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晋宁区晋城第一小学“双微驱动”教研模式–杨云仙数学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展示

昆明市晋宁区晋城第一小学“双微驱动”教研模式--杨云仙数学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展示




























  2022年11月9日,昆明市晋宁区晋城第一小学杨云仙名师工作室在晋城一小开展了 “给学生一堂好课”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杨云仙数学名师工作室展示,张燕燕主持,先由李佳老师展示了一节数学课,接着是张燕燕老师评课,最后是杨云仙老师的专题讲座。晋城一小的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01








      首先,由晋城一小的李佳老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李老师分三块教学,先反馈前置作业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量比较除了比多或比少,还可能是倍数关系,引入新课教学倍的概念。接着借助胡萝卜和红萝卜的比较初步构建“倍”概念的模型,把较少量胡萝卜的2根作为标准看作一份,较多量红萝卜的6根有这样的3个2根即3份,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也就是6根是2根的3倍。此时老师让孩子们作为“小老师”指着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的板书说“3倍是怎么来的”,充分体现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又逐步放手利用作业单让孩子们比较胡萝卜和白萝卜的根数,进一步构建“倍”概念模型,验证两个量进行比较把较少量作为标准看作一份,较多量有这样的几份,较多量就是较少量的几倍。






充分体验用“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又借助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比较,进一步深度体验“倍”概念,当较少量不变,较多量变了,倍数也变了;当较多量不变,较少量变了,倍数也变了。在变与不变的活动中孩子们从深度和广度加深“倍”概念的理解。真正体现“以学为主”,让学习真正发生。最后利用作业单涂圆的个数,让孩子们学以致用创造不同的“倍”,反馈交流充分验证孩子们真正学懂了。





02




      接下来是晋城一小的张燕燕老师的评课,张老师指出:李老师通过课堂前测,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从中提取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做好必要的准备。课中创设小兔子一家拔萝卜的情境,让学生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紧接着通过标准量不变,改变比较量;比较量不变,改变标准量,在变与不变之间凸显出倍的本质含义。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对倍的认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03


最后,是晋城一小的杨云仙老师的专题讲座《给学生一堂好课》。杨云仙老师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如何给学生一堂好课。

一是读懂学生的“表情包”。

    读懂学生的“表情包”是教学的艺术,知识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明线,师生沟通交流是教学过程的暗线。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安全、愉悦的对话氛围,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保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是每一句话都有意义。 

     “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生疑的重要路径。提出一些让学生有探索空间的“大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探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使用生动有灵性的教学语言,使教学活起来。重视“反馈”,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温暖的课堂交流情境,让学生敢说、想说,不怕犯错。

三是每种体验都要精心设计。

    用教材,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是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把知识学习变成任务解决,可以是学生燃起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