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没什么 “压不住的火 ”,都是父母在刷“ 存在感 ”

相比于父母容忍孩子,孩子更容易原谅父母。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大部分家长会选择马上给予惩罚反馈,觉得千万不能错过这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一定要让他长长记性才行!

教育孩子没什么 “压不住的火 ”,都是父母在刷“ 存在感 ”

其中还有少部分家长选择暗中观察,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轻易的指责孩子,但不少孩子会辜负家长这份信任,一步步地逼迫着家长走向疯狂。

我不想生气,我控住不住呀!

起初在生孩子之前,陈明是个非常有耐心,有涵养的女人,也正是因为温柔贤惠的脾气才让婆婆对她赞赏不已,觉得自己捡到了一块宝!

只是自从她生了孩子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她不仅变得容易急躁,有一点小事点火就着,脾气还变得特别不好,经常像一个市侩一样喋喋不休。

渐渐的她身边的人都开始,对她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觉得她自己根本没有调整好自己,他家都是生过孩子的人,为什么只有她有这么大的变化?难道她从前的表现都是伪装?

尤其是她的丈夫,非常抵触她如今的状态和表现,不止一次地劝诫她改改自己的脾气,控制控制,遇到问题想一想,曾经的自己会怎么办,多向曾经的自己学一学!

听到丈夫的话,成名自己也能感觉到事情的恶化,但是已经被改变了脾气想要再变回去,就非常难了,有时候看到孩子犯错误,明明自己已经在心理暗示不要生气,默念了100遍。但是等到情况真的发生之后,真的是控制不住呀!

教育孩子没什么 “压不住的火 ”,都是父母在刷“ 存在感 ”

别说是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处理自己的问题,就是自己少骂他一句都控制不了,生怕自己错过了最佳教育他的机会!

别矫情!教育孩子没什么“压不住的火”,都是父母在刷“存在感”

家长的控制欲过强,导致压不住火

其实有些时候就算是孩子没有犯下本质的错误,也是会让家长感到崩溃的,明明是一个很小的错误和举动,就让家长劈头盖脸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了孩子一顿。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家长国强的控制欲。

因为家长看到孩子一点点表现的时候,就会自行脑补接下来的场景和结果,如果事情发展的走向不符合家长的预期,让家长的尊严受到撼动的话,他们就会率先叫停,讲这种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

并且,这类家长对孩子的信任程度也非常低,可以说毫无了解孩子,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对孩子仅有的了解来进行安排,自以为是的控制着一切。

把责任都推卸给孩子,想要解脱自己

家长们都是非常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的,就算是家长嘴里说着,让孩子享受过程,但他们的真正想法却不是这样的,反而会非常抵触过程,他们只在乎结果。

就像是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这件事情上,他们甚至不想要有施教于孩子的过程,自己可以直接坐享其成一个优秀的孩子。

但是等到孩子的作业错误连篇的时候,家长就会非常崩溃,嘴里一直在重复:我已经教你很多遍了,为什么你还学不会?我是这样教你的,为什么你要这样做?

这些话隐身的意思就是:你学不会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不认真不上心,和我给你的遗传基因、对你的上心程度没有任何关系,学不好你要付全部责任!

真是因为家长的强化,才导致他们愈演愈烈

当家长将自己心中的烦闷和火气一吐为快之后,他们是解放了,但是孩子却要全盘承受着,承受着你的谩骂,承受着你的指责,甚至还要为你的错误买单。

如果啊孩子的心理没有问题的话,他们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消化这些负面情绪,但长时间处于这种无奈和悲伤的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你按照我们说的去做,人生就会很顺利”——这一类的话总是挂在嘴边。总之,当今社会,不少自身精力越来越差的大人们在教育着孩子。


其实大人们如果已经身心俱疲,就痛快承认好了,如果你能这样做,原本就很善良的孩子,一定会给你相应的理解,对你有所安慰,也许孩子也会向你坦白说“ 其实我也累了”。


如此疲倦状态的双方就可以相互理解了,这样甚好。可他们偏不。


那么,筋疲力尽的大人都对孩子做了什么?












