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敬修先生《周易卦解》《〈小学〉通俗解义》


一九九〇年庚午冬,敬修秦君自崇信来函,俾予为其周易卦解作序。余爱君之为人,忠厚和平,言论出众,必能尽发易之蕴奥而发前人所未发,俾后之人获益匪浅。故不辞固陋,妄为之序。夫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易固无时无处而不在。人所接者,视听言动;事无大小,皆易之所表现。取象占,无适而非易之至理。君既深沉,所得者广,浅而出之,吻合无间;自能知几知微,逢头是道。且乾坤复姤互推移,动静之端起至微;易之理,固如斯也。在人之推广颖悟耳。吾知君深于易者也,因书之,以待后之能深于斯者也。


庚午冬陕西扶风绛帐学弟王元中叙




真西山曰:“汉以经术取士,士为青紫而明经;唐以辞艺取士,士为科目而业文;甚矣道学之不明于天下也久矣!”靳裁之
曰:“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志;有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志。”若同门秦君敬修者,乃有志于道德者也。君天性孝友,颖悟过人,居恒以先哲自期。少时肄业平凉师范,谒泾川史复斋先生于平凉北关杜维祺家,闻先生讲程朱之学而大悦,遂师事之。有暇即往请业,先生授以朱子小学及四书,示之曰:“读圣贤书,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切勿泛泛读过。”君唯唯。毕业后,从先生学于杜氏私塾。勇于从善,嗜学如命,先生每称誉之。越明年,课蒙自给,乘间从先生请业,奋志于学,博览群书,夜分而卧,鸡鸣而起,未尝一日少懈。先生每称陕西大儒牛兰川先生之学,君闻而慕之,以不得一见为憾。乙亥初春,有数人在市井艳称牛夫子,从而问知芸阁精舍在蓝田吕氏祠,即函书问学。先生复之曰:“此事不在多言,但将圣贤言语,字字句句反复切己求之,若能学得一二字,便有下手处。由此以次推广,则圣贤可学而至矣。惟有从《小学书》人手,是圣门真命脉,不可小视,以为教小子之书也。”君接书后,如获拱璧。越年辞馆事,徒步七百里,谒兰川先生于芸阁,乃先生已于去岁右半不仁矣。居数月辞去,往从山东孙仲玉先生于正谊书院。先生以《学》《庸》授之,示以读书学道之要,存养省察之功。嗣后,常来关中游学,历尽艰险,未尝少阻。岁丁丑,受业于崂峰书院,从即墨张范卿先生学周易。辛巳先生卒,西归陇右,蛰居林泉,日夕与子女讲经论史,未尝稍懈。故家中长幼,皆忠厚纯朴,如三代之遗民。信乎其沉浸浓郁于圣学者深也。其为学也,动静交养,文行并进,泥涂轩冕,羹墙圣贤,绵关学于一线,为道统之后劲,在同门中首屈一指。中年从事岐黄以医济人,著手成春,口碑载道。既老以平生行医临床体验,著为《福幼新编》以问世,其兹幼之心盖不能自己矣。日常复遵横渠遗规,循环理会六经;而尤邃于易,沉潜反复,历数十年,洞澈奥蕴,辨析毫芒,虽祁寒暑雨患难之中,寝馈弗离焉。不只熟于口,而克践于身,且型于家,而化及诸邻矣。晚年不惜心血,摅其心得,著为《周易卦解》若干卷,以飨后之学者。乙丑冬月,余来崇信,手披口吟,不禁跃然喜曰:唯斯说也,浅云乎哉!溯阴阳淑慝之源,法乾坤简易之德,理本洛闽,笔假韩欧,于世运隆替之分,后学修身之方,不啻殷勤致意,感慨反复。而阐发精微,张皇幽眇,尤多独到之处,其民胞物与,大扩施济之怀,苦口婆心,以告后之学者,将以觉来裔于无穷,岂果浅而已矣。读斯说者,玩索而有得焉,应信斯序之非妄也。

