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牵着孩子向何方?//肖泓 总第74期-2022第24期

基础教育,牵着孩子向何方?//肖泓 总第74期-2022第24期





  

基础教育,牵着孩子向何方?

  ——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性策略

肖泓

     摘要——“三名+”校长论坛: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学校办学思想——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认准“一个目标”;做到“两个倾斜”;践行“两个延伸”;实现“三个转变”。

      关键词: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策略

    又是一年开学季。初、高中老师和家长纷纷开始盘算:距离中考、高考还剩多少天?与此同时,各局直单位、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响应市局号召,纷纷开展“一把手话改革”、“作风建设大家谈”活动,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献计献策。


    对此,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个风靡全球的故事——地球的另一边,也曾上演类似的“双减”在行动、“一把手话改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位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美国一所中学校长,曾感慨万分,写信告诉每位家长和老师:“亲爱的兄弟姐妹,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该看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知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想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会有价值。”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禁要问:

    1、“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的本质内涵是什么?“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

    2、“好学校”的标准——“好学校”什么样?教育“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不要“家校社协同”——怎样进行“家校共育”?家庭和学校,劲往何处使?!

    一句话,基础教育,牵着孩子向何方?


基础教育,牵着孩子向何方?//肖泓 总第74期-2022第24期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基础教育——立德树人,应该少一些分数、教学成绩之类单纯智育的评价,多一些习惯、人格、爱好、特长之类生命化的字眼。

    为此,“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需要我们的事业——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深入思考“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全面发展,各尽所能”的办学思想——育人目标,构建一个“适合每个孩子生命潜能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认准“一个目标”;做到“两个倾斜”;践行“两个延伸”;实现“三个转变”。


基础教育,牵着孩子向何方?//肖泓 总第74期-2022第24期

    一、认准“一个目标”——办学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应该清楚:立德“立”什么“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德。

    其次,应该知道:树人“树”什么“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五爱”之人;有国家统一观念、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家国情怀的人。


基础教育,牵着孩子向何方?//肖泓 总第74期-2022第24期

     ——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其一,“教育的着眼点,最重要的,不在于我们的孩子将来干什么,而在于孩子将来以什么样的习惯、态度从事工作。”

    其二,“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我们的学生在校学到了多少一生有用的东西,在于我们在一年中让他们学到了什么生存发展的技能。”教育的真伪,在于我们的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还是为了民族社会需要、未来生存发展而学习。

    其三,教育的天职和使命应该是,既希望孩子成为社会一流的创新拔尖人才,又有勇气鼓励学生去做一个“平民”,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好人”、自食其力的“常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正派的、有一技之长的人。


基础教育,牵着孩子向何方?//肖泓 总第74期-2022第24期

   二、做到“两个倾斜”:办学方向上,向“习惯养成”“全面发展”倾斜。

    具体做到:1、根据学生的年龄、思想实际,分层次,按学段,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各阶段《学生习惯养成目标》。多方引导学生:人人养成“六好”习惯树立“五爱”健康人格个个做到——“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安全自护,人格自尊,言行自律,人生自强”。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快乐地学习;学会生活——健康规律地生活;学会做人——与人和谐相处;学会思维——智慧对待人生的挫折和不幸。


基础教育,牵着孩子向何方?//肖泓 总第74期-2022第24期

    2、全面发展,各尽所能:成立书法、绘画、叶贴、布艺、陶艺制作等兴趣小组;设立“游学体验”——摄影与创作俱乐部、合唱团、舞蹈团、管乐队、民乐队、打击乐队、星光棋社、乒乓球俱乐部、篮球(排球、足球)队等艺体社团。像“步入内涵发展的苏州教育”那样:合理安排课时计划,精心设计活动菜单,每天做到“三还给”——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体育美育还给学生;按时落实“三打开”——打开所有的实验室、专用教室,打开所有的图书馆、阅览室,打开所有的运动场馆……让每一个学校都“书声琅琅,歌声朗朗,笑声朗朗”,激发兴趣,鼓舞精神,开发潜能,发展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践行“两个延伸”:育人途径上,向课外阅读延伸,向家庭教育延伸。

    原因在于:1、课外阅读,深度阅读,计划阅读,海量阅读,是每个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走向卓越的重要前提。一个学生“优秀”的关键,不在课内,而在课外;不在一时一地的考试分数,而在“独立阅读课外自学”的兴趣和习惯。


    2、家长是学校“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各尽所能”的关键。

    家长不仅是“生命教育——帮助孩子开发潜能、发展特长,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基”的重要一环,更是“公民教育——化育生命,立德树人,成就学生健康人格,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力和同盟。

    种种迹象表明:现在学校教育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学校已不可能单独撑起一个完美的教育空间。学校单靠本身的力量,难以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


