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江苏省潘晓红小学语文网络研究工作室系列研究第五期:现代诗教学与国学经典的融合


江苏省潘晓红小学语文网络名师工作室

任务群理念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在现代诗教学中的实践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概念,并设置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从中可以发现,“文学”由浅入深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为感受语言和形象、欣赏和评价文字作品、尝试创作表达等。这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不谋而合,体现了由语言到理解,再到情感共鸣的普遍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作为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的文体,直观体现了文学的特点与规律。因此,小学语文中的现代诗教学应在任务群理念下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带领学生感受诗歌的浓厚魅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现代诗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江苏省潘晓红小学语文网络研究工作室系列研究第五期:现代诗教学与国学经典的融合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越发重视,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实践中,仍然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改进。首先,教学比较功利化。尽管素质教育已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重视,但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对诗歌的教学仍然更加重视考试与分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对诗歌的单纯背诵与记忆上,而忽略了现代诗的文字之美、韵律之美、情感之美。其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教师在现代诗的教课中,常常使用“认识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模式化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这样僵硬、死板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过于片面,也难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诗歌中的感情、思想、背景等因素,即使强硬地要求学生背诵下来,也只不过是成为“顺口溜”罢了,没有真正实现现代诗的教育价值,对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并无益处。

二、任务群理念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江苏省潘晓红小学语文网络研究工作室系列研究第五期:现代诗教学与国学经典的融合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江苏省潘晓红小学语文网络研究工作室系列研究第五期:现代诗教学与国学经典的融合




1.推敲文字,感受诗歌文字魅力

小学语文是认识文字的学科,诗歌则是关于语言的艺术。要想开始学习现代诗的第一步,就在于细细推敲文字,品味语言的魅力。不同于其他文体,现代诗的语言在形式上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在意义上能够以普通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这就意味着,现代诗的教学方法不同于普通的阅读。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江苏省潘晓红小学语文网络研究工作室系列研究第五期:现代诗教学与国学经典的融合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江苏省潘晓红小学语文网络研究工作室系列研究第五期:现代诗教学与国学经典的融合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江苏省潘晓红小学语文网络研究工作室系列研究第五期:现代诗教学与国学经典的融合

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字斟句酌,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行句中发现诗歌的语言艺术。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等在字形上的相同与不同。学生一下子就能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木”字旁。教师接着引导,帮助学生记忆生字,理解各类树木的字形特点。其次,诗歌通过字词的巧妙结合,呈现出不同的意象,描绘出形象的场景。诗歌中最常见的元素就是意象,意象既描绘了内容,又承载了诗人情感。掌握了诗歌意象,才能再谈理解诗歌。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通过常见的意象,描绘出了冒雨帮助迷路孩子的景象,体现出了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在诗歌中,语句之间的停顿、韵律的起伏构成了情绪的变化,表达了诗歌的韵味。对于年龄还小的学生来说,抑扬顿挫、节奏活泼的诗歌更适合反复品味。例如,在《四季》中,四个节拍的段落以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展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语句短小,整齐有序而又活泼自然,兼有音调的转折变换,非常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喜好。

2.体会情感,探索诗歌思想内涵


在理解了诗歌的文字和意象之后,就可以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探索诗歌的思想内涵。现代诗的主要特色在于抒情。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抒情诗在全部现代诗篇目中的比重为42%,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感悟诗情,是任务群理念下语文教师展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从诗歌本身出发,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避免过于空泛,也不能过度解读,更不能擅自错误理解。以情感作为渠道,能够更直接地将学生与现代诗联系到一起,增进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补充诗歌之外的背景知识,以及创作者的人生经历,从而为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涵做好充足的准备,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仍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诗歌以寻找雷锋的足迹为主题,问小溪、问小路,在诗歌结尾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作为回答。在第一遍阅读时,学生可能认为这是一首歌颂雷锋助人行为的诗。在更深入地体会后才发现,诗中所说的雷锋指代的是任何乐于助人的好心人,雷锋精神留在每个人的心中。更进一步,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能随时践行雷锋精神,在他人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3.积累沉淀,尝试诗歌的创意表达

  

      一般来说,“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低年级的学生没有必要尝试进行自我表达。事实并非如此。即使低段的小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积累还比较有限,文字应用能力也并不熟练,但表达个人感受与领悟的欲望并不因年龄限制而有所削减,每个人都可以尝试诗歌的创意表达。由阅读发展到创作,需要学生将积累的文学知识输出为自己的东西。而支撑这个过程的,就是学生个人的感知体验。学生通过感官感受世界,经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体验逐渐建立起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并将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例如,在《夜色》中,年幼的孩子有着对于黑暗的畏惧,在爸爸妈妈的保护和帮助下,“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有怕黑的时刻,恐惧黑暗中的未知。这种真实的感受与生活体验,能让小学生写出“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的诗。当然,为更好地支撑起诗歌的内容,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加深积累,逐渐沉淀起足够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低段的学习过程中,现代诗发挥着语言教育、提升审美、社会认知与传承文化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对指导当今的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标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文学阅读实践,从中获得美的体验,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审美品位与意趣,感受文字的独特魅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