乙丑十一月冬至日蓝田李克敬吉甫叙

余自弱冠学易,至今六十余年矣。深知易之为书,乃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法天之学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惟人得其秀而最灵。圣人者,人类之先觉者也。天有昼夜寒暑之变,以化生万物,是为自然界之易,画前之易也。羲皇仰观俯察,而默契于心,于是画卦以象天地之易,用以揭示天地生物之秘,使人观之以知人物之所从来,而不忘其本焉,则有以知其性之本然矣。
夫易者,易也,有变易交易不易之义。宇宙事物,时时在变,无有一息不变者,所谓变易也;阴阳互根,交相转化,所谓交易也;事物虽变,而其理与数则不变,所谓不易也。日月代明,四时错行,此变易也;复姤推移,寒暑往来,此交易也;有昼必有夜,有寒必有暑,昼夜互有短长,寒暑不同冷热,变亦极矣。然而其变有定序,岁时有定数,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以成岁,其理其数,固不变也。察其所以然,则以天地生物之功,必如此而后可成也。盖必昼夜相代、寒暑往来,然后能普生天下之物而
不遗,此则天地生物之心也。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生生之谓易。”是以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以发育万物,而成生物不测之功,此易之大用也。宇宙事物,有象有数,阳数奇而阴数偶,伏羲仰观俯察而知之,又观河图以证之,于是画“一’(音奇)以象阳,画“–”(音偶)以象阴,而两仪立焉。见阴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于“一”“–”之上各画“-”“–”而为“=”太阳、“==”少阴、“=”少阳、“〓=”太阴之四象焉。由此刚柔相推,画出“三”乾“二”兑“王”离
“王”震“三”巽“-”坎“王”艮“丰”坤之八卦,以象天地风雷雨日山泽之象,以肖天地造化发育之具,所以化生万物者,而万象包罗于其中矣。又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使人观其卦象以察阴阳消长之机,而识治乱兴衰之由;以体认天地生物之心,而有以胜其有我之私:以向善背恶,趋吉避凶,此则易之教也。以神州之自然现象观之,则阳主生,阴主杀,而阳善阴恶,有淑慝之分。是故春夏则阳气用事,而万物生长,秋冬则阴气用事,而万类凋伤。善进,则君子道长,俊杰在位,而天下太平;恶进,则小人道长,贪人败类,而世乱国危。伏羲画此造物之图而挂之,以察阴阳消长之机,而默识天地生物之心,而师法之,以教天下之民,此画卦之本心也。是知卦者挂也。圣人挂此以穷理尽性,而法天也,非世俗所谓算
卦也。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是以祸福无门,惟人自招,何以算为?古人卜筮,以决疑也,非以算命也。命由我立,何用算?故凡存桀纣之心,行桀纣之事者,必有亡国杀身之祸。存爱民之心,行救民之事者,必得天下。其史实载在史鉴,可按而知之,岂待算哉!文王、周公恐人观易卦之象,而不能明其理,故作象辞象辞以开示之,使人观象玩辞,以穷究易理,而有以明夫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之道,庶不至自陷于罟护陷阱之中焉。此圣人救世之苦心也。然文周之辞,深奥难明。孔子作十翼以阐发之,而易道大明于世。汉儒泥于象数,而忽视易理,乃视易仅为卜筮之书,而易道反晦。至宋程传本义出,而易道复明。今之讲象数者,专重考据,竟有以明夷为野鸡者,以之解爻辞,不能自圆其说。反谓文王周公之辞,仅据象数断吉凶,不必讲文义,可谓悖矣。予惧四圣法天之学,不明于世也。故作卦解以明之。盖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此乃自然之易也。其所以有易,乃天地生物之心所为也。盖天地生物,必恃日之暄煦。地有东西两半球,南北两极圈,而太阳不能同时普照。皇天为使万物并育,故使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而为昼夜四时之易。以昼夜普生东西两半球之物;以寒暑普生南北两极之物。使之各得日之暄煦,而并育焉。盖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故自然形成昼夜四时之易。以生育万物,此见天地生物之心至仁至公也。观天地生物气象,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企鹅游于冰海,白能走于雪地,其生意盎然,充满于宇内。观其大生之迹,则见其爱物之心至仁矣。观其广生
之迹,则见其生物之心至公矣。夫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历亿万斯年而不忒,谓大自然无主宰之者,试问谁使之然也。易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者,昼
夜阴阳也。四象者,四时五行也。太极者,道也,是自然界之至理,乃天地生物之心也。盖自然之中,自有至理,而昼夜四时皆由此理为之主宰,故其运行有度,而不差也。是故两仪四象者气也。太极者,气之理也。气以载道,道以御气,二者不相离,亦不相杂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无非阴阳之交易变易而成象,而其理则道也。知象数而不知其道,乃数家之所尚,非圣人法天之学也。圣希天,其至仁至公之心,与天地同德。而其所以画卦系辞,作十翼以法天者,盖欲揭示自然之易理,而师法之,以修己治人;其所以使人观象玩辞,观变玩占,以穷理致知,趋吉避凶者,盖欲普济人类于凶咎悔吝之中,而置之吉祥喜庆之地也。圣人忧天下后世之心,岂不与天地同德哉!吾愿学易者,尽去世俗之见,详察先圣作经之意,与其所以用心,观伏羲之卦象,以认识自然之易理,而识天地生物之心,详说文周孔子之辞,以穷究神明之德,而明察事物之理,使己之思虑言行,无不合乎中正之道,则凶咎可免,而常有吉庆矣。程子易传曰:“诸卦二五虽失位,常以得中为美。三四虽得位,或以不中为过,中常重于正也。盖中则不违于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于中,于九二六五可见。此教人以学易之法也。学易者,学其时中也。观象玩辞,以穷究二五时中之理,而身体力行之,使已之视听言动,不违乎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之道,庶不至失其中矣。然随时处中,初非易事。虽以颜子之贤,犹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之叹;经夫子循循善诱,既博之以文,又约之以礼,颜子遵师之教,而学之,既竭其才,然后得见如有所立卓尔之中。夫瞻之在前,未及中也。忽焉在后,又过之也。过与不及皆非中。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谓也。贤如颜子,犹有此叹,则时中
之难,可想而知。今学易以求时中,非竭力以居敬穷理力行、驯致至如有所立卓尔之域,不能至也。岂可沾沾于象数之求,而不思古圣作易之苦心,以自外于易道也哉!

