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养二胎更容易?这个育儿大坑连糕妈都没逃过

时间过得真快。
分娩、开奶好像还是昨天的事,今天怀里抱着已经有了点份量的小发糕,才突然想感慨一句:哇,我居然连月子都已经坐完了~
就好像,自己坐了个假月子似的。
仔细想想也是,俩孩子基本都不用我操心:白天小发糕有爸妈帮忙带,糕爸白天管年糕、晚上还会帮我弄发糕;有老公的撑腰我更是各种“任性”,产后7天就开小差溜回了公司,平时开会、工作一样没落,老人有意见了糕爸会先帮我说话。
被全家人这么宠着,唯一需要我辛苦点的事,好像也只有喂奶了,按理说应该每天都幸福的要飞起吧?
可你们一定想不到,月子里的我也曾陷入深深的沮丧和焦虑,甚至一度深夜在厕所崩溃大哭。
黑暗的情绪低潮期,是从产后五六天开始出现的。
随着又一个新生命到来的兴奋感慢慢消失,涨奶期漫长反复的疼痛、伤口和身体恢复的不适、喂奶时子宫收缩的剧烈疼痛、整晚整晚睡不好的疲惫越来越强烈。
脑子里各种杂七杂八的焦虑,每天像沼泽里的气泡一样翻滚:
会阴部的伤口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什么时候恢复以前的身材?这样的状态会不会对将来出镜工作造成影响?
尤其是每次想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喂奶连出行都不再自由、断奶后身材又会走样,就更是觉得特别辛苦。
我开始变得有点神经兮兮,有时发生一点小事、说几句闲话都能莫名其妙哭出来。
这样的情绪累积下,这一天终于爆发了。
我半夜起来给小发糕喂好奶,就喊糕爸起来抱他。那段时间小发糕有点吐奶,每次喂好后都需要给他拍一下嗝。
可先是喊了几声,睡熟的糕爸完全没听见,后来迷迷糊糊答应了一声又睡过去了。
我的情绪一下就冲上来了,不管不顾的推醒他把小发糕交了过去,自己转身进了卫生间。
关上门的一刹那,我特别后悔和自责:小发糕出生这段时间,糕爸也一直很努力在帮我,也一直没有休息好。白天忙了一天已经很辛苦了,明天又是一天的工作……我是不是太任性了?
可当我坐在马桶上,下身未愈合的伤口剧烈的疼痛、擦拭还得小心翼翼的时候,突然又对自己非常生气:从孕期到现在,整宿整宿睡不好的是我、挺着大肚子跑来跑去的是我、身材走样的是我、分娩疼的也是我……
每次喂奶子宫会痛、小发糕一哭宫缩也会痛,肚子里简直像装了一台绞肉机,恨不得把娃给扔出去!
自己都这样了,为啥还要这么懂事?
我替他委屈、替他心疼,谁又来心疼我?
我吃了这么多苦,凭啥你起来拍个嗝都不行?
……
愧疚、怀疑、辛苦和委屈一起涌了上来,混合成了深深的无力和绝望,我觉得自己特别不值,蹲在卫生间里嚎啕大哭。
糕爸吓坏了,他在一旁手足无措的拍着我、哄着我,从凌晨4点守到天亮起来。
情绪平复后,我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可能有点产后抑郁了。
谁说二胎妈妈就不会遇到任何问题?就不会遭遇产后抑郁?
我知道,糕爸已经为我分担了许多,堪称模范老公;可当情绪上来,我还是会有种恨不得掐死他的冲动。
看起来我的情绪失控很不合理,但我必须告诉自己,这并不是因为我的矫情,我的焦虑和自责更不是因为自己的无能。
即便看起来生活条件已经很不错、家人已经很给力,我似乎没有任何理由抑郁。但怀孕的辛苦、分娩的疼痛、激素的紊乱,也是摆在二胎妈妈面前很现实的问题,产后就是最脆弱、最怂的时刻,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啊~

我没有做错任何事,也不需要为此感到自责。比起假装坚强、假装自己很好、假装没有发生任何事,坦然面对问题才能真正让一切好起来。
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天亮。
那天之后,我和糕爸认真聊了很久。
我和他说:不管我说自己恢复的有多好,你还是要把我当成一个产后抑郁的高危患者来看。产后激素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中可怕。我现在的情绪不稳定,和平时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虑完全不同,我需要你的帮助。
在糕爸和家人的理解下,我在月子里会抽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比如午饭后回公司放个风(月子中心就在公司边上),和团队在一起讨论工作、参与拍摄。工作的忙碌和成就感,让我在充实中找到了那种确定感——我还是很棒的自己,我可以做到很多事。
生活中,我也会和糕爸沟通更多。每天再忙乱,也会抽出一些时间聊聊天;晚饭后还会给自己一段留白时间,认真洗个澡、敷个面膜、抹身体乳液。这些小事会让我觉得,自己依然值得被细心呵护和关注。
趁中午天气好的时候,带着年糕一起到阳光下走一走;上周周末,我还和团队的大朋友承包了一个鱼塘去抓鱼;甚至随着身体的恢复,我的运动健身计划也重新提上了日程。
一点一点回归到正常生活后,情绪的阴霾慢慢消散。那天在书店看到自己的新书上架了,我突然觉得生活里有光照了进来。
再次成为妈妈,我对母亲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当我发现陷入抑郁边缘的时候,想到的更多的是:我已经足够幸运了!自己有不错的物质环境,有理解和支持我的老公,甚至还有机会毫无顾忌的哭一下。但是,那些没有这些条件的、更多的二胎妈妈,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理解吗?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因为有了一胎经验,所以二胎总是会更容易。可事实上二胎妈妈面对着比想象中更大的挑战:身体上的疼痛疲惫和紊乱激素导致的情绪失衡不可避免,心理问题也更容易被忽略。
我记得之前看到过的报告里,有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
我希望我的经历能让更多的妈妈们知道:二胎也同样会遭遇产后情绪问题,但它并不可怕,处理得当就不会变成产后抑郁症。
不要信奉什么“为母则刚”,什么“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作为母亲,说出自己的痛苦和无助,并不可耻。这些让人窒息的情绪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你可以在自己直面的勇气和家人的帮助下打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