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大学生这一年:继续就读还是退回初中?
,9月的张梦桐参加高考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
入学半年后,不到11岁的张梦桐与父亲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她“情绪激动”,希望从大学退学,重新返回初中。
这发生在3月3日,农历正月十六。在那个满月的晚上,张民弢拽住女儿的一条手臂,往私塾门口那辆电动四轮车里拉。他觉得,女儿没有反抗,之前的冲突“应该只是她的假期综合征。”
可事实上,张梦桐反抗过。她的力气太小了,以至于张民弢没有感受到她的抗拒。
假期结束后,“史上最小大学生”返回商丘工学院报到。
这次冲突让张民弢开始复盘,他与女儿的关系如何逐步恶化到现在的局面,他发现细微的裂痕从入学军训结束之后就已有迹可循。
4月,年仅十岁的张梦桐参加河南省商丘市一所大专院校的单招考试,以352分的总成绩考入该校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成为一名大学生。
不适感出现在军训结束后的10月。每天八节课的高强度学习让她疲惫不堪,外界持续的围观更加让她难以忍受。
她的身高只有1.4米,体重大约35公斤,瘦弱单薄的身体让她在学生群体中承载极高的辨识度。母亲李萍(化名)说:“你想,一群十八九的大学生中间站着一个才11岁的孩子,谁不会好奇呢?”而虚拟世界中的围观与议论则让张梦桐陷入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难堪。
自4岁开始,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在父母开办于河南省商丘市的私塾中接受教育。按照父亲拟定的教学规划,她在9岁那年学完高中课程,并第一次参加高考。
这些不间断地、被反复披露的经历,让公众针对张民弢教育理念、不允许女儿接受义务教育以及让年幼的女儿参加高考动机的质疑声从未停息。
她不知所措。“张梦桐把对她父亲的各种质疑认为是外界对她这个人的批评。”李萍说。
这种错位常常引发父女间的冲突。在一次周末晚餐时,张梦桐聊完大学琐事,毫无征兆地对张民弢说:“你毁了我的人生。”
二
张民弢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缩短学年、将孩子培养成圣贤——他很快发现,人们更加关注前者。张民弢也在不同场合对“缩短学年”作出解释,比如他贴在自家电动四轮车引擎盖上的招生广告:十五岁包上大学。
“早读书早识字,早上大学,有什么不对吗?中国自古以来早读书的人多了。”他说。
他自称是缩短学年的受益者。他自述幼年家境贫寒,8岁读小学,10岁自学完小学课程升入中学。1993年,他16岁时考入著名大学。张梦桐成为新闻人物后,来访媒体引述其中学老师的表述,怀疑张民弢高等教育经历的真实性。
,张民弢、李萍夫妇开办私塾。在张梦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达成一致:她自然该进入私塾读书。
,四岁的张梦桐开蒙,随李萍识字,仅用半年就掌握了中小学阶段要求的约三千常用汉字。
私塾至今共招收过100多个学生,平均一年不到10个生源。这10人左右的小集体在一个桌子上共同学习。
包括张梦桐在内的学生接受私塾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语文、数学、英语由张民弢夫妇和另外一位老师教授,初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则由张民弢夫妇指导自学。
与这家人舆论知名度对应的是,即便在商丘当地,张民弢的教育实验也并未获得广泛认可。更常见情况是,人们对他的教育理念充满误解和不信任。,张民弢驾驶电动四轮车去购物,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看到车身上的广告脱口而出:“骗子。”
压力之下,张民弢迫切需要一个成功案例。
,9岁的张梦桐已经学习完高中课程,张民弢决定让她参加当年的高考。他对女儿的预期成绩并不乐观,“毕竟她当时只有9岁,更多的是想试试没有学籍能不能参加高考,也好给我的学生一个交代,有些家长一直担心没有学籍将来孩子不能高考。”
商丘市教育部门组织了一场学力认定测试,张梦桐顺利通过,获准参考。高考前,张民弢把这个消息告诉当地一位记者,后者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高考前就有了第一波报道,效果挺好的,连河南富豪榜上的人都来找过我咨询。”
这是唯一一次支持他的舆论。
三
张梦桐刚进考场就遭遇了尴尬。
“监考老师看到我就说,这是考场,小孩子不能乱跑。”张梦桐回忆。当监考老师们看到准考证上的年龄后,还是无法相信:“这不可能吧。”
她这次考试的总成绩为286分:语文46分,数学31分,英语37分,理科综合172分。
张民弢认为这个结果可以接受,“如果复读的话至少来年是有希望上个大专的,发挥的好的话上本科也不是不可能。”
但这个高考成绩无法让舆论满意。张梦桐被称为“伤仲永”,一家媒体则称张民弢为“彻头彻尾的骗子”,称其学历造假,为搏得关注不惜拿女儿做广告。
时至今日,张民弢也没想明白赞许之声如何一夜之间变成批评甚至人身攻击。“说我为了出名不择手段,你见过谁为了出名用自己的女儿当诱饵的?”