癸酉年二月朔旦秦汝齐敬修书

秦敬修先生《周易卦解》《〈小学〉通俗解义》

秦敬修先生《周易卦解》《〈小学〉通俗解义》
秦敬修先生《周易卦解》《〈小学〉通俗解义》

教育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首要任务,教育的最大责任不仅仅局限于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移风易俗;是正人心,厚风俗,塑造中正仁义、团结和谐的社会风气。有才无德者挟才以为恶,“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唯有德有才之人方可爱人爱物,去恶从善,忠于事业。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涵养道德,端正风俗,培育德才兼备人才的最先进文化。中华传统德育文化精华,载籍于《五经》《四书》,务必列入学校主要教育序列,以为成德之本,成才之基;令学子诵习以明理。躬行而实践,以穷究天人之际,通达古今之变,养育厚重品德,培训治事才能,从而造就经世致用的人才。《五经》浩渺,朱子注《四书》以会其归,使人尊孔子,重仁义。又欲小学生智力未及,于是辑圣经贤传及三代以来嘉言善行,作《小学》以为万世养正全书。是做人的样子,供幼儿学行善道,涵养心性。此书是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教科书,也是可以终身诵读、实践而修养成德的经典书籍。
先考敬修公“天性孝友,颖悟过人,居恒以先哲自期①”。少时毕业甘肃第七师范学校,谒泾川孝廉方正史复斋先生于平凉私塾,闻先生讲程朱理学而大悦,师事多年,奋志于《小学》《四书》学习,夜分而卧,鸡鸣而起,无一日少懈。仰慕孔圣修已治人之道,胸怀天下慈爱万民之心,于国难当头,慨然有志于文化救国,遂徒步七百里,游学于关中芸阁、正谊、崂峰诸书院,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多年,受孙仲玉、张范卿等当代名师亲传而深得修齐治平之道。中年从事岐黄以执教行医济人,著手成春,口碑载道,为一方名医。然而,其文化救国,文化兴国之志,未尝一日忘怀,终身孜孜于仁义道德礼乐教化的思考与探索,研习既久,于晚年不惜心血,摅其心得,著《周易卦解》《五子书》《(小学》通俗解义》以穷究天人合一,阴阳消长;辨明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准则。述《新编中医儿科学》《杂证脉证辨证并治》《脉诊握要》以探明养育技巧,生理病理机制;示人以辨证施治的方药和措施。从而完成“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以济世活人”的终身追求。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造诣。其所著述,有益于社会和谐和人民健康者不待尽言。《〈小学)通俗解义》依先师史复斋先生讲授《小学》笔记集诸家《小学》注释善本而融会之,并参《四书》《五经》奥旨以述评阐释为人之方,治事之要,使令人易读易识而冰释古文深奥难明之郁,俾学者切己体认,见得做人的准则,庶几兴起良心,成就德业,或有以仰佐国家化民成俗之意于万一也。
《(小学)通俗解义》依朱子《小学》书,分内外二篇,内篇为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卷,外篇为嘉言、善行二卷,合三百八十二章。每章按原文、注解、译文、评述顺次排列以论释其义。薛文清公谓“践履尽《小学》书中之事,则天理烂熟,虽大成之圣,不过如此”。实为不易之论。先考敬修公笃学中华传统文化,熟读《小学》书万遍,积六十余年博学践履功力而成此著,其文辞通达,语言简炼,条分缕析,说理透彻,善德一贯。阐发精微,尤多独到之处;苦口婆心,将以觉来裔于无穷。实非其他传注所能比拟。学者有志圣贤,必先学此书以为《大学》修齐治平基本,成为学习《四书》《五经》的阶梯。学生诵读经典书籍,以此书为启蒙读物,必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此书亦可作为小学语文课本和德育课本编订的母本以及教师教学课件用书等。
编著《(小学)通俗解义》,意在讲明做人做事存心养性修己治人的方法和道理,所以注解和译文不同于常规的就文字注译文字的做法,而是务求讲明文义中所包涵的深层道理和正人心厚风俗的寓意。使儿童诵习而浸润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孝弟、忠信之事。听其善言,观其善行,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从而在日用自然行事之中,做诚意、正心、修身的功夫,久久成熟,德性若出于自然。则仁义中正之德深深嵌固脑海,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成全仁爱善良的本性,于是人人尊德乐道,则天下何不太平。

