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育儿书籍《正面管教》分享13:一些综合应用

经典育儿书籍《正面管教》分享13:一些综合应用

(今日必应:阿姆斯特丹自然保护区的赤狐)

(第61篇公众号原创文章)

我最近懒了一点,之前五点半自然醒都觉得稀疏平常。最近一个月,我起不来了,被子把我焊在了床上。此刻凌晨两点,我还没有睡着,失眠又卷土重来。不过我不再焦虑睡眠问题了,我睡得着更好,睡不着也可以。此刻睡不着,还越来越精神了,索性起来完成这篇写了一周还没发出去的文章。

也是因为懒下来的缘故,最近读书和写作的频率都下降了很多。这周终于又继续更《正面管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不容易啊,从年初到年尾了,也不知道该夸自己的韧劲,还是该谴责自己拖拖拉拉的低效。

这章读起来很简单,没有植入新的概念,仅仅是对过往几章中介绍的工具的某些特殊性场景的综合应用。大胆揣测一下,作者应该是写到这里突然觉得以往章节中介绍的一些工具没有考虑到一些特殊的场景,以及某些概念没有强调其易混淆之处,所以才有了这一章节综合运用的内容。

正如作者所说,没有哪一种工具能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和每一种情形,解决每一种问题,都需要对几个基本概念融会贯通式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本篇读书笔记输出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删减,只保留了我认为值得反复强调的部分。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在看本章内容前,建议先阅读前面的文章。正面管教有几个关键概念贯穿每一章节,连贯和系统化的阅读比碎片化的阅读更有效。

《正面管教》分享01:正面的方法
《正面管教》分享02:自尊与他尊 ;
《正面管教》分享03:如何赢得孩子的合作; 
《正面管教》分享04:阿德勒的8个基本概念——解读孩子的行为密码

《正面管教》分享05:论孩子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正面管教》分享06:孩子常见的四种错误观念
《正面管教》分享07: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正面管教》分享08: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分享09: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分享09:如何正确地鼓励孩子
《正面管教》分享10:从教师视角解析如何开好班会;

《正面管教》分享11:如何开好家庭会议?
《正面管教》分享12:你知道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吗?

(图片盗自朋友圈,绍兴小镇的小桥流水人家,看那浓烈又斑驳的阳光,好想搬个椅子坐在屋檐下晒太阳啊)


01

正确利用“积极的暂停“

作者之前已经花很长篇幅介绍了积极的暂停的意义:积极的暂停是给彼此一个冷静的时间,是为了让我们能接通理性大脑,避免用爬行动物脑去解决问题,有利于避免权力之争,有利于冲突的解决。

我们已经知道了关于积极的暂停有那么一个小妙招:布置家里的一角,使其成为你的暂停区,当彼此冲突爆发无法沟通时,你或者孩子可以在暂停角待一会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此让情绪平息下来。

积极暂停的本质

在这一章中,作者提醒我们需要注意其本质:积极的暂停讲的是情绪处理的问题,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因此它并不限于空间,只要我们是一种退出的姿态,都是积极的暂停,哪怕根本不用离开现场。

(有的人如果不离开冲突现场就很难平静下来(这时才轮到暂停区上场),而有的人可以在不离开现场的情况下,仅仅是一次深呼吸,一个拥抱,就能做到情绪上的撤出。)

反过来讲,家里是否布置了暂停区,你们是否去了暂停区平息自己,都不能作为积极暂停的判断依据。即便你(或者孩子)躺在书房你们精心布置的夏威夷海滩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书、看剧、独享美食,但如果依然没办法消化自己的焦躁情绪,出来的时候依然怒气冲冲,对着孩子问:知道错哪儿了吗?!

那真的不叫积极的暂停,那叫暂时停火蓄力再战。

父母首先退出会更有帮助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你们决定喊暂停的时候,不要只考虑让孩子去暂停,父母首先退出,会对解决冲突更有帮助。(在撤出之前,先向孩子解释你打算去做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父母的暂停区都有哪些?很多父母反馈卫生间是个好去处(卫生间不是只有LS这一个功能啊),舒舒服服的泡个澡,做个深度护肤。如果有人帮你照看孩子,你可以出门去散个步,看花看鸟看潺潺溪水,回来再坏的情绪都得以消解了。

假如没有人在你去暂停期间照顾孩子,也就是你必须要跟孩子在一起的情况下,可以跟孩子事先约定一个暗号,让孩子知道你的心情。

总之,不论采用哪种冷静方式,最重要的是尊重的态度。要安慰孩子们,你的离开不是要离开他们,而是为了照顾你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知道只有当大家情绪都好起来的时候,才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地解决问题。

太小的孩子不适合独自暂停

作者还给出了一些特例:以婴幼儿的心理发育阶段来说,三岁以下的孩子还太小,不适合被送去独自暂停,哪怕是积极的暂停区。对低龄的幼儿,在她行为不当且无法沟通时,我们可以抱着她去你们布置的积极暂停区,读几分钟书,抱一抱,然后再带出来。

记住,这不是在奖励不良行为这是在向孩子示范一种生气时以尊重自己的方式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有什么情绪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等到孩子稍微懂点事之后,可以给孩子选择权:我知道我们现在都有一些不冷静,不如我们先缓一缓,等我们都感觉好一些之后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你是想自己去你的夏威夷呆一会,还是想妈啊跟你一起去呢?