张梦桐的超常教育还在继续。高考结束后,张民弢先为她报考西安交大少年班,但因年龄太小被拒绝。不久,张民弢又带张梦桐去济南参加美国密苏里州一所社区大学在中国招收国际生的笔试。但在面试环节,因英语口语及无法独立完成PPT制作,张梦桐再次铩羽而归。
张民弢只好在商丘市为她报了一个高考复读班,以期加强应试技巧的训练,“应试技巧我不教,我不懂,也不屑于懂。我不擅长,也从良心上反对应试教育。”
在复读班的四个月,张梦桐第一次和年龄全比她大八九岁的学生长期相处。同学以对待儿童的方式和她打交道,她也曾邀请关系融洽的女同学到自己家吃饭。李萍猜想,张梦桐相当享受这段时光,因为她曾对李萍如此描述复读班的生活:“简直是天堂一样的日子。”
不过,同学们无一例外地暗示张梦桐。“说我走了一条和别人都不一样的路,我应该和同龄人在一起读小学的,而不是来考大学。”
四
4月,张梦桐参加商丘工学院单招考试,以352分的总成绩被录取。李萍曾经问过女儿,愿不愿意去读,她应允了。但李萍也承认,“是父母引导的成分多。”
为期二十天的军训结束那天,张梦桐在学校洗好肥大的军训服,叠得整整齐齐带回家,要求李萍为她妥善保管。
女儿曾对母亲描述过她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和同学一起骑自行车,晒太阳,泡图书馆。
但现实的压力超出她的想象。仅仅《电力基础》《高等数学》两门课程,已经让她不堪重负。但在课堂上,老师批评玩手机的同学时会说:“你们看看,10岁的小孩都在认真学习。”这使张梦桐倍感压力,只能硬着头皮听讲。
张民弢逗她,“你要是不想让老师拿你做榜样,你就和你同学一样上课玩手机不就行了?”张梦桐惊讶不已,“我不敢!我不敢!”
但她最终还是挺了过来。大一学年,张梦桐仅在《电力基础》上挂科。“她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张民弢说。
她所在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只有5个女生,同住一寝,她管每个室友都叫姐姐。起初,她总是跟着一个室友,无论这个室友去吃饭还是要外出处理私事,室友感到难以招架。
后来又有室友恋爱,她们趁张梦桐不在寝室的空档交流感情问题。而当张梦桐一走进寝室,她们立即转换话题。
“我能感受到,她心里应该是很孤单的,她觉得自己被排斥了。”虽然李萍也认为在女儿面前交流感情问题并不合适,但这些在大学校园生活里难道不应该是正常话题吗?
女儿的状态也引起了张民弢的警觉。11月26日,张民弢和女儿聊到这个话题:
“你现在有几个闺蜜?”
“一个没有。”
“你现在有几个好朋友?”
“一个没有。”
“那你总该有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吧?”
“什么叫关系比较好?如果只是每天晚上相处一会儿算关系比较好吗?不过我觉得我和社团里几个姐姐关系不错,她们一见我就说’小萝莉,快过来,让我抱抱’。”
不过,在这次谈话过去半年之后,张梦桐对界面新闻强调,她已经喜欢上她的室友,也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
这在张民弢的预料之中,“在适应的过程中,人遇到障碍,有时候觉得难以融入周围的人;而越过障碍之后,又感到自己被友善包围,这很正常。”
五
事实上,张梦桐努力像一个大学生那样生活。张民弢家离商丘工学院只有5分钟车程,每个周末张梦桐都要回家。她让李萍教会她洗头。这样,她就不用周末回家的时候让母亲代劳了。
周日下午,李萍送她回寝室,习惯请她的室友多关照张梦桐。后来张梦桐不让她这么说了,“妈妈,等会儿你上去别说那么多话。”李萍心里明白,连连应允。
“她应该是不想让周围的人觉得她处处和别人不一样,她不想被动地受到那么多关注。”李萍说。
但学校方面的关注则是张梦桐无法控制的。专科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张梦桐在家里的饭桌上和张民弢谈论她参加的社团活动时,突然对张民弢发难:
“我心理压力好大,都怪你,你知道不?如果你没有接受当初那些记者的采访就不会有后面这么多事,很多人都在那骂我。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议论我,寝室的还在议论我。”
最后的话或许能解释她情绪失控的原因:“明天我要是挂科怎么办?我要是考坏了呢?辅导员、老师都会找我。”
张民弢无力辩解。他意识到,从女儿开蒙起,他对张梦桐那种无所不能的影响力正在加速丧失,而女儿的这次责难则几乎等同于向他宣告:女儿已经到了反抗父权的年纪了。
“就拿看书来说,以前我和她妈妈都要求她看经典作品,可她上大学之后看的最多的是什么?《哈利波特》《查理九世》《斗罗大陆》《芈月传》,都是通俗畅销书。”
但父亲也意识到,这种对峙同时也给女儿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我女儿的反抗是她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必然会发生的,值得欣喜。”
六
年初,张梦桐寒假回到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老家,父女间的冲突由暗转明。
老家刚读初中的表姐整个假期都与张梦桐作伴玩耍。表姐展现出歌舞才艺,并告诉张梦桐,她期末考试成绩全班第一。表姐问她:“你真的应该正儿八经上上初中,你现在和我们都不一样你没看见吗?”