公元二〇一四年八月,崇信后学秦治序


秦公敬修终身孜孜于仁义道德礼乐教化的探索与思考,以慈善悯物之心,济世仁民之志,寻求救国安邦而未能成于事;唯寄心于著述以遗乐道向善之读者,冀其学修善道,成德成才,弘扬中华文明。是以呕心沥血,尽其所学,著《〈小学〉通俗解义》《周易卦解》《五子书》以飨有志之士。拳拳忠心溢于著述言辞,谆谆叮咛告诫,体现对中华文明复兴的殷切期望。虽在“文化大
革命”患难之中,亦不忘生民苦难,感叹“人为万物之灵”将坠于地也,遂吟《人为万物之灵说》以寄慨写忧,且欲感动知音以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其言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与万物,同出于天地,而人独谓之灵者,非谓其神态异于物,智计高于物,欲望奢于物,而能役使万物也。非谓其能创造物质文明而丰屋、美衣、足食,电视、电听、电语,飞天、航海、车陆也。非谓其能创造种种杀人之武器而策略盖世,英勇善战,足以屠戮人类,宰割山河,鞭笞天下也。
所谓万物之灵者,谓其仁智才华,本于性,成于学。其思维言动,不违仁义,动容周旋,必中乎礼。和顺于道德,从容于礼法,而庸庸肃肃,其意不忑也。谓其聪明圣智,足以察天地之理,识天地之心,体天地之德。顺天地之时以经纶天下,促成万物,而足以参天地,赞化育也。谓能尊尊亲亲,男女有别,往来驰驱于人所当行之路,而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终其身安行于人所当行之路也。观鸡犬之护雏哺倪,羔乌之跪乳反哺而知其有母子之爱矣。然哉禽犊之爱,未足语于慈,至于鸡斗狗争,鲸吞鹰搏而不知其非,甚或杀父食母,鸱张跋扈,此其所以为禽兽也,所以不得为万物之灵也。观雎鸠之关关于河洲,鸳鸯之集翼于诸梁,鹑奔鹊将,饔燕燕双栖,而知其有雌雄之配矣,至于高飞背母而不顾,此与西洋之小家庭制相侔矣。下此则麋鹿之聚唐,犬豚之游牝,此其所以为禽兽也,是亦不得为万物之灵也。观鸿雁之行阵,蜂蚁之有王,而知其有群类之聚矣,然哉除此之外,别无所发明,盖亦不足道也。
然哉,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者,可得而知矣,必若放勋之钦明,重华之恭己,文王之仁敬孝慈信,武王、周公之达孝,鲁叟之集大成,邹贤之继三圣,皆为灵之灵者也。
往圣虽没而继先圣之志,传先圣之业者,世世相承,其居仁由义,率先垂范,为民立心,化民成俗,二千多年之间,续我中华礼仪之邦立强于世者,皆是圣人之徒,不失为万物之灵也。
观今之世,欲变人类为禽兽,化中国为夷狄者,大有人在。将使人而不人,人道绝灭,乃至鬼蜮跳梁,冠盖相望。吾为此惧欲大声疾呼以警觉斯民而身处禁锢,音莫能达,故为此说以寄慨写忧,且欲感动知音,欲其继我声以传于后裔,将为万古存几希,勿使人类所以为万物之灵者,坠于地也。”(一九六六年十月十日,因其时势非常,一辞不合时宜,即有杀身之祸,秦公《人为万物之灵说》交秦治成诵而遂焚之。时艰日久,遗忘难全书,实为憾事!)是可谓警世名说,灵与非灵于此有定,人与非人截然分判,人所当行之道朗然清晰,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者,趋之有径。实为诵习融通《(小学》通俗解义》提纲挈领,为践行正确人生点亮指针,故以为序。

