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上个月底我从欧洲回来后,带着果果去上了暑期最后一堂舞蹈课,没想到等着我的是一场让人焦虑的“家长会”。


孩子们上课后,家长都会坐在教室外的休息区等待。我们舞蹈班里,恰巧有另外三个女孩,和果果都是幼儿园同班,于是我们家长也彼此熟悉,往往聊起育儿经。


A同学的妈妈忽然提起了幼小衔接班的报名,说给孩子报了附近某个著名品牌的培训班,当时场面异常火爆,位子都靠抢。


刚从国外回来,还沉浸在“放养”中的我,这下震惊了——毕竟孩子才4岁,这就要考虑上小学的准备了?!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A妈妈用提携“外行人”的眼神,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当然啊!你要是想孩子明年上学前班,提前一年就得报名!等明年就都满员了,晚了报不上!”


B同学的姥姥在旁边一听,也坐不住了:“这个班在哪里啊?叫什么名字?就在咱附近吗?现在还能报名吗?”


“就在这附近。我们那个班有可能满了,您要去,我托老师给您问问还能不能加。”


“好的,好的,麻烦你给问问。”B姥姥说,“这个是上多久的?”


“上半年。”C妈妈接过话:“我们也报名了。”


就这样,懵懂的我发现,四个孩子,除了果果,都有着落了……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听同学家长这么一说,我一下起了好奇心,在网上搜索了方圆2公立内,比较大牌的幼小衔接班,抽了一下午时间去探听虚实,一共去了4家。


第一家和第三家是同一个品牌的不同分店,根本没有报名咨询接待处,更不可能参观教学区。报名方法是留下登记信息排队,如果有空位的话,老师会联系你(感觉跟饭馆等叫餐差不多)。然后一个月过去了……没有电话。可能真的太火了。


第二家有举行家长宣讲会,可现场报名。这家不仅有学科知识,也有艺术课、兴趣班,特色是提供两套课程,一套是和公立衔接,一套是和国际学校衔接,主要区别在英语的强度。宣讲会后允许参观校区,可现场报名。


第四家是有名出国培训的英语培训机构,真没想到他们也做低幼了。有负责咨询的老师,但不允许参观教室,不会提供餐食,以学科内容为主。


虽然这些学前班的特色和课程都不同,但相同的是:每家都很火,都需要提前一年定位子,而且态度都很大牌——爱报不报,我们根本不愁生源!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他们大牌得有底气啊!因为学生和家长的确前赴后继啊!

就在7月,我刚写了一篇文章《中国教育怪圈:每一次“减负”,都变成给家长加负!》。当时教育部下发《通知》,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严禁小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治理各种“幼小衔接班”……不到两个月,我就亲身见证了身边的家长,急不可耐地给孩子报名。

不急?不急不行啊,A妈妈毫无保留地诉说她的焦虑:


“现在学校和咱们小时候不一样了,老师不怎么教,也不让老师教。”

“上了一年级,老师一问,大部分孩子学前班都学过,老师很快就过了。没学过就跟不上。”

“咱们门口的XX小学(我们这片的市重点小学),你知道一年级多少个班吗?你都没调查啊?18个!只有两个是重点班,到时候还不挤破头?”

后知后觉的我的确吓了一跳,因为我们小时候,市重点小学一个年级也就6个班,更没听过“重点班”这么一说。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刚被拉进”幼小衔接”报名大军的B姥姥,则说出了自己的犹豫:


“孩子那么早就上学好吗?还是幼儿园轻松。唉……其实想让孩子再快乐一年,那么点儿小孩多累啊。”

“孩子要是提前都会了,上小学会不会不听讲啊?”

“可是不上,要是觉得别人会,我不会,自信心受打击了怎么办?”

B姥姥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心理学说孩子会有“同伴压力”,我们大人之间又何尝没有。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学这个、上那个,以后大家都是要竞争大学入学、工作职位的同龄人。


那种感觉像:当别人都在进步,自己什么都不做,仿佛就是要拉着孩子落后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即使没有给孩子报名学前班,也不不代表足够潇洒。在这次关于幼小衔接的洗礼之前,是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各种兴趣班的轮番轰炸。


拿果果来说,她可能是班里上才艺最少的小朋友了。我只有给她报舞蹈,原因是她自己主动提出想学,我就找了一个幼儿园班里同学都在上的,有人作伴,让她玩得开心点儿。


谁知和其他家长一聊天,才发现大家都报了许多课外班,数学、英语、识字、画画都只是基础配备。


我老同学的儿子来说,四岁开始,上了绘画课、英语课、乐高机器人、儿童钢琴、小主持人课、数学,还有冰球……我掰了掰手指头,疑惑地问他妈:“那不是就等于从周一到周日都有课吗?”


孩他妈坦然肯定:“差不多就是。不过我们没上幼小衔接。”


我正心想,这画风不对啊,不符合一贯风格,就听他妈妈接着说:“我觉得这个阶段,放学上个学而思就行了。”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还有的家长,虽然没有给孩子报名学前班,但幼儿园大班会转学到一些私立幼儿园、国际幼儿园,目的是学学科内容、加强英语。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说实话,我此前从来没想过,孩子上小学的准备,竟然从提前两年就开始了。当然,更不用提在考虑买学区房的家庭,更是要提前好几年策划。


和越多爸妈聊天,我越觉得,不能单纯地将这一切归咎为家长的焦虑,这其中有太多大环境的影响了,也有身处人类竞争社会迫不得已的本性使然。关键是,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这并不是“幼小衔接”、“提前学”就能解决的。


就像我们幼儿园同学家长们说的那样,无论上不上学前班,推不推孩子那把,都无法确定结果是好是坏。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例如,我当小学老师的朋友就说,很多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一二年级成绩很好,但升到三年级开始力不从心,为什么呢?