有没有适合老师的积极暂停方式?

老师不能把孩子扔在教室里独自走开,很多老师退出冲突的方法是坐下来读一本小说。然而,这也是有步骤的:第一步把你的打算告诉孩子们,让他们知道,你的任务是教,他们的任务是学。如果他们不能做他们的工作,那你就不能做你的工作。从现在开始,只要他们在课堂上的干扰使你无法教,你就会坐下来读小说,等他们准备好做他们的工作时,就来告诉你一声,那么你也就可以做你的工作了。

有些老师不喜欢这种方法,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试探期,事情在好转起来之前,往往会变得更糟:孩子们在试探新的自由时,往往会捣乱得更厉害。而在很多班级里,孩子们其实并不是在试探新的自由,而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正在造成干扰,直到他们注意到他们的老师正在读小说,一旦他们看到这个无言的提示,就会安静下来。

这个办法只对那些备课认真、上课有方而赢得学生们的倾佩和尊重的老师有效,也只对小学生有效,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不适用,因为他们更在乎得到同龄人的认可,而不是老师的认可。

(我感觉老师上课读小说这个,在我们这行不通吧?我没听说过哪个学校允许老师可以这么干啊,不是有那种监督纪律的主任在到处巡逻的么?)

经典育儿书籍《正面管教》分享13:一些综合应用


02

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孩子要做什么

直白点说,就是不要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心中要有主心骨,奔着自己的目标去。当然行动中的原则依然是和善而坚定,并且要提前告诉孩子你要做什么。

例如说,吃饭拖拉、边吃边玩的问题,可以开个家庭会议,但不用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上纲上线,也不用发散式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是要让他们吃饭不拖拉,并且专心吃,不要边吃边玩。那可以在家庭会议上直接问他们饭菜上桌需要多长时间能吃完,让他们商量一下,给出一个答案。假如孩子说,半小时够了,那么就共同制定一项家庭规则:晚上六点开饭,六点半收拾餐桌。(举个例子不用太较真,我也知道六点半下没下班还不一定呢)

当六点一刻来临的时候,大人已经快吃好了,但孩子们还在打闹,过去这种情况,我们肯定是一遍遍催促,一次次耳提面命。记住,我们要做的是,六点开饭,六点半收拾餐桌。因此不用管他们的“不良行为”,好好享受我们自己的晚餐,六点半到了直接收拾餐桌即可。当然孩子们会抗议,诸如“我还没吃呢”、“我还饿着呢”等申诉会钻进我们的耳朵。

记住,当我们决定了要做什么,我们便要和善而坚定的去做。因此你要做的不是震慑他一顿然后又去给他热饭菜,而是温柔的回答他:“宝贝,我只是在遵守我们大家共同制定的规则,相信你们能挺到明天早上。”

当然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最好搬个凳子坐在冰箱旁边一晚上。(当然也是一个比较极端的猜测,不必当真,总之就是说要考虑到修补漏洞。)

到第三天,孩子们已经知道妈妈是来真的,会准时吃饭,吃完再玩。

同样的例子还有:

不要去要求孩子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里,你只需要决定你只洗放在洗衣篮里的衣服就好;

不要唠叨孩子去打扫厨房,你只需要决定,上一餐的碗筷没洗,你就不做饭。

当你在教孩子责任感时,就不能顾忌周围的人怎么看你怎么议论你。

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把这个方法用成权力之争或报复,有些父母误解了这个概念,试图用这个方法来欺负孩子去做父母要求孩子做的事,或者报复孩子没做该做的事。这里的关键是,不要在意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比如说,如果孩子宁愿穿脏衣服也不肯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你也不要在意。如果孩子宁愿吃泡面,也不肯收拾厨房以便你做饭,你也别在意,好好享受你不必做饭的假日吧。(当然前提是此前你们对收拾厨房的分工有过共识)

那些没办法做到不在意的父母,或许有其他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来不止一种,所以当别人的方法对你不奏效时,也不必在意。不断觉察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和状态,总结经验,总能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03

让孩子处境相同

让孩子处境相同的其中一个原则是: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让孩子们打架的最佳方法,就是你不断地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父母很难相信,孩子们打架的主要原因时为了让父母介入。那些能对孩子们之间的争端置身事外的父母,都发现打架会大量减少。

大部分父母都很清楚,老大通常最容易被当成坏蛋,老小则往往是妈妈介入后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小的经常惹大的,这种招惹可以是任何事情,对老大扮鬼脸,跑到老大的房间捣乱等等。当老大中了圈套,并且追赶老小的时候,老小就会高声尖叫,妈妈就会过来责骂老大,介入争端。

如果妈妈能注意到老小脸上得意的表情,她就能够对这种行为的错误目的有更多领悟。事实上,当你站在你认为是受害者的孩子一边时,你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受害者心理,当你总是欺压你认为是惹祸的一方时,你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欺压心理。关键不在于谁做了什么,而在于要同等地对待两个孩子。

另一个让孩子们处境相同的方法是,给双方同样的选择,例如,“你们要么停止打架,要么到外面去解决”;“你们愿意各自回房间,等不打了再出来,还是想一起到一个房间里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人还是会有疑虑,那要是大的真的无缘无故打了小的,大的难道就不该受到惩罚吗?小的就不该得到安慰吗?