秦敬修先生《周易卦解》《〈小学〉通俗解义》
秦敬修先生《周易卦解》《〈小学〉通俗解义》

一代名士 秦敬修

秦敬修事略

1998810

选自《崇信文史》第二期68页~72页 图片是补插的)

秦敬修(1910.7.6-<2004.1.15>)名汝齐(汝泽),以字行,本县柏树乡秦家庄人。平生以济世活人为宗旨,以修身成德为先务,重德操,守礼仪,性情端庄,谦逊恭谨,以孝道闻于乡里,素有“秦孝子”之称。他明医理,通医术,尚医德,一生为人民健康和教育事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现已九十高龄的秦老,仍不忘进德修业,日孜孜于五经四书,诸子百家,手不失于卷册,笔不停于著述。已脱稿著作有《周易卦解》《脉诊握要》《新编中医儿科学》、《小学通俗解义》《五子书》等书待资印行。其刻苦自学精神,钻研问题的毅力,与人为善的风格,实为后生学习楷模。

辗转求学  历尽千辛

秦老自幼刻苦好学,时为同学之冠,年19岁时,以优成绩考入甘肃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就读。一日,在杜维祺家中谒见了德高望重的泾川孝廉史复斋老先生,并拜史为师,利用校方星期日及一切暇余来史先生处听讲,有时夜以继日,通霄达旦。其刻苦好学精神为史老先生所感动,曰:“余授业一生,从未见如此好学者。”从此,讲授者更是诲人不倦,敬修亦如饥似渴地学完了《朱子小》、《近思录》、《四书》等儒学名著。以优异成绩毕业。为了继续受教于史复斋门下,他请求组织分配自己在平凉九天庙任教;教课之余,继续登史先生之门听讲。如此数年通读《五经》、《四书》,博览诸子百家,书写学习笔记、读书心得五万余字,略识天文地理,学识超人,饮誉一方。

秦老与先师泾川孝廉方正史复斋先生合影(左三:史复斋,左二:秦敬修)

为了进一步提高理学知识,寻求文化救国之路,他辞教归里,在秦家庙经商集资,于1936年背负行囊,徒步远涉,越乾山,过渭滨,到陕西蓝田县拜见了关中大儒牛兰川先生,得牛先生赏识,居芸阁书院聆教。后因牛先生染病在身,难以施教,遂尊师命,往三原正谊书院,拜见了孙先生(孙乃琨,山东淄博市人。少时颖悟好学,步行数千里,来正谊书院就学于贺复斋先生,与牛兰川、张果斋同为贺老高第门生。1984年淄博文史以《近代理学家孙乃琨》为题登载了事略)。见先生容仪堂堂,教规严谨,书院学风笃厚,门弟子以忠信相尚,使他喜不自胜。孙先生对敬修的谈吐言行评价极高,遂留院受教。敬修为得高师以自慰,早起与鸡鸣争先,晚读与青灯为伴;彻夜朗诵,专心听讲,熟读精思,每遇小疑必藉记而切磋。其后孙先生东归,敬修亦返陇地。