因为年级老师讲什么,不用学就都会了,觉得课堂很容易,就不听、不学,到了三年级就跟不上了。


我赶忙问:“那如果孩子一上来学得比较慢,觉得别人都会我不会,受打击了、不学了怎么办?”


老师想了想说:“也有这个可能。关键还是看孩子。”


我一听,这话就朦胧了。什么叫“看孩子”,这个因素太随性了。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老师说:“这么说吧,认真的孩子、有学习劲头的孩子,不管是不是已经会了,到了学校都听讲。有恒心的孩子,就算别人学得比自己快,也不气馁,所以不会受影响。”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朋友的话给我提了醒。说到底,孩子的竞争力并不取决于眼前那一两年的成绩单,而是看学习习惯和品格。幼小衔接报不报,在于家长的选择,相比之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这四种能力:


1、良好的专注力

无论是在未来贯穿孩子十几年求学生涯的过程中,还是在以后走上社会独当一面的工作中,处理信息时的专注力,都是最基本也最有用的能力。


上学期,我一直在重点小学里做心理咨询督导,主要接触一二年级入学适应期的孩子们,老师们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并不难(《不知不觉间,你可能毁掉了孩子的专注力》),平时陪孩子玩的时候就可以达成。小宝宝可以堆积木、拼磁力片,玩切切乐;等大一点可以玩拼图、连线画……从精细的小游戏就可以做起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2、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考虑给孩子学前班的家长,很多都担心孩子“落后于起跑线”,会受打击;而犹豫要不要抢跑的家长,担心的是孩子“常胜而骄”,自以为会了就懈怠。


其实我们早该意识到,我们更应关注的,并不是“抢不抢跑”,而是孩子能否“不管会不会都能认真、用心”。对这个世界保持热忱,对未知、甚至已知的事物怀有好奇心、挑战欲,才能让孩子形成自我驱动,不断学习。

所以,我们最该教给孩子的,并不是那几个拼音或者阿拉伯数字,而是一种探索性的思维方式(《孩子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千万别嫌麻烦错过了敏感期!》)。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读科普书都是很好的方法。


旅行也是很好的方式,让孩子看到世界的广博、有那么多未知,鼓励他重回书本探索——即使是我们所看过的、经历过的东西,也都值得我们反复去思考,每一次都能有新的发现。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3、模仿的能力

这是一个特别提倡“创意”的年代,creative这个词也变成无数启蒙教育课程的噱头。但我想说的是,创意固然重要,但模仿更重要。为什么呢?


因为别说是人类,对任何生物的生存发展来说,模仿都是基础——我们先学会了说话,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我们先学会了走路,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但如果我们陷入一些“创意”和“放养”的洗脑,就可能会让孩子错失一些最基本的能力。其实,“创意”和“放养”从来不等于“反智”。


唱儿歌是从模仿开始的,读英文也是从模仿开始的,遵守公共秩序也是从模仿开始的……艺术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画家,都有过临摹前人名作或模仿他人画风的经历。模仿和创意从来就不是矛盾的。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4、自我约束的能力


和对“创意”的误会一样,很多家长以为,“放养”就等于“不管”,或者等于“自由”,等到孩子上学后,发现孩子不能适应,就觉得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说个实例。我之前带果果去试听英语课,把孩子送进教室后,我和老公出去等。在走廊上,遇到一个男孩(小学低年级的样子)被外教老师请出来,正被教务顾问训话。


我和老公面面相觑,很诧异,因为外教对孩子们的宽容度是很高的,什么不听讲、到处走动都不是事儿,这个孩子被请出来,一定是严重影响了其他人


过了一会儿,我和老公再次看到了这个男孩,这次已经不是在走廊了,他被直接请到了学校外面,两个教务顾问站在旁边,他妈妈在严厉地训斥他。老公感叹说:“在这儿(这么松)都不行,估计在学校更够呛了。”


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

所以你瞧,我们的教育制度要求高强度的纪律性是一回事;但孩子有没有基本的自我约束力、能否在公共环境中有行为道德,是另一回事。前者未必是绝对正确的,但后者,即使放在外国老师眼里,也是不可容忍的


自我约束力不仅仅是在大环境中,也包括更基本的,例如生活习惯。一个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入睡,都需要家长盯着、逼迫的孩子,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吗?恐怕是比较难。


所以,学前班上不上,我觉得并不是最重要的;反倒是那个老师朋友说的“主要看孩子”,我觉得,看的是这些方面,是更重要的。


果果现在4岁这个阶段,我和大家一样,也处于站在各种选择交叉口的迷惑中,小学是公立、私立,还是国际?幼儿园大班,还是学前班?课外班怎么选择?……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对孩子未来的希冀,就没有谁是彻底潇洒的。


但我相信,外部的环境对孩子虽然有影响,但如果我能帮孩子培养好最核心的能力,那么换到什么环境都可以,而不用陷入“生怕走错一步”的焦虑,不是吗?孩子才上幼儿园,为什么我开始发愁幼小衔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