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科学面试真题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科学面试真题
小  学
科 学 面 试 真 题


真题一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科学面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科学面试真题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一段精彩的皮影戏,同时提问:剧中生动的动物和头像都是由什么呈现的?为什么是黑色的?

【学生回答】影子。 

【教师追问】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光与影的世界吧!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认识光源 活动前:

【展示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等,它们会发光吗?哪些会自己发光?你能对他们进行分类吗? 

活动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类。 

活动后:学生汇报

电灯、太阳、萤火虫能发光。 

【教师总结】像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活动二:探究影子的特点 

活动前: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就能产生影子,那么影子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又可以如何验证呢?

活动中:【学生实验】

①实验一: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在桌面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 

②实验二: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屏不同距离的三个木块,在屏上分别画出它们的影子; 

③实验三: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长方体,分别画出它们在桌面上的影子。 

【注意事项】①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轻拿轻放,不要用手电筒直接照射人眼;②小组内分工明确,记录好实验现象;③实验结束后物品摆放整齐。 

活动后:汇报交流 

每个小组上台一边说明实验操作一边说清实验结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及总结,指出操作不够规范的地方,同时归纳实验结论: 

①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照射的方向有关,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近时,影子就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远时,影子就小; 

③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环节三:巩固提高 

除了以上说到的关于影子的例子,你还能说出一些影子在生活中的感受和应用么?(晴朗的室外,根据影子的长短和位置可以大致判断出时间;摄影中利用光和影出现了许多美轮美奂的美景)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利用光和影的规律,用筷子和转盘自制一个简易的时钟。 


【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科学面试真题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你怎么设计突破难点?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影子的特点。由于本节课的几个小实验比较繁杂,而且涉及到了之后要学习的控制变量法,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学习方法有一个认识,在实验前我会先让学生进行猜想,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在这些猜想中引导学生该如何一个一个探究呢,引出三个小实验,逐一的进行探究,渗透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同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巡视,指导保证他们在探究中始终围绕核心问题。

 

2.影子形成的原理是什么?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应用么? 

【参考答案】 

影子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除了影子以外,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实例,例如: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站队的时候只看到前一个人就表示队伍站齐了、激光准直等。

真题二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科学面试真题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音频,提问学生:在音频中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进而引入本节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1)露出耳朵(耳廓),并提问:这就是我们的耳朵,有它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吗?

(2)PPT呈现耳朵的构造剖面图,教师组织同桌之间结合图片互相观察、讨论耳的构造及功能。

同学回答:耳由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等构成。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根据它们的功能、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耳廓、耳道属于外耳。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听小骨属于中耳。这个像蜗牛壳的是耳蜗,这一束黄黄的就是听觉神经。这是内耳。声波由耳廓收集来进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振动传达到听小骨,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里液体的震动,再传达到听神经。听神经再把这个讯号传达到大脑,形成声音。我们就听见声音了。 

活动二: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1)刚才我们了解了声音传播的途径,要想听到声音的重要条件是引起鼓膜的震动。当声音传达到鼓膜时是怎样振动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展示。 

(2)①展示实验器材,将它们做成一个鼓膜模拟装置。(PPT上呈现器材和做好的鼓膜模拟装置。) 教师讲解并演示实验:我们先把气球皮蒙在玻璃杯上,再用橡皮筋固定,尽量的绷紧些,因为我们的鼓膜就是很薄的、有弹性的一层膜。就像这样,接着再把纸片撒点在上面,敲击音叉,观察气球皮上的纸片有什么现象。把队鼓分别放在远处和近处,再轻敲和重敲观察纸片的反应有什么不同。(音叉敲的越重,队 鼓离的越近,气球皮上的纸片动的越明显)

②播放一段音乐,让同学把手放在耳后,手掌围住耳朵,手掌跟随老师开合。教师提问:听音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我们把手掌张开,声音就小,合拢就大。) 

(3)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其实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声音传到耳朵里,会引起鼓膜振动,我们就听到了外界发出的声音;手掌合拢时就像我们耳廓的延续,它可以收集到各方面的声音。 


环节三:巩固提高 

比较乌龟的耳朵和人耳的不同。(乌龟的耳朵长在脖子的左右两侧,没有明显的耳廓,它的眼睛后面有两个看起来像贴着的薄膜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龟的耳朵。)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开放性作业:课下收集并了解动物收集信息的其他方式,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人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参考答案】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产生神经信号);听 神经(报告大脑)。 


2.本节课你是如何突破重难点的? 

【参考答案】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递是一个肉眼不可视的过程,但学生的先前学习已经为这里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固体、液体传播;包括课始的实验,形象地点明 了振动可以在物体间传递。因此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同样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结合图片)大 致知道耳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再以实验的强化,让学生更加完整的认识整个传递的过程。紧接着,耳廓作用的猜测与验证,使学生认识到耳廓不可或缺的作用。

真题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上节课,各小组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侵蚀的实验。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土地的侵蚀又与哪些 因素有关?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探索侵蚀因素 

活动前:【提出问题】(回顾猜想)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 

【提出问题】我们的实验方案还有什么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修改吗?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修改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①每次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②应设置对照组,“径流”中泥沙越多,说明土地被侵蚀得越严重。 

【教师提示】实验开始后就不要动土地模型;注意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活动中:小组实验,注意分工明确,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后:【学生汇报】坡度大的比坡度小的“径流”浑浊,说明坡度的大小与土地的侵蚀程度有关。(同理: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 

【教师总结】土地的侵蚀与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环节三:巩固提高 

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像。并提问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侵蚀的灾害? 

【参考答案】 

(1)改变土地利用格局。 

(2)改变动植物生境乃至恶化。 

(3)引发自然灾害,并带来次生灾害。 

(4)影响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 

(5)对农林牧畜等产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6)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7)引发环境生态功能和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改变地形地貌。 

(8)破坏生态景观。 


2.关于本节课实验的优化建议有什么? 

【参考答案】 

(1)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同时实验,增强了实验中的对比性与直观性。 

(2)一组实验由至少3个人操作的简化为可一人操作,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3)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减少了实验当中土壤和水的用量,节约资源。 

(4)改进后的器材由空饮料瓶和装修后剩余的木条组成,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