三元正谊书院送别恩师孙廼琨

前排:左二孙廼琨左一孙和亭右一王大本

二排:左一秦敬修

三排:左一王元中

1937年赴清麓会祭后,归途中至嵋县劳峰书院,从山东大儒张范卿先生(清朝举人)学习易经4年。张先生病逝后,敬修为师服丧成礼。

(张范卿先生对弟子秦敬修寄予厚望,于1937年国难之时,特撰文勉励敬修公。简体全文如下:

赠秦敬修序

丁丑岁[民国二十六年] 即墨 张范卿

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国之所以立,上则恃君相之治术,下则恃师儒之学术。吾国不幸,邪说横流,灭孔废《经》,乱政亟[qì屡次 ]行。东邻耽耽,日夜谋我,而吾国执朝政掌兵权者,犹复甘寝火薪之上,充耳莫闻。一旦祸机暴发,如怒潮,如瘈狗,淘汹涌涌,势不可当。然后趋无辜之赤子于枪林弹雨之中,肢体碎炮火,膏液润草野。外侮日至而内閧[hòng 古同“哄”,喧闹]不已,国未亡而人心先死,人心死而国亦将随之。

一二宿儒虽有爱国之心,而事权不属,无所施其挽救,惟有独抱遗《经》,为中国哭,为生民哭,为先圣先王之道哭而已!呜呼!尚忍言哉!三韩季世,政刑苛紊,诸儒伏阙上书,而诛夷贬窜之祸,甚于汉之党锢,明之东林,卒为日本所灭。当今之时救亡图存,已无望于上之人矣,此不责之师儒而将谁责。

平凉秦生敬修,有志之士也,尝徒步走七百余里,受业青麓正谊书院。余避难来秦,又欲来学于我。为生之计,宜奋志读书,讲求学术治术,以为异日救国之资,此则鄙人所厚望,生民所托命,勿仆仆风尘以空销岁月也。

考其所学,皆为明达天下事理,驱除私心杂念,正己而后正人。居其位,则教育引导感化制约,使人人正其身心,忠于事业,为民兴利。数年游学之中,晓畅理学要旨,溶通周易消长原理。关中理学家张果斋先生来函赞其学曰:“五经古无有也,而成于孔子;四书古无有也,而成于朱子;今而后,编著如五经四书者,惟吾敬修是望。”胶东制革厂总经理傅明臣先生见敬修学识渊博、节操高尚,赞曰:“关中之士,敬修当为首屈一指。”遂结忘年交,同探易理奥秘,游学费用全由傅先生资助。北大经学系毕业生王某与敬修同学劳峰书院,反尊敬修为学长求解《周易》,但敬修不以学长自居,其学业疑难,必依卦爻象数辞义透彻讲解,共同切磋。

义教儒学于贤山书院

(秦老曾在其学弟王元中创办的陕西省扶风县贤山书院教授儒学经典)

1943年春,受卢继明先生聘,在陕西省扶风县贤山书院任教。次年,又到凤翔宗铭书院任教。

陕西凤翔宗铭书院照片

兴办教育  发辉才智

秦老以兴办家乡教育事业为己任。1945年,他奔走乡里,反复讲解,动员族人将秦氏祖族户地800亩,转归学田及义仓之用,以合理地租收入作为开办学校、振济贫困的经费,创办了秦家庄村学,修造教室2幢,教师宿办室3间, 聘请了教师。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他亲自上门动员学龄儿童上学就读,推动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兴起,挽救了失学儿童的读书机会,也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在修建学校期间,他与邻里群众共同捐资献物,投工添料,砍柴烧瓦。义仓储粮用以备荒济贫,族中孤寡老人均由义仓供给,组织近亲奉养。

秦老在办学之余,还利用公众集会场所,亲自讲解儒家学说,意在使人们懂得孝父母、敬师长、勤耕作、俭持家,邻里和睦,长幼有秩,禁毒戒赌,力戒邪念等等,对安定当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秦老被考评为甘肃中医世家

研修医理  显露才华

1946年秦老开始兼学医学经典,因古文造诣较深,又擅长于苦攻勤奋,逐渐地掌握了祖国医学理论,精于诊治内外各科疾病,对针灸学、按摩术更可临床妙用;对癔病,心痛,胸痹及各种炎症治愈率极高;尤其擅长皮肤科病患,能自制红升丹,白降丹为患者治疗疮痍,多不收费.自行医以来,不避寒暑阴晴,黑夜白天,总是有求必到,成为一方名医。

