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岁,年入50万,被亲妈踹上热搜” | 暴力父母,谁来管教?

“我3岁,年入50万,被亲妈踹上热搜” | 暴力父母,谁来管教?


近日,一则“3岁童模被亲妈踹踢”的新闻上了热搜。



这位惨遭亲妈无情飞腿踹的小姑娘叫妞妞,由于长相非常可爱,2岁时就被妈妈送去当儿童模特,平时主要给淘宝商家拍照,平均每天要拍摄20到30套童装,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之间。



这么水灵可爱的孩子,一般父母宝贝疼爱还来不及,可正是妞妞俊俏甜美的小模样,让她成了父母的摇钱树。



愤怒的网友们觉得这位妈妈太过分了,于是孩子的亲妈发表了一通言语不通的道歉声明……


有网友陆续曝光视频,平时在拍摄现场,妈妈经常手拍孩子,甚至用衣架打孩子教训孩子。



在拍摄现场,这位母亲厉声斥责女儿:打起精神!

妞妞妈妈表示,当天踢妞妞事出有因,实在不是到不可忍的时候,自己不会动手打孩子。



因为在她看来,当父母的就不可能避免打孩子。


01

“当父母的哪个没打过孩子?”


许多家长肯定有体会,让年幼的孩子在镜头下摆出符合大人审美的所谓pose的难度有多大。


拍照本来对孩子来说就很富有挑战性,何况是这么小就成为职业模特。


妞妞的经历让童模这一群体进入大众视野,在号称”中国童装之都”的湖州织里镇,童模行业颇成规模。



有的童模年收入能达到百万以上。


一般有经验的童模一小时可以拍16套衣服,平均每套不到4分钟。光织里镇就有9000余家童装企业,童模需求量巨大。



面对打孩子被曝光,妞妞妈妈觉得自己很委屈,原因或许就是因为身边有太多类似的家长,为什么自己独独被拉出来当了典型。


就像她说的:“每个当父母的不可能没打过孩子。很多父母也会想,自己的孩子小时候经常打,现在不也是好好地?



02

会传递的暴力基因

我们小时候被打,还不都是这样长大的,还不是好好的?但或许父母们没有意识到,暴力的父母会把打孩子的陋习代代相传。



所谓言传身教,大人打孩子,就相当于给孩子做出了一个不良的行为示范,让孩子以为这样的做法是合理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加拿大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进行过一个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Bandura’s Bobo Doll Experiment,波波玩偶是一种跟小朋友差不多高,涂装成小丑的不倒翁)


班杜拉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年龄介于3-6岁之间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观看一个成年人殴打玩偶。

  • 第一组的小朋友会看到一个成年人(Adult Model)用锤子击打,用脚踢,并且用言语辱骂玩偶

  • 第二组小朋友则会看到成年人不跟波波玩偶发生互动,而是去玩其他玩具

  • 第三组的小朋友则不会看到这个成年人有任何行为(对照组)




之后,小朋友们会与波波玩偶单独相处,实验人员会在暗中观察小朋友的行为,并根据他们对波波玩偶使用暴力行为的次数进行打分。


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小朋友会更多地使用暴力行为对待波波玩偶。



这说明小朋友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成年人来获得新的行为。


换句话说,打孩子的结果就是,长大成年后的孩子要不在精神上,要不在行为上都可能出现偏差。



03

你也曾是孩子,被打是什么感受?


比起使用暴力这种无能行为,大多数父母其实觉得这很正常,却忘了儿时的自己遭遇的恐惧……


加拿大著名的脱口秀演员罗素·彼得斯,最有名的一个段子就是《打孩子》(Beating Your Kids)


他在段子中说:要想区分移民和加拿大本地人,就看看他们有没有打孩子


罗素·彼得斯出生在一个印度裔家庭,他爸爸从小就习惯打孩子。



白人小孩可以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要挟家长,但亚裔家长却不吃这一套。


罗素的同学教他,如果父母打孩子了,可以打电话到儿童保护机构投诉,家长就会被警察关起来。


罗素听信了白人同学的这套说辞,准备回家试试,结果就遭殃了。


当罗素回家扬言要打电话投诉时,他爸爸不但主动把电话交给他,还威胁他:我知道他们到这里还要20多分钟,这20分钟内我可以尽情收拾你……



有的父母会觉得自己打孩子是出于管教孩子的角度,属于体罚的范畴,并不是虐童那样的拳打脚踢,两者意义完全不一样。


就像妞妞的妈妈,虽然迫于舆论压力道歉了,但显然她觉得只是自己被拍到了而已,这些点评她的网友,敢保证从没打过孩子吗?


在中国,对于家庭管教范围内的打孩子并没有严格法律规定,属于家庭内部事务,但在国外如果打孩子,可能会给自己引起很多麻烦。


电影《刮痧》中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父母因为给孩子刮痧而引起老师的误解,报警后父母失去了孩子的监护权。


电影《刮痧》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西方国家的确对打孩子这件事非常敏感。

 / 澳新地区:打孩子绝对禁止 / 

别以为打了孩子,要求孩子不要对别人说就万事大吉了。发现君的一位华人朋友就有过这样的遭遇。有一次老师问班里同学:谁在家里被爸爸妈妈打过的请举手。


全班只有他儿子悄无声息地举手了。



结果老师就报警了。警察马上来找孩子父母了解情况,朋友表示只是儿子不听话,他用书打了他一下而已。


虽然最后没有被剥夺抚养权,但在了解清楚情况之前,警方还是将他与孩子进行了隔离处理。此外,他还要定期去上课接受法律辅导。




 / 美国加拿大:适当体罚被允许 / 


在美国,不是所有州都严格禁止打孩子,其中有19个州规定以管教孩子为目的进行适当体罚是允许的。

加拿大联邦法律严格规定了在教育孩子的前提下,要打只能打2到12岁的儿童,而且体罚只能用手打屁股,不能用使用皮带、鞋子或衣架等任何物件抽打身体部位,而且不能打出印记和瘀伤。



虽然一些国家打屁股合法,但是官方也提议家长这是最后不得不进行的手段。


绝对不建议在气头上打屁股。既然作为一种惩戒手段,那也应该是冷静沟通后的结果,因为主要目的不是在打,而是在教。

04

不打不骂,国外父母这样管教孩子

那既然不能通过打孩子达到惩戒目的,那如何管教呢?

 / 两大妙招:Time out 、Time limit / 

西方国家的父母们普遍使用的方法是,Time Out (独处)和Time Limit(限时),这在长期以来都被看做是惩戒有效手段。



比如,孩子在玩的时候限定他们时间,超过时间就绝对不允许再玩了。如果他不守规矩还要玩,就要接受惩罚,需要在另外一个房子里独自呆上10分钟或者20分钟。


发现君的邻居家有三个男孩,但很少听他们妈妈河东狮吼,主要原因就是他妈妈非常完美地执行了这套政策。


所以,发现君经常能看到在他们家地下洗衣室里,其中某个孤独的小朋友正在往窗户外东张西望——无疑,这就是他不乖后的惩戒。

 / 让孩子体验后果 / 


在新西兰,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父母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 子,比如随他们闹去。


但如果影响到别人,家长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



家长们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一位朋友表示,儿子有段时间总爱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


他就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

然后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如果儿子耍赖,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 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



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他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