嘴上总挂着: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即便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不知道的答案,尤其是在自己能量值极低的情况下,采用敷衍、搪塞孩子的话语。


当被问及一些重要的人生决策的时候,这些大人装着自己,早已经在全盘谋划。










五味太郎举了一个日本考试作文题的例子。题目提供了这样的一段材料:

“上课时外面忽然下起了大雨,同学们的妈妈络绎不绝的来学校送伞,但是我的妈妈却因为要做钟点工,无法来为我送伞,想到妈妈正在努力的工作,我也要好好加油,放学后我就和同学合唱一把伞回家了。”

考试的题目是针对这一段材料发表50字以内的感想,有一个孩子回答说:“没什么“。就三个字。


孩子是表达和妈妈各自忙碌,没什么;还是表达这个素材没什么值得探讨的,五味太郎认为孩子在第一时间遵从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简直说到我的心里去了,完全赞同。”


因为这既是恰如其分的回答,而且又完全满足50字以内的要求。


五味太郎的朋友是个非常靠谱的老师,他说:这个答案太佩服了,不得不给高分!可惜世上这样的教师太少了,几乎没有。


这道作文题还附有教师使用的标准答案,答案是这样写的,得分点在于写出女孩体贴妈妈的心情,忍住自己的失落感,以及借伞给这位女孩的同学的善良。


五味太郎不认同这个标准答案,竟然让孩子们去揣摩人物内心,去靠近这些筋疲力尽的大人给出的答案。


语言和文章原本具有着呈现人类精神活动的作用和使命,可是当语言的学习被模式化,孩子还能学到什么呢?


只是记住了那些规定好的“假”答案而已。筋疲力尽的大人自己“ 假”还不够,还要把“ 假”传承下去!


扼杀创造力







在社会生活中筋疲力尽的大人,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论调就是“原本就是那样规定的”。


我曾在父母训练营里讲到过,创造力的内核是开放度。无论是传统学校还是主流社会,更加在意靠谱、守则的生产型特征——这完全与创造力背道而驰。


于是有些孩子会因为二分音符和两个四分音符,差不多的论调,而遭到音乐老师的批判;


汉字的笔顺没写对,会遭受语文老师的批判;


直角画成89度,譬如说五味太郎他自己就具备这种水平还,却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业设计师!


我妈,也就是Max姥姥,昨天还发给我汉字笔顺大全,并嘱咐我必须要把它打印出来。当然我肯定不会那么做。


我其实很欣赏Max把汉字从底下往上写——那种像植物生长出来的很有神性的状态。我还喜欢艺术家徐冰创作的汉字,看上去像“天书”,以及孩子们即便一个字也不认识,也能解读密码的《地书》。


至于说创造力所必须的“实验精神”、“试误”等核心素养,生产型、关系型的家长一般都难以容忍。


生产型受不了偏离规定、违逆权威,所以难以容错。关系型受不了孩子与众不同,孩子犯错后来自他人的评判,可不是筋疲力尽的大人所能承受的。


而被疲惫的大人完全看不懂摸不透的发明型、思考型的孩子,最具有创造力。


但令人心痛的是,因为看不懂孩子的“麻瓜”家长们,偏偏要视这些自家的“哈利·波特”为异类,这样的孩子往往家里家外最为受到折磨,慢慢失去了实验精神和试误的勇气。


难怪五味太郎会讽刺道:至于实验精神嘛,咱们就拜托给莱特兄弟吧!










我补充一种筋疲力尽的大人常见于中国家庭的模式:吼。


大人自己被社会耗干,回家见到孩子就各种不满意——实际上这些大人是对自己不满意,表现为:压不住火的各种嘶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