(正面管教的书看到这里,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惩罚是绝对不可取的。惩罚是给孩子一个非常荒谬的示范我打你,就是要教你不许打人。)

这种情况(若大的真的无缘无故打了小的),建议先安慰大的,然后让大的和你一起去安慰小的。再次重申,这不是对大的奖励,需要明确的是,大的因为某些原因而感受到了,比如觉得妈妈更爱弟弟/妹妹等,这又要回到如何处理孩子背后的错误目的/观念那一章节去了。

当大人拒绝介入孩子们的争端,或者通过同等对待他们让他们处境相同时,打架的最大动机也就消除了。


04

一些综合应用

睡前争端

孩子们在睡觉前折腾父母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感觉到父母这时总是想摆脱他们,可以理解的是,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父母都向往能有一段平和、安宁的时光,所以总是急急忙忙的想赶紧给孩子搞睡,自己好刷剧、撸串儿。

但是当孩子们察觉到你急急忙忙的想摆脱他们之后,他们会觉得归属感受到了威胁。于是就会通过要求喝水、上厕所、缠着你、或者哭闹来让你多呆一会儿。

花十几分钟进行睡前分享,有助于消除这种烦恼。要让孩子们感觉到你真的很享受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就能体验到归属感。

无言的信号

当需要说时,话越少越好。话多了,是啰嗦,也没有分量。

制定的计划中,如果能包含一些无言的信号,以帮助大人们学会闭上自己的嘴巴,就会更有效。

给孩子提供选择

大人们经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给孩子提供选择。但有没有发现,孩子有时候并不回应你的要求。

当孩子们不回应要求时,常常会回应选择,尤其是当你在给出选择之后加上一句“你来决定”的时候,孩子们往往回应得更快。

当然,给出的选择应该是尊重的,并且应符合情形的需要,不要借题发挥上纲上线。

其次要注意选项的范围,这和责任直接相关。年龄小的孩子缺乏能力承担那么多的责任,因此给他们的选择应该更加有限。年龄大的孩子有能力承担更多责任,有能力做出更多选择,因此给他们的选项可以多一些。

另外,选项还应该是尊重他人的、方便他人的。不要总是把孩子的需求排第一,我们大人也很重要,给出的选项中,每种选项都应该是大人能够接受的。例如,当吃饭时间到了,但孩子还想玩,对年龄小的孩子,你给出的选项可以是“按时吃晚饭”还是“等到下次就餐时间再吃”,而不能指望有谁会再去做一次饭。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你的选项里还可以加入“自己去做饭并把厨房收拾干净。


“一……就……”的句式

“你一收拾好你的玩具,我们就去公园”,这句话通常比“如果你收拾好你的玩具,我们就去公园”要更有效。

前者听起来是和善而坚定的陈述,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你愿意去做什么。后者在孩子听来像是对权力的一个挑战。如果你收拾好,我们就去,如果你不收拾好,我们就不去。感受到了权力之争的孩子,可能就会跟你博弈:我就不收拾,但是我就是要去公园。

当“你一……我们就……”不附带任何主动性时会更有效。也就是说,我去不去公园对我无所谓。我知道你(孩子)想去,因此是否满足去公园的条件取决于你。应该以一种轻松随意的语气说出来,然后,你就不要再去在意。要让孩子们去体验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如果你没办法做到不在意,那么不论你怎么说,都会变成一场权力之争。

我们需要接受的是,孩子们可能会选择逃避收好自己的玩具,而选择不去公园。此时,如果你的确想去公园,可以试试向孩子问启发式的问题:有谁想去公园吗?去之前我们应该把什么做好呢?


零花钱

零花钱不应当用来作为对孩子的惩罚或奖励的工具,很多父母试图用零花钱作为让孩子承担家务的手段。其实,当把这种诱惑和威胁去掉后,仅仅以零花钱本身去处理,会让孩子对金钱和责任感有更多了解。

如果想教给孩子承担家务的责任感,可以用家庭会议的方式,这和零花钱是是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以及想要一件比较贵的东西时(比如自行车),你应该让他们为买自行车攒一定的钱,当孩子们自己投入一些钱来买东西时,他们会更加珍惜,更加负责任。

同理,如果孩子毁坏了别人的东西,也要用他们的零花钱来赔偿。

无论什方法,都不会适合所有孩子,也不会适合一个孩子的所有情境。掌握一些概念和原理(大的前提:正面、温和且坚定、尊重、爱等),根据自己家的情况灵活变通就好。

本章就是以上这些内容,起笔于上上周末,完工于前天后半夜,发布于本周末,总算是整理完了,我也算服了自己,也告诉自己懒惰该收一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