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精讲 | 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学习?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学业学习的重要起点,也是重要的学习适应期。怎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这个阶段,是很多家长的困惑所在。10月29日,我们邀请了上海开放大学的李爱铭老师带来一场精彩的线上讲座,为家长提供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家庭教育分析及建议。本期,我们整理了讲座的重要内容,相信能带给家长思考和启发。
幼小学习大不同
首先,我们需要看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又会带给孩子怎样的挑战,如此才有可能客观看待孩子的学习,理性思考有效的家庭支持。
从游戏学习到端坐听讲:幼儿园的学习强调寓教于乐,通过某个主题的游戏活动(如观察大自然、角色扮演等)让孩子获得学习体验;而小学学习强调习惯和规则,孩子需要端坐着听讲,对自律性的要求更高。
从综合学习到分科学习:幼儿园的一次主题学习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学习,如语言表达、数字概念、科学知识等,但不需要孩子深入掌握。进入小学后开始语数外等分科学习,知识更深、难度更高。
从课堂20分钟到35分钟: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时长最多20分钟左右,小学一节课时长为35分钟,时间的延长会给孩子带来挑战。
从午睡2小时到20分钟:幼儿园是有将近2小时的午睡时间,现在小学也有午睡,但时间很短(20分钟左右),其他时间基本都处在学习状态中,孩子需要有更多的精力应对学习。
因为以上这些不同,孩子需要时间来适应小学学习。需要多长的适应时间呢?这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孩子经过一两个月就能适应,有的则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需要尊重和接受差异。
允许孩子“慢慢来”
养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为什么需要慢慢来?因为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时间。
身体发展需要时间:比如,有一年级孩子还不会跳绳,很可能因为手、眼、肢体协调能力发展比较慢,家长一方面需要帮助孩子加强练习,另一方面要有耐心等待孩子身体发展得更好。
思维发展需要时间: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比如孩子看到3个苹果和2个梨,他能够数出一共有5个水果,这是具体形象思维在发挥作用。但如果直接问他“3+2=?”,可能就搞不清楚了,因为这需要抽象思维,对孩子来说有难度。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于实物教具帮助孩子理解。
试错过程需要时间:心理学家桑代克指出,学习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尝试,获得偶然成功,然后通过刻意练习巩固成功,最终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也要给予时间让孩子从错误中分析思考。
刻意练习需要时间:反复操练有助于巩固知识,但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才会有效果。比如,小学低龄段孩子以机械记忆为主,且记忆容量有限,很容易出现“今天记得明天忘记”的情况,这就需要多次的反复练习阻抗遗忘。
家庭支持策略
根据幼小学习的不同以及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规律,我们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怎样的家庭支持呢?
以慢为快:让孩子充分试错后获得加速度
以英语学习为例,刚开始孩子的单词量很少,直接让他连词成句是很困难的。
一开始孩子需要先慢慢积累一定的词汇量,这个过程比较长,他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还需要反复试错,但历经这个过程之后,他再读背句子就会容易很多,学习速度会加快,甚至出现质的飞跃。
所以,孩子打基础的阶段家长不要着急,等基础扎牢了,他的学习效率会提高的。
殊途同归:平衡“积累”与“迁移”
积累固然重要,但仅有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迁移的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比如,孩子动手搭积木,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手部肌肉力量以及精细动作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迁移到画画、写字任务中,有助于握笔更稳、画图形更规整、写字更易横平竖直。
所以,与其不断让孩子练习写字或刷题,不如花点时间让孩子做一些愉悦身心的益智类、趣味类的活动,同样有助于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
化整为零:坡度放缓
面对一个复杂、困难的学习任务,孩子可能会感到很有压力,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行动。此时,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分解任务,降低难度,放缓坡度。
比如,一次性记住20个生字词是个比较难的任务,可以让孩子先记住10个或以下,分2-3次记忆,这样孩子更愿意投入,也更有信心面对。
不宜过度“进补”:尊重发展规律
年龄不同,能力发展水平不同。当孩子达到某种能力发展的年龄时,我们给予指导和干预的效果越好。
比如,四、五岁的孩子学习拼音、数学很吃力,但等到六岁再学时就容易很多。所以,能力发展是有普遍规律的,过度“进补”会让孩子承受着超越发展水平的学习任务,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另外,提前“抢跑”的孩子,一开始可能有学习优势,但也可能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补课就学不好”,反而降低自信。
“零起点”的孩子,虽然一开始稍显落后,但只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获得进步,有助于建立自信及提升意志力。
缓解育儿焦虑:做好“破界协同”
孩子进入小学,有些家长的育儿焦虑也随之提升。尤其在居家网课期间,家长既要管孩子上课,还要做好“后勤服务”。
当下我们不可能割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是在守住边界的基础上与学校做好“破界协同”。
首先,不要把家庭教育当成学校的影子教育,让孩子在家里还要不停地做作业或课外补习,显然是错位的。
其次,家庭生活需要“休闲+学习”,带孩子游玩、运动、做家务、看展览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
听完本场讲座
很多家长表示收获良多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也许您也有类似的困惑
看看李老师是如何解惑的吧
↓↓↓
互动
Qustions
&
答疑
Answers
我也理解要允许孩子慢慢来,但如果一直学习能力比较弱,孩子自己也会觉得“自不如人”,还是一样没有自信啊。做父母的该怎么帮助孩子呢?
自信,并不是跟别人进行比较而获得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向上进步,这个“爬坡”的过程有助于建立自信,所以家长需要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并给予充分肯定,孩子就会自信。
另外,在生活中家长放下权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比如,孩子觉得自己不冷,但家长不放心硬给孩子加衣服,如此做法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家长不相信我的判断”,这样就影响孩子“感受自信”和“判断自信”。家长尽量以询问的方式表达建议,比如“你需要加点衣服吗?”如此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决定。
我跟孩子约定好,周一和周六都要学习的,任务完成后,星期天就带他出去玩,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太苛刻了?
是否苛刻,要以孩子的感受为准,只要孩子内心真正愿意接受就可以。需要提醒的是,在约定的休闲时间里,家长就不要再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让孩子可以充分获得放松,做他喜欢的事情。
静安家庭教育大讲堂
静安家庭教育大讲堂始于2008年,始终围绕家长需求,聚焦热点难点,努力提供有质量、接地气的讲堂内容。
十多年来,静安家庭教育大讲堂已有上百场讲座,从幼儿园到高中,涉及衔接教育、青春期教育、隔代教育、亲子沟通、心理健康、学科指导等多领域家庭教育内容,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服务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