    四、实现“三个转变”

    1、变“高效课堂”为“高效习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一线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高效课堂的标准,不是课堂“程序”、“组织结构”的高效——老师在课堂45分钟解答问题、完成习题的高效,而是学生思考、怀疑、发现、提问的高效——学生质疑问难、改正错题的高效。高效课堂的“高效”,其实质是“生本”高效——学生“自学”的高效,是学生自学兴趣、自学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高效;而并非什么师本高效——“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形式、教学程序、教学节奏——师生即时解答、完成进度的“高效”。


    一句话,教育是点燃一团火,不是灌满一桶水。

    课堂的高效,不在于老师解了多少“惑”、授了多少“鱼”,而在于点燃了多少双求知的眼睛、激活了多少兴趣的细胞。

    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充分说明:高效课堂的实质,是学生课外阅读、自学习惯的高效,而不是课堂本身45分钟的“高效”。

    所以,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千方百计,培养学生“高效自学”的习惯。


    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至少应该做到——“三多三少”:

    其一,少在课堂“解惑”这个“螺蛳壳里做道场”,多研究和关注学生“独立阅读,课外自学”的“高效习惯”——进行课程的审美化改造,构建“兴趣探究、思维自主、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生命化课堂:习惯、自学的课堂;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课堂;思维民主、敢想敢说的课堂;心灵沟通、快乐、互动的课堂;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的课堂;灵动开放的课堂;智力成长的课堂;生本、高效课堂(不看精彩看实效,不看师效看生效,不看预设看生成)。——“每节课至少让学生开怀大笑两次”,“每堂课都有兴奋点”;“千教万教教人自学,千学万学学会自学”的课堂。


    其二,少布置“课外”或家庭作业,多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高质量的课外图书,及时检查、评比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种类)和质量(随时记写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心得交流”。

    其三,少进行重复低效的“补课”——反复进行题海强化训练,多检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改错——建立和整理《错题集》”。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埋头苦做十道习题,不如改正一道错题。

    2、把安全管理教育纳入“崇文明理,德润韩原”德育品牌建设变“严防死守”为“自我保护”变家长和老师“他保”为学生人身安全“自保”。

    在进行“五防”(防火、防震、防烫伤、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培训演练——安全警示教育的同时,因地制宜,适时开展“五进五学”活动,多方擦亮“崇文明理,德润韩原”德育品牌:《开放培养自理自护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实行开放式安全教育”,《在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安全自护能力》。


    具体做到:1、走进场馆(站所)学科普(人文);2、走进市场(社区)学自理;3、走进“消防”(公交、交警)学自护;4、走进军营学风纪(自律);5、走进乡贤(名胜古迹)学自尊(走进基地学自强)。——德行兼顾,培养学生坦诚正直、宽厚仁爱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3、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变“教书育人”为“读书育人”,让学生跟着真正的思想者和“读书人”学习。

    原因很简单:终身学习,是教师爱心常在、智慧常新、道德完善、走向卓越的重要前提。

    江苏吴江特级教师凌龙华老师一再呼吁:“教师,别忘了读书”。


    这是因为:

    ——“书籍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是人类走向光明与幸福的灯烛”。“没有哪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的心灵带向远方。”

    让我们记住:

    ——读书,是教师最广博、最永恒、最经典的备课。

    ——读书,是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最生动、美妙的前奏。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书育人的功底在读书。

    ——课外阅读,深度阅读,是教师校本研修、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


    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爱不爱读书,有没有书卷气,是一个教师综合素养的试金石,是一个教师先进与落后、优秀与平庸、快乐与烦恼的分水岭。

    希望我们的教学管理——“常规教学检查”,也能改变一下:变“备课(教案)检查”为“读书育人”检查——少看一些备课(教案)“项目是否齐全”、“教学环节是否完整”之类形式的东东,少做一些无用功。课堂的精彩和高效,在于对课本(教材)本身的“圈点批注”,而不在于教案的完整和详细。一个教师的爱岗敬业,更多体现在他(她)的“终身学习”和“读书育人”上。


    关鸿羽先生告诉我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大家有没有类似体会?“好学校”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习惯的力量:要么,学生放假以后都盼着返校——盼着开学;要么,学生上完学后还想读书——终生学习。

    如此,我们的教育,将不再担忧,不再瞎忙,不再“保驾”,不再坐井观天、孤陋寡闻。只要我们切实做到:立足本职,以文化人,勇于做一个教育的思想者和“读书人”,那么,我们的教育生活,将变得十分美妙,十分轻松,十分快乐,十分幸福。

    如此,足矣。








作者简介





      

    肖泓(姚晓宏)陕西韩城人,教育学者。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韩城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究员。著作有《梦想从习惯起步》(19万字)《中小学生名著导读》(20万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