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层面上,正确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培养

众所周知,1~2岁的孩子常易发脾气,哭呀、吵呀、甚至打人,乱扔东西,赖地不起,怎么办呢?父母常为此生气,想方设法来制止。

有的父母用奖励的办法、给糖吃等办法,以求得暂时的安宁。此法久用会造成孩子以发脾气来要求父母满足他欲望的手段。

有的父母采取欺骗的办法,如说:“别哭了,明日给你买个大飞机”。但到了明日父母却未去买,此法当时有效,久用不灵。所以,以上的办法都是不可取的。

1-2岁的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周岁后随着他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尤其是会走以后,接触的范围广了,能自主地行动了,个人的要求、欲望自然也逐渐多起来了,父母就会感到孩子不像过去那样能随意控制了。

孩子的情感这时期也日渐丰富,高兴起来又说又笑,生起气来又哭又闹。

从心理层面上,正确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培养

从小儿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的特点来看,他以此行动将心中的喜、怒、哀、乐通过身体散发出去是很自然的表现。

孩子发脾气一般是因为对某件事物妨碍了他的行动或不能满足他的需求,由于语言还不能表达,又不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来对待,但又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就以发脾气来发泄他内心的不满。

从心理层面上,正确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培养

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发脾气呢?

1.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要态度冷静,不能急躁、粗暴地对待孩子,而应用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有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如饿了、累了、热了、冷了、生病了等生理上的原因,只要及时解除身体上的不适,就可以使孩子停止发脾气。

有些孩子是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受到别人侵犯或损害,要引人注意或要挟成人来达到目的、嫉妒、失败、恐惧、受惊等心理上的原因。父母找出原因后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从心理层面上,正确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培养

2.孩子发脾气还应从父母自身找原因,有的父母自己脾气不好或夫妻之间的矛盾常易发脾气,甚至自己心情不佳而迁怒于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孩子产生愤怒、不愉快的情绪,也易经常发脾气,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要以身作则,经常以愉快的心情来影响孩子。

3.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要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使他们生活有规律,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只要能办到的,就应满足他的需求,不要轻易否定或拒绝。

从心理层面上,正确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培养

至于孩子对待要求他必须要做的事,若无理拒绝或反抗时,不要硬性强制他做,可以改变方式,吸引孩子的兴趣,让他乐意进行。

例如,孩子贪玩不肯去洗澡,你可以让他将玩具带到浴盆里去洗澡,这种方式会使孩子乐意地去听从,而不会发脾气。

孩子无理取闹,父母不能去迁就他时,父母也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因为这年龄的孩子还分不清是非,对于受到拒绝或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

他认为凡是他接触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属于他自己的,没有理由可以使他得不到他所喜爱的东西,不管那东西是不是属于他的。

如孩子到别人家做客,看到了他喜爱的玩具,非要带回家不可,不给他就哭闹,赖地不起,父母觉得有失体面,好言相劝不听,恶语威胁也不见效。

怎么办?应该“冷处理”,不去理睬他,要他不哭闹,自己起来父母才带他回家。因孩子发作脾气时,情绪激动,和他讲道理是听不进的,只有“冷处理”。

让他在发过脾气后才能接受劝告,将玩具还给人家,再以转移目标的办法,使他将兴趣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因孩子平日对猴子极感兴趣,也就会听从父母的劝告,这时父母要及时表扬他,以巩固他的好行为。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