅孩子,也理解且尊重家长,便回复了孩子爸:“好的,昨天迟到我批评他了,今天再让他写个计划和保证书。”
Q这次迟到了10分钟,当他来到教室后,我让他去走廊上给我说明迟到的原因。孩子频繁地眨着眼睛,说出了这次迟到的两个理由,家长没有提醒催促,自己起得有点晚,但下楼时本来可以不迟到,可妹妹上车后又要回家拿头绳,说幼儿园今天扎头发用。这样就迟到了。
听孩子说到这里,我才领会了Q爸说的那个“预留突发事件所需时间”是啥意思了。我想指导帮扶孩子,便心平气和地给他讲如何做才能不迟到。孩子很聪明,立刻做出了要提前半小时做好上学准备的“规划”。其实,策略和规划都不难,难得是落实。这是需要家长提醒和督促的,家长应该操的心是一点也不能省的。
当我下了晨读课,忍不住给Q爸回复了消息:“你对他的要求太高了,他是个孩子,这需要家长的提醒和定规矩。我觉得一个好孩子离不开家长的督促和帮扶。”
Q爸先给我回复了一个“笑脸”,过了十多分钟后又给我回复了两个字“谢谢”。
我看到后欣慰地笑了笑。我相信Q爸看到我的回复后思考十多分钟认可了我的观点。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理解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早的自律自理,越来越完美,但是每个人在18岁未成年之前都是孩子,都需要在家长的用心培育和精心引导下成长的越来越好,而不是家长渴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讲道理说规则就能成为那样的人的,一切的能力几乎都是必须通过悉心的指导和耐心的训练。Q爸很精明,想借着老师的教育力度来培养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但是这对孩子的期望值有点过高而训练又有点不足。
这让我想起上一周,学校下发一份《两点一线承诺书》,让学生带回家家长阅读后签字,第二天学生上学时再带回来。上午收这“承诺书”时,全班只有A同学没带回来,我叮嘱他中午回家想着带回来,下午必须交到学校去。结果下午这孩子又忘了。我就微信上联系了A同学的家长,本来我认为家长也忘了这事了,没想到家长回复的是这样的话:“你是不了解今早上我催他,给他签名后,再三强调。最后还是个没带,我也无语了,他对待自己事这么不上心,让我也难。”
我笑着问了她四个问题:为什么签完字不直接给孩子放书包呢?为什么再三强调时不看着孩子放到书包里去呢?自己孩子自己最了解了,他每次丢三落四忘带东西难道你不知道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孩子花期晚不更需要家长多浇水多施肥吗?
其实,有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别强,不需要家长的提醒和帮扶,但是有的孩子在这方面能力较弱,需要家长的帮扶和不断强化训练的呀。教师育人是讲究因材施教的,而家长育儿如果能做到因孩施教,而不是一味唠叨指责,岂不是孩子的一大幸运?
说实话班中这两位家长是十分关爱自己的孩子的,期待自己孩子各方面能力强这是非常好的,也是我十分敬重的原因。对孩子有期待,才会想办法让孩子达到这个目标。但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给孩子定规矩,然后让孩子有规律,时刻督促帮扶孩子不违规,不乱生活秩序。当自己孩子在某一方能力欠缺时,或者没有达到家长的期待值时,家长就要体谅孩子,包容孩子,信任孩子,竭尽所能地去帮扶鼓励孩子。
不管哪个孩子的哪一项能力的培养,其实都像孩子学自行车一样,先是自行车后车轮旁边有两个助力小轮子帮扶着孩子维持平衡,等孩子会骑车了掌握了平衡技能,家长才能把旁边那两个小助力轮卸掉。当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学会骑自行车时,如果我们把帮扶的小轮子卸掉了,那么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孩子不敢骑自行车了,一个是孩子骑上自行车就摔倒。孩子其他的能力,也同此理。
所以,真正优秀的家长都会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去面对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困难,而不是让自己孩子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去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