兰州中医学校留影

1956年在柏树乡保健站举办医疗培训班,亲自讲课传授, 培训出秦嘉礼等乡村医生10余名。1958年由县政府选派参加了省中医学校举办的中医师资训练班学习半年,结业后留校任教。在任教期间他以精辟的论述,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的讲解医学知识,学员极易接受,教学成绩显著,受到省卫生厅奖励。他经常受聘于兰州医学院讲授中医经典理论,曾代刘星元教授在该院教师班主讲中医学概论。

参加甘肃省兰州中医学校建校十周年

赴河西讲学留影

1963年被省卫生厅派到河西讲学月余,深受医界人士称赞。在教学期间经常义务诊病,省级领导也经常登门求诊,并著有《小儿指纹诊法》等论著,在甘肃省医学论文汇编上发表。1963年7月秦家庄秦尚德患肠梗阻,经多方医治无效,患者已昏迷二日,家人已为病者准备后事。适逢敬修暑假回家,进门闻讯后,忘却远途疲倦,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直接到病人家中医治,按摩达二小时之久,使病人肠阻顿开,转危为安,汗流颊背的敬修才回家团聚。他行医不论贫富贵贱,常有免费赠药之举,深受乡亲赞誉。有时每日诊病多达百人以上,累得他两腿肿胀,头晕目眩,但仍慎重细微的坚持诊治每个患者,从不疏忽。经常废寝忘食地坚持工作,直到最后一个患者离去,方可停手。

家 

 (秦老设置祖宗神龛于正寝,每逢父母长兄生日及年节,必亲献酒馔,拜祭成礼)

奉行孝道  益美乡里

秦老幼年丧父奉母至孝,母病及医亲侍汤药,平时亦恭顺尽礼,承欢膝下。冬暖被褥夏驱蚊蝇,清晨请安,洒扫寝室。22岁时母病逝,敬修痛哭昏厥数次,日夜恸号不已,三日饮食未下,匍匐不能起,经亲友劝慰,始进稀粥。守丧十余日,昼夜不离母柩。待及厚葬成礼,丧服在身三月有余,不食酒肉果馔;每昏悬灯于墓侧,叩拜号哭,盘桓夜半而不忍离去。居丧三年,设铺外寝,寝毡枕块,衣不解带,悲忧无喜容,每设祭则啼泪不已。其贤德懿行,邻里仰慕,乡人誉名呼为秦孝子

德范后人

(秦老后人2007年为秦老修筑祠堂一座,每逢清明节,寒衣节及秦老七月六日生日,子孙们齐聚祠堂,虔诚奠祭,怀念祖考遗德,追思祖考教诲,检点本人德行,不敢或忘祖考遗愿。)

祠堂及展板

秦老昆仲三人,长兄汝贵,次兄汝川,皆从农,敬修以事父之礼事兄,每外出必先往兄室告辞,长揖而别,归先问安。如有佳肴必先奉兄,兄不食己不忍食。奉侍已故亲属犹如奉生之礼,每逢父兄诞辰及周年之日,必设祀家祭。待其姊妹情同手足,女侄如亲生无异,每年必亲临其家看望,遇困难者即解囊资助。1962年,兄嫂相继去世,兄子长民流落泾川境地为人养子。敬修暑假归里后,闻讯亲往其家,以40赎回,留在自家生活。1965年为侄娶妻后,将自家生活生产所需用具分给侄儿另立门户。

秦老书法作品

严谨治家  以身垂范

秦老以治家谨严,教子有方名传乡里。他素以孝悌施教,周礼治家,子女幼习成性,家人礼让成风,若出自然。每遇农暇或夜晚,集子孙于灯前,视家庭如学校,引经据典,以先贤为师启迪后人刻苦奋进。告诫子女“读书不为做官,做官不为挣钱”。以明理、正身、谦和、礼让、至爱为信条,进行家庭教育。老伴原不识字,婚后,他能夜夜帮助认字,在扫盲的基础上学习文化知识及伦理道德。三年内熟读了《三字经》、《女儿训》等启蒙读物,日后为协助秦老料理家务,教育子孙起到了贤内助的作用。无益书不读,无益言不说,无益事不为是他教育子孙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家规。更重要的还是先修身再齐家,以自身做起,范及后人。邻里起纠纷时他以大义开导,与邻为德调处和睦;邻里有贫困者不分亲疏,以衣食无私赈济。1989年,柏树寨位某来家治病,秦老得悉家境贫寒,即免费医疗。病者回家时,他将自身衣衫脱了一件给位某御寒。1962年去泾川王村探亲时,在泾河岸边听到呼救声,便跟声奔去,见有妇女溺水于河心,他不顾水深流急入水救出两个妇女。

