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初中微课资源推荐  

新学期学习必备:

语文微课+各科资源!
英语微课+各科资源!
数学微课+各科资源!

各科同步辅导,微课视频|知识点,更多的精彩微课,请关注“初中微课资源”!

初一历史|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有答案)

期中测试卷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
1.历史学家要精确掌握中华大地上远古人类发展进步的情况,下列材料中最为可靠的是(    )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C.《史记》                  D.原始人狩猎想象图
2.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3.有这样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被尊奉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①盘古 ②黄帝 ③大禹 ④炎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女娲补天              B.炎黄二帝战蚩尤 
C.大禹治水               D.尧舜禅让
5.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①处应是(   )

初一历史|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西周建立       D.秦朝建立
6.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耳、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它属于(   )

初一历史|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8.图中所示的古文字(   )

初一历史|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
9.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初一历史|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A           B             C            D
10.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
A.改革户籍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11.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
12.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这一工程(   )

初一历史|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A.是战国时期修建的郑国渠
B.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C.使东北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使关中平原成为一片沃土
1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乙说:他提出了的学说
C.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大 
D.丁说:他主张兼爱”“非攻
14.穿越历史:某电视台招聘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你认为安排最合适的是(   )
①《军事天地》:孙膑、孙武  ②《法治空间》:韩非、商鞅
③《教育论坛》:孔子、韩非  ④《爱心世界》:墨子、赵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秦朝的是(   )

初一历史|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A                B                       C                    D
16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描述的是秦朝(   )
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       B.幅员辽阔的疆域
C.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D.巩固统一的举措
17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秦的暴政                                                    D.秦末农民大起义
18.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19.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用其主张是为了(   )
A.促进艺术繁荣      B.推动教育发展
C.加强思想控制       D.保持思想活跃
20.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个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商讨盐铁官营       D.商议开凿灵渠
二、非选择题(2112分,2215分,2313分,共40)
21.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在学习完《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对我国古代人类的吃住进行了专项的探究。
【食物见变迁】

初一历史|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1)请举出我国农耕时代以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2)
 
 
(2)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2)
 
 
【住宅现差异】

                      

(3)请根据所学说出这两座房屋建筑的名称,(2)并判断这是哪两个原始居民时期的房屋。(2)
 
 
(4)请试着说出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2)这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2)
 
 
22.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物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半坡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1)诗中农耕既普及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1)请你举出诗句中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1)
 
 
 
材料二 见下图

(2)材料二中的甲骨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2)你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2)
 
材料三 见下图

 

  考古学家发现,在商周墓穴中发现的陪葬的青铜器数量因人而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
(3)材料三中的图片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1)它的发现可以让我们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材料中陪葬的青铜器数量因人而异反映了什么?(2)
 
 
材料四 右图为秦长城遗址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2)请说出它的起止点。(2)

 
 
2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篇】
材料一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秦国的崛起与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1)
 
 
【建立篇】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1)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建立了哪一制度并被后世沿用?(1)
 
【巩固篇】
材料三 如图
(3)为了巩固大一统,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图中①处设置的官职的名称是什么?(1)请写出这个官职的职能。(1)
 
材料四 如图
(4)上图反映了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2)
 
 
材料五 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朝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又派人开凿大运河,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为了抵御匈奴,秦朝修筑长城,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5)材料五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2)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亡国篇】
材料六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6)秦朝二世而亡,材料六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
 
 
【启示篇】
(7)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1)
 
 
答案
一、1.A2.B3.D4.C5.A
6.B7.D8.A9.A10.B
11.B 点拨:商鞅变法中的规定最后让商鞅无处可逃,说明商鞅变法的措施得到深入贯彻,符合题意的是B。
12.B 点拨:看图可知,图片反映的工程是都江堰,符合题意的是B。
13.D 点拨:“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与孔子无关。
14.A15.C
16.D 点拨:题干材料反映了秦朝统一度量衡、文字等措施,这是秦朝巩固统一的举措。
17.D 点拨:材料中“竹帛烟销帝业虚……坑灰”是指焚书坑儒,“山东乱,刘项”是指秦末农民大起义。
18.C19.C
20.D 点拨:下令开凿灵渠的是秦始皇。
二、21.(1)种植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半坡原始居民。
(2)说明我国在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3)图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图四: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4)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适应长江流域温暖湿润、雨水充沛的自然环境;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冬暖夏凉,适应黄河流域寒冷、干燥的自然环境。 是由自然环境不同决定的。
22.(1)粟。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2)商朝。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答出一条即可)
(3)司母戊鼎。 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商周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抵御匈奴的进攻。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3.(1)商鞅变法。 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嬴政。 中央集权制度。 (3)御史大夫。 监察(或监察百官)。 (4)小篆、圆形方孔半两钱。
(5)大运河 灵渠 咸阳 临洮(找出错误并改对才能得分)
(6)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 秦的暴政。 (7)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积极创新,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谈兴与亡都可,言之有理,一条即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