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五步,将牛人的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仅需五步,将牛人的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看到自己特别需要或是感兴趣的学习方法类的文章或视频,就认真阅读或观看起来。

但问题是,这些你看过的学习方法有没有给你带来学习效率上的提升呢

如果没有,那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个学习方法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学习方法,也隶属于方法,但凡是方法,就一定有适用边界

在某个方法的适用边界之外去使用这个办法,出现无效甚至副作用的情况就会发生。

如果不去讨论适用边界,“小心驶得万年船”与“富贵险中求”都是很有道理的。但倘若不知道这两句话的适用边界,在应该使用“小心驶得万年船”的场景,却使用了“富贵险中求”,那可真就要翻船了。

学习方法也是如此,不去讨论适用边界,“大量重复”与“分层刷题”都是很有效的练习策略。

但在新学课阶段,由于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还不透彻,大量重复是极为有效的练习策略。而在复习课阶段,由于很多基础题属于一看就会、熟烂于心的那种,分层刷题就是极为有效的练习策略。

在该使用“大量重复”的地方使用“分层刷题”,就会让大量漏洞逃脱;又或是在该使用“分层刷题”的地方使用“大量重复”,就会浪费大把的时间。

你只有知道一个知识什么时候失效,才配拥有这个知识。

                                                                                ——查理·芒格

如果你不知道一个学习方法的适用边界,就每天用它来指导学习,那这个方法对你而言就太危险了


第二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你是否只是懂了这个学习方法而并不是掌握了它?

在进行技能学习的时候,像是学习游泳、开车、弹钢琴等,你必须要经历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技能。

但到了认知学习那里,当你学会一个新知识、明白了一个概念或是想通了一个道理时,你的认知确实得到了提升,甚至短时间内你也能做到,这种感觉非常美妙,就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但是,仅凭一次刺激,无法让有关这一知识、概念或道理的神经元之间产生强关联并形成神经回路,没有形成神经回路,也就意味着你并没有真正掌握。

可是,一旦你产生了“我懂了”的想法,你就会以为自己真的懂了,你自己根本觉察不到自己并非真懂。只有在后面需要使用或讲给他人时,你才能发现自己并非真懂。

这种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

比如,你听老师在讲解某道题的解题思路时,那叫一个清晰呀,可在听完之后自己去做时,却发现没有了清晰的思路。当时明明听懂了呀,可为什么自己做就是做不出来呢?想想前面的解释,你就明白了。

同样的,当我们在看完介绍某个学习方法的文章或视频后,感觉自己懂了,那并非真懂。


那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去实践、去练习

可是,看到一个学习方法就去实践、去练习的话,无疑要走很多弯路,甚至错路。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第一步、要有巨人思维

所有的学习方法,不管是从谁的嘴里说出来的,于你而言,在未经过你的实践验证之前,它们都是一种假设。

只不过,那些领域内的巨人的假设,其正确性的确要更高一些,试用他们的假设,你会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步、存量多种预想

如果你想要找到某个学习环节的高效学习方法,就不要仅听一家之言,哪怕他是巨人。

更为合理的做法是:找到多个巨人有关同一主题发表的不同观点,并它们放到一起

仅需五步,将牛人的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这样做最起码有两个好处:

其一、通常情况下,你的认知水平远不如巨人,这样一来,你基本没有能力去验证某个巨人所说观点的正确性。但当把多个巨人的观点放到一起后,你就可以用巨人验证巨人,得到更为正确的假设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其二,你想习得某一环节的高效学习方法,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什么意思?当你发现了一个有关某个学习环节非常好的方法,你去实践验证后,发现它并没有给你带来明显的效果,你通常就会放弃了。

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会继续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在以后遇到有关这一问题的相关文章或视频时,你又会花时间去阅读或观看,你又去验证,但此次验证距离上一次的验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相当于又是从零开始。

没有比较的样本,检验过程就会变得非常艰难。

第三步、实施执行预想

找出多种预想中你认为最合理的一种,去执行它,这是一个抓住做的感觉的阶段。连续执行三天以上,一周也可以。

在实施执行预想时,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其一,在执行预想时,你要投入120%的精力,唯有这样,你才有资格去判定这个预想的真实性到底如何。谨防这个预想没有明显的效果,是因为你执行不到位引起的

其二,准备一个本子,每天记录自己用这个预想学过的内容、学习的地方、学习的时长,最好再写几句感想,比如“这个预想有效果”、“我有些厌倦这个预想”、“我觉得这个预想没有任何效果”等等。

第四步、仔细分析数据

在第三步中连续执行了几天,就检查几天的所学内容,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看一下自己的测试与练习,确认自己记下了多少;看一下记录笔记,确认下自己在缩短学习时间、提升学习效果方面是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