献诗祝寿

(秦老90寿诞时,县人大、政协领导主持寿庆,亲朋好友会聚一堂,雍雍睦睦,久久沉浸在和乐欢快的气氛之中。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原崇信县物委主任高延仁献诗一首为秦老祝寿。)

如今,秦老家中四世同堂,子女及孙辈个个谦和庄重,在校学习者多为“三好生,”走上工作岗位者多为先进工作者。有的子承父业,就医城乡;有的分布在教育、建筑等不同行业工作。按学历说,子女及孙辈中有大学文凭者7人,就读大学者1人,中专毕业者1人,高中2人,初中2人;安职称说,晋升为中级职称者3人,初级技术职称者6人。

1989年庆贺80寿辰时,学子门题匾曰:“医德贯陇,周礼兴家”8个大字,这就是秦老先生一生的写照。

崇信县卫生局悼念秦老仙逝

(2004年1月15日秦老辞世,崇信县人民政府卫生局送祭吊挽帐一幅,挽辞曰“当代华佗,崇信名医”。这是当地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对秦老医疗成就的确认。)

注:

①此稿在《崇信文史》刊载时秦老仍健在,此处卒年系编者补加。  

②杜维祺先生是敬修公的朋友。  

③清麓会祭:正谊书院(原清麓书院)弟子及同仁朋友儒士共同会聚于三原正谊书院,拜祭儒学先师贺复斎(18241893讳瑞麟)先生。

④山东大儒张范卿(18611941讳绍价)

⑤按照当时当地一个精壮劳力每天劳动日值0.1- 0.2元计算,40元约相当于一个农民半年至一年的劳动所得。

秦治撰稿   高彦仁整理

1998.8.10

已出版著作

(秦老著作遗稿《周易卦解》《小学通俗解义》《五子书》《新编中医儿科学》《脉诊握要》《杂证脉证并治》,其中《周易卦解》已发行第三版,上图是已出版发行的著作,均被首都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及许多知名大学图书馆收藏。)

与关中名士王元中谈学论道

    ( 1992年秋月,儿子儿媳陪护八十四岁秦老,驱车关中,寻访学友,在蓝田、长安、西安、扶风、岐山、凤翔等县市,与师弟及门生李克敬、贾克科、胡居正、胡克复、傅祯亮、王元中、史道明以及张横渠后裔等分别聚会。问讯生活起居,畅谈身心修养,究研义理精义,切磋圣贤大道,感叹师儒寥落,盼望后继有人,希望留得读书种子,寄予兴儒强国之志。他们如师如友,互敬互爱,依依不舍之情,尽显音容笑貌之中,伟乎!师儒之会,郁郁乎文哉!)

崇信文化墙

(崇信文化墙展示了本县作者出版的优秀著作,秦老排在首位)

望圣人之道 续传不绝 如望甘霖

(蓝田李克敬先生撰《周易卦解》序曰:“溯阴阳淑忒之源,法乾坤简易之德,理本洛闽,笔假韩欧,于世运隆替之分,后学修身之方,不啻殷勤致意,感慨反复。而阐发精微,张皇幽眇,尤多独到之处,其民胞物与,大扩施济之怀,苦口婆心,以告后之学者,将以觉来裔于无穷。”这是对秦老著书立说以期传承圣人之道的深厚赞许。

这封信是秦老回复恩师孙廼琨之子孙和亭回信,信中深寄圣学将坠,后续无人的忧叹。2014年正月,孙先生之孙孙振鹏来平凉聚会时执此信为信物,随拍照以存纪念,以领略名儒悯世爱民之心。)

一代名士  秦敬修

(秦老在陕西三元正谊书院师从山东理学家孙迺琨学习儒学经典,成为其优秀弟子,《三元书院人物》以“一代名仕 秦敬修”为题,将秦老的事迹录入该书,并用对联:“韦编三绝书行世 名士一介济苍生”作为副标题,凝聚秦老治学修身事迹、济世活人品德及著书立说功业等,以供后人学习效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