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应该学习一下,什么是正面管教?

帮家长解教子之忧,助学子圆成才之梦。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如果你正为教育孩子感到苦恼,你应该看看什么是正面管教。
荐 语
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你不要……”句式,却很少说“你要……”“如何做才能……”。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接收到最多的,也是来自父母、教育专家们的“你不要……”。
《正面管教》之谓正面,在于教我们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也在于作者正面讲述教育的细节和执行,一步一步教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既不娇纵也不严厉。
[美]简·尼尔森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
单亲的家庭,不是失败的家庭。在刚刚过去的年中国离婚率最高达63%,目前世界排名第一。这就说明每两个家庭中就有大约一对夫妻离婚,产生一个单亲妈妈,一个单亲爸爸,一个单亲孩子。据史书记载孔子和孟子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两位都来自与单亲家庭。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两位古圣先贤也证明了单亲不能代表什么,单亲不是脆弱和失败的借口,而应该把它变成前进路上的动力来源。
2
把每一次犯错都当成学习的机会,学会复盘。前提是要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
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接纳已经发生的事实。
学会在心情平静的时候处理问题,如果生气激动的时候,骂了孩子那么事后一定要真诚的道歉。
3
学会《积极的按暂停键》这样做需要一些时间训练,可以让孩子自己布置一个暂停区,然后跟孩子交流:咱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为了惩罚谁。
4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试验,让两组孩子玩拼图,一组孩子赞扬他们聪明,结果他们选择了简单的拼图。一组孩子赞扬他们有探索精神。结果他们选择了更难的拼图。所以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要简单的肯定他的结果,而要去肯定他的动机,肯定孩子做事的过程和动机。
5
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每周一次)大家围坐在一个干净的桌子面前,讨论问题开会,决定在全体都同意的情况下执行,下周的娱乐活动。结束大家一起做一件事!
6
和孩子建立特殊感情,例如彼此会心的一笑,或者约定吹一个口哨就马上来到身边,建立这一类属于彼此的小默契。给孩子留特定的任务。建立属于亲子的特别时光,谁也不允许打扰,来电话也不接,稍后再把电话回过去。
7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孩子好。
8
不良行为的四种类型
1、孩子的目的:寻求过度的关注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心烦;恼怒;着急;愧疚。
想采取的行动: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已经会做的事
孩子的回应:暂停片刻,很快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把孩子引向建设性行为。给孩子一个对大人有帮助的任务,比如给一个秒表,帮打电话的你计时。做孩子意想不到的事。一个大大的拥抱常常有效。设置特别时光,定期陪孩子。约定一些无言信号。避免给孩子特别服侍。给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不管孩子的行为,关切地把手放在他肩膀上。彼此愉快时,花时间训练孩子。闭上嘴,采取行动。停止哄劝,站起来,拉住孩子的手,带她去洗漱间刷牙,挠挠她的咯吱窝。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2、孩子的目的:寻求权力。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被激怒;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被击败。想采取的行动:应战;投降;希望自己正确。
孩子的回应:变本加厉;屈从而内心不服;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时,我才有归属感。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然后再按照下面的一项或几项去做。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并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随后开个一对一的解决问题的小会。引导孩子建设性地使用他们的权力。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决定你自己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等大家都准备好以后,我会继续讲课。)设定特别时光。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提供有限制的选择。让孩子把他们的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的议程上。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3、孩子的目的:报复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想采取的行动:反击;以牙还牙;心想“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孩子的回应: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我得不到归属,但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孩子冷静下来。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伤,表达同情和理解。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反射式倾听,启发式提问。“你看起来很伤心。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了吗?”如果你造成了伤害,用矫正错误的3R。
4、孩子的目的:自暴自弃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绝望;无望;无助;无能无力。
想采取的行动: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
孩子的回应: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不要放弃我,请给我一点鼓励、肯定。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体验成功的简单步骤。向孩子演示他可以照做的小步骤。安排一些小成功。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无论多么微小。放弃你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放弃。
结语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