李萍后来得知,这是正月十六张梦桐拒绝入学的导火索。她几乎在私塾里哭喊了半个下午,并向李萍许诺,“妈妈你让我去上初一,我保证给你也考第一名回来。”
李萍否决了女儿的要求,她说,要求孩子考第一的父母都是虚荣心作祟。但她后来又觉得愧疚:“我想想,她说的也有道理,她确实太小了,大学上得太费劲了。”
张民弢至今没有告诉李萍,当时他也产生过同样的想法,只是隐忍未发。张梦桐是唯一能证明他教育理念可行性的样本,又极易受到外部意见的影响,“我就想再试最后一次,当时真不知道她要是坚决不去结果会怎么样。”
李萍说,她也反思过,在女儿这个年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对等,年幼的子女尚无能力脱离父母独立生存,强迫张梦桐早早进入成人世界,对她性格的塑造和行为模式的养成会产生何种作用还不得而知。
她唯一能做的,是小心翼翼地修复这对父女之前的关系。周末的午后,她向张梦桐转达丈夫的意见,如果她还是不想去读大学,他将不再阻拦。
张梦桐每次都回答她,“我不相信。爸爸是骗人的。”
七
为了让张梦桐相信,张民弢给她报过一个课外拓展活动,参与者都是和张梦桐同龄的六年级女学生。
张梦桐只去过一次就主动放弃了,“她们实在太幼稚了。”她承认,她既无法在成人世界怡然自处,也没能从同龄人的世界中获得归属感,现在她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
对此她深感困惑。她曾问李萍,“是不是以后我上本科、研究生、博士,就算工作了之后我身边的人都一直比我大八九岁?”
李萍给出肯定的答复。张梦桐对未来的人际交往表示担忧,她的声音显得有些慌乱和无奈。
张民弢打断她,鼓励她在研究生阶段才能多交朋友。这原本就在他的计划之中,“能读到研究生阶段的,都是淘汰过几轮的精英,这样的朋友才值得交。”
张梦桐急得高呼:“那不中,那不中。”说完便大笑起来。
自从张梦桐读大专,李萍格外珍视一家四口团聚的欢乐时光。这样的时光越来越少。
张梦桐的弟弟年仅8岁,已经在自家私塾学到初中课程。张民弢夫妇达成共识,他将和张梦桐一样,12岁之前就会参加高考。
5月,张民弢应邀前往深圳一家幼儿园,与之开展合作推广他的教育模式。张民弢对此抱有明确的目标,“就是批量生产张梦桐。张梦桐不是什么神童,就是一个资质普通的孩子,她是可以复制的。”
而商丘私塾的学生们听到张民弢将长期在深圳工作的消息,在下午课休时把可乐和瓜子都拿出来,过家家似的共同庆祝严厉的张民弢短期内将无法再管教他们。有人问张梦桐的弟弟,“你希望你爸爸走多长时间?”他开玩笑说:“两年。”
张民弢在深圳时长想念女儿,但张梦桐只和他在微信上聊过两次。他手机里保存着女儿许多照片和家庭聚会时张梦桐说话的录音。
有一段是张梦桐朗读她未完成的科幻小说。五个来自地球的小伙伴搭乘探测器前往火星探险,历经险阻战胜反派人物红蚂蚁之后,他们看到荒凉的火星上孤独地站着一棵流光溢彩的七色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