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好小学语文不能靠辅导班,为什么?关键原因在这里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触:学语文,光上补习班,训练那些套路化的答题技巧,好像用处不大,考前突击也没什么用。
的确,语文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那么,怎样帮助孩子打好语文基础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简单的小诀窍——培养孩子的感受力。父母不用花钱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在家里就可以教孩子学好语文这门课。
一、为什么学好语文必须要培养孩子的感受力?
感受力,通俗来讲,就是对周遭世界的一种敏锐的感觉。为什么说感受力对孩子的语文学习很重要呢?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语文的重点就是两大块:阅读和写作。
阅读的重点在于理解,而理解力的基础就是感受力。
你给孩子解释什么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可能难以理解。但如果冬天让孩子亲眼去看看水塘上的冰,告诉他,冻了这么久也就是薄薄的一层冰,要想冻几尺厚,得多冷的天、得冻多久啊。这下孩子肯定就能明白了。
小学有篇课文叫《秋天到了》,里头写:“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如果不是亲眼见过,就算孩子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能也未必能想象这种场景,更别说想象出它的美丽。但如果孩子真的看到过大雁在晴朗的天空上排成“人”字往南飞,那么不用过多解释,孩子自然就会牢牢记住那种诗意的景象。
写作能力也是一样。
想要写出好的文章,再多的技巧也比不过真情实感。而所谓的“真情实感”,就来自于感受力。
比如描述花园里的花,如果单从花的外形、颜色来客观描述,所有人的表达都是大同小异。如果孩子自己养花,每天给它浇水,观察它从发芽到开花,从开花再到凋落,如此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受,自然会产生独特的思考和情感,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也就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其实,良好的感受力不仅对孩子的语文应试有很大的帮助,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语文的本质,就是在培养孩子通过文字感知人类文化,感知丰富世界的能力,它的根源还是离不开“感受力”。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感受力?
说了那么多“感受力”的好处,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感受力呢?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培养。
1、鼓励孩子多去观察和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细节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和观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才不断退化,到了成人就麻木了。”
我家儿子目前正处于这句话的前半段,他从小就对大自然的花草虫鱼有很大的兴趣,盯着一片树叶可以看上好久,还经常会捉一些蝌蚪、蚂蚁、昆虫回家。
虽然儿子每次回家,都会被爱干净的奶奶训斥,被老学究爷爷说成“不务正业”,但我心里明白,孩子每次看似“不务正业”的举动,都是在密切观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建立与这个世界的真实沟通。所以我经常支持儿子多去外面走走看看。后来,儿子在写作文时常常被老师夸赞“观察细致”“文字灵动”“内心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诸如此类的。我想,这和他敏锐的感知能力是有关系的。
2、五感阅读法——通过阅读感受书中的意境
我在陪孩子读书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引导他说出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受,什么感受都行;目的是引导他去思考和感受,而不是囫囵吞枣地完成任务。
同时,我还教给孩子一个阅读的方法,叫“五感阅读法”。所谓“五感”,指的是“五种感官”,也就是阅读的时候,开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共同阅读,而不仅仅只用视觉。
在我看来,阅读和舞蹈、行走一样,是一种身体行为。想要帮助孩子提升对一本书的感受力,就可以让孩子把听觉、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都调用起来,再加上一点想象力,枯燥的阅读立刻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就像很多朗读节目会配乐、需要舞台灯光、需要朗读者声情并茂的演绎,就是为了从各种感官上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观众对一部作品有更深刻的感受。
“五感”这个办法除了可以用在阅读上,同样也可以运用在写作中。
描述一件事情,你可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尝到、摸到的都记录下来,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也记录下来,这就能形成一篇饱满的文章。
比如同样是描写“停电”的场景,普通的叙述是:“晚上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忽然一下停电了,大家都很着急……”如果融入“五感”进行描述,我们就可以这样说:“停电了,房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妹妹吓得大声尖叫,厨房里传来饭菜烧焦的味道……”听起来是不是生动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