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研修】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建构与实施
个人
人
简
介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搭建起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对各单独语篇小概念的学习和提炼,逐步建构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概念。因此,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聚焦主题意义的建构,整体规划教、学、评一体化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要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构建单元整体教学蓝图,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之前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合理、精准的确定教学目标,关注单元整体情境设置,进行单元主题意义探究,关联学生真实生活,合理设计价值观培育方式。下面以人教版PEP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谈谈我的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主题:Diet(属于“人与自我” 范畴下的“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主题群)
子主题:生活的自我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与健康,个人喜好与情感表达。
育人观念:Reasonable diet,healthy body
01
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核心素养目标
单元教学内容的规划,是服务于单元学习目标的,单元学习目标则是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因此围绕核心素养,本着体现课程性质,反应课程理念的原则,根据新课标的英语四大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结合单元具体教学内容,最终确定下本单元四个维度的素养目标。
02
依据课程标准,提炼语篇主题意义
本单元的6个语篇从不同视角谈论食物,单元内各语篇与单元主题之间、各语篇之间相互关联,构成4个子主题,即“表达自己的喜好”,“感知饮食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分享”,“学会健康饮食”。各课时围绕单元主题和子主题展开,课时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语言学习渗透在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学习活动由浅入深,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协同发展,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基于核心主题“健康饮食”设定了4个学习阶段,分别对应词汇学习、句型学习、语篇阅读、模拟情境、实践运用和创新演绎。
03
基于主题意义,提炼主题大小观念
英语学科大观念也称之为主题大观念,一方面承载着育人价值,另一方面则指向英语学科的语言大观念,每一个语篇背后都隐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知识,需要教师去深挖,去提炼主题大、小观念。
本单元6个语篇从不同角度谈论食物、食物与生活、食物与人的关系,在主题和内容之间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法迁移”的隐性关联。语篇中Sarah和妈妈在餐厅点餐以及观察爸爸日常饮食意识到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了解同学对食物的喜好和选择中感受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基于此,我提炼出本单元的第一个主题小观念,即“初步建立饮食观念,意识到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同学分享美食心得和学校餐厅选餐、就餐阐述Sarah优化饮食管理前后的变化,旨在引导学生要主动作出改变。基于此,我提炼出第二个主题小观念,即“观察与学习,优化个人饮食习惯”。“Robin的创意美食”和“Zip、Zoom的自制营养美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如何选择和搭配食物有益于健康并落实行动。提炼出第三个主题小观念,即“主动进行饮食管理,做健康饮食的管理者”。
04
结合规划设计、呈现单元学习进程
结合上述的单元教学内容规划、目标设计、主题意义,我将本单元用问题链串联整合为4个课时,分别对应4个学习问题,旨在实现从理解记忆到理解运用再到评价创造的学习进阶。
05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是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以本单元第二课时A Let’s talk来谈谈我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科德育点:健康饮食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因此为了明确“为什么教”,我将本课时的学科德育点定为健康饮食。
核心素养点+学习目标+达成评价
1.核心素养点:语言能力 学习能力
2.学习目标:
(1)能在观看视频、课堂游戏、课堂操练中学习目标语言,在自己或同伴的学习和交流中理解目标语言,并在情景扮演中习得语言目标。
(2)能在预判等听力策略的指导下完成听说训练,并借助升降调朗读策略表达情感。
(3)能通过课堂学习对比分析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并知道hungry和thirsty不同情景下进行合理地提问与回答。
(4)能学以致用对课文内容改变进行角色扮演。
(5)能与小组积极配合,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并建立健康饮食观。
3.达成评价:
(1)能通过观看视频、课堂游戏、课堂操练熟悉食物和饮品名称,并在情景中积极参与口语交流活动。
(2)能通过听力预判空缺词,完成文本的理解,并在与同伴对话模仿中读出文本不同语气。
(3)能在课堂观看中积极思考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的异同点,并能简单讲解,根据hungry和thirsty表达进行合理地提问与回答。
(4)能在小组合作中对课文内容成功自编自导,进行角色扮演。
(5)生成本节课知识体系,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观。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需要教师从学的角度确定目标,以学定教。同时也需要围绕核心素养,围绕主题,基于语篇,明确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因此在具体教学设计上,应采用逆向设计“评价早于教学活动”,在学习目标之后呈现达成评价,基于学习目标和达成评价为学生搭建三大学习支架,即“问题(任务)、活动(学程)、评价”设计,从而让课堂能够真正发生深度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大部分孩子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喜欢英语并愿意尝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一定英语知识储备,且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通过PEP教材分别在三年级上、下册和四年级上册接触过类似的话题,并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食物和饮料的单词。本节课重点落到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I’d like some… 询问并回答自己想要吃什么、喝什么。
【设计意图】学情分析是学习的起点明确“谁在学”以及知晓学生对所学内容、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以及潜在不足,是下一步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对话教学课,课上我以学生最喜欢的美食节主题情境为引领,以“闯关得美食券,举办班级美食节,为健康美食做一份周计划。”为主线开展教学,带领学生感知食物单词和想要自己喜欢食物的表达方法。在此过程中通过I’m hungry/thirsty.情景,自主选择、判断、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结合问句概括和整合哪一类属于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回答范畴。在应用实践过程中,一起深入语篇感受Sarah爸爸的饮食习惯,在语言描述中阐述想要吃的食物,并对其饮食习惯做分析和判断。语篇除了指向于Sarah爸爸想要吃的食物,应该还有后续,比如妈妈想吃什么?了解之后向学生发问:“Sarah结合自身实际会有什么样的启发?请发挥想象续编对话”。
在实际运用阶段,学生们举办了班级美食节,以小组为单位呈现自己的海报即美食小摊,海报上食物品种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的hamburger,sandwich或juice,而是基于自己创意的beef hamburger,fish sandwiches,banana juice等,学生在练习和反思中不断内化与运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相应得到提升。
在迁移创新阶段,学生收集、汇总父母一周的饮食菜单,在交流中推理、论证、批判、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按照营养原理设计新的饮食周计划。
基于教学主线,围绕英语学习活动观要点,情境贯穿始终的教学过程,循环递进、逻辑关联,课堂上学生激情洋溢,思维活跃,乐学善思,最终超越语篇,形成素养,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性功能(收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信息,为接下来的教学决策服务)、总结性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效果)和指导性功能(给予学生方法指导)。
在教学三大环节Step 1:Review,Step 2:Presentation/Practice,Step 3:Production我都嵌入了评价,以此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总结性评价将用课后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各任务环节也嵌入了实时评价,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均能蹦一蹦就摘到自己想要的“果实”,也让学生根据所给标准自主选择并向更高能力层次奋进。评价的主体上也多元化,同伴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相互穿插,让学生通过“学会评价”,在课堂上自我督导,自主学习,知晓今后各能力训练阶段“如何评”,发现问题“如何做出调整”“怎样才算学会”,很好地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单元整体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高阶思维的智慧之旅,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摸索,注重单元整体性设计,重视语境式的过程体验、在活动中培养的思维能力,结合实际、深入人心地培养文化品格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全面的英语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