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次“曝光”,万千孩子不知道还要被折磨多久…

如果没有这次“曝光”,万千孩子不知道还要被折磨多久...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个热搜。





网友江先生带孩子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医,发现医院竟然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


出于好奇,他拍摄了一段视频,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如果没有这次“曝光”,万千孩子不知道还要被折磨多久...


网友们也炸开了锅。


有的说,“居然有这样的科室,长见识了”。




如果没有这次“曝光”,万千孩子不知道还要被折磨多久...
有的表示“要是我小时候也有就好了”。


如果没有这次“曝光”,万千孩子不知道还要被折磨多久...
如果没有这次“曝光”,万千孩子不知道还要被折磨多久...


有的认为“看上去很实用,希望对学渣有用”。


如果没有这次“曝光”,万千孩子不知道还要被折磨多久...


还有的觉得“这是专门为焦虑的家长准备的”。



如果没有这次“曝光”,万千孩子不知道还要被折磨多久...


今年5月份的时候,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也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号源刚放出就被抢光了。该门诊现在在挂号平台上,也经常显示“约满、无号”,其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其实,从专业角度看,“学习困难”并不是一个诊断类别。之所以会用这个名字,是因为很多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时,家长往往不知道该怎么选科室。


不过,虽说医院设置了这个科室,我们可不要觉得孩子的学习不理想,就要认定孩子有问题,就想挂号给他“看病”。反之,更不要简单粗暴地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是不认真不努力,拼命地逼他学、压着他学,也许他是真的遇到了困难。


总之,先弄清楚“学习困难”到底是啥,再做决定也不迟。




孩子成绩差,是不是“学习困难症”导致?
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到底是家庭教育,还是孩子自身?
这些问题你都想过了吗?


一次精准的“天赋测评”能给你答案!
详见↓
多元智能天赋测评,带你打开孩子潜能的钥匙


“学习困难”


   最常见的误区——孩子笨



学习困难症(Learning disability,LD),是对一系列特定学习挑战的统称。


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医生,给出的解释更直接:


所谓“学习困难症”,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不良的一种结果。

一般来说,学习困难症会让孩子在阅读、写作、拼写和学数学时,感到非常吃力。

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孩子组织、回忆信息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以及短期和长期记忆、时间安排能力等。



如果没有这次“曝光”,万千孩子不知道还要被折磨多久...

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人们往往有个误区,觉得他们的智力或者智商不够高。

但现实情况是,患有“学习困难”的孩子,通常有中等甚至中上的智力。但在潜力和实际成就之间会出现差距。

哪些因素


导致了“学习困难”?



从目前的情况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医生认为,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可以划分为:


  • 神经发育问题
  • 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
  • 文化和环境不利因素


神经发育问题


神经发育导致的“学习障碍”,我们刚刚讨论过,主要是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和计算障碍等。


至于导致神经发育问题的根源,则没有定论。


目前学界的观点认为:


家族遗传、产前发育不良、早产、神经系统受到过损伤、长期暴露并接触高水平的铅、汞等有毒重金属,都会导致神经发育问题。




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


据澎湃新闻报道,来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学习困难”儿童中,有1/3的孩子有情绪和精神心理问题。


比较明显的两类,就是“学校适应障碍”和“焦虑抑郁”。

像@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就在《中国家长,在学习困难门诊学会“躺平”|谷雨》中,记录过一个因为不想去新学校而“摆烂”的孩子:

还有一个被带到来看病的孩子,家长告诉医生,孩子上课分心、走神,回家做作业也磨磨唧唧,这不是典型的多动症吗?


但经过现场询问和评估,医生排除了这个可能。


这些典型的“症状”,是因为孩子被父母送到他们认为更好的小学去,他不愿意,但因为年龄小,无法反抗父母,只能靠“摆烂”消极抵抗。

至于焦虑、抑郁,这个已经是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显著问题了。


据《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的数据统计

小学抑郁检出率为10%,到了初中为30%到了高中增加到40%其中,重度抑郁占比10.9%-12.5%。



家庭教育方式


当然,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是由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的。


比如,有的给孩子安排过重的学业任务,导致孩子没有运动、睡觉和留白的时间;还有的教育粗暴,动辄打骂孩子,给孩子带来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①过度高压+干涉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个好成绩,会采取“督促”的方式。

但这样的督促或者干涉,其实是在向孩子释放这样一种信号——孩子做得不够好。


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处于一种不自信、责怪自己不够优秀的状态中,也增加了孩子抑郁、焦虑的风险。


②体罚


除了“高压”,还有一些家庭会采用粗暴的“体罚”教育手段。


孩子的所有问题,一概用“打”来解决。虽然能够压制一时,但却会对孩子造成长期的身心伤害。



频繁体罚会导致孩子大脑灰质减少,导致抑郁、进攻性上升,自律能力下降。


即便是偶尔的体罚,也会带来成年后更高比例的心理和人格障碍。

所以,体罚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说是后患无穷的。




对于很多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来说,尤其是有情绪、精神和家庭教育问题的孩子,他们最急需解决的,其实是“亲子关系问题”。


“学习困难门诊”虽然可以提供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专业的康复训练,但在“亲子关系”这个问题,更需要做出改变的,是作为父母的我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