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么?
近日,孙俪在微博上写到:“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评论里纷纷赞成孙俪的观点,赞她反省的深邃到位,值得每位家长借鉴深悟。
而有些当妈的则表示,道理是懂,可是火上来后,克制不住自己啊。
也有不少人表示,吼是吼了,娃根本听不进去,甚至有人吼完直接泡胖大海护嗓子去了。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 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
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吼骂孩子是白费口舌
骂孩子的坏处是,他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后也会继续去吼你的孙子。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听见,他越会注意听。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么?
1.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他们之间有某种强烈的爱。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一起笑、一起疯狂的闹,当我们真的能够和孩子交心到这种程度,一般情况下孩子不会不听我们的意见。
2. 家长要减少命令 。刷牙的姿势是要求、睡觉时是否抱着玩具熊也是要求、吃饭时速度是要求,各种各样的要求很多,每个要求父母都要提高声音或者用威胁的方式让孩子来听,孩子到最后就会不知道父母哪个要求是重点,也就不知道父母哪个要求才是最重要的。减少命令,把我们的威严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要摆出一副苦瓜脸来命令孩子,他们才不爱看呢。
3. 注意和孩子的眼神交流。这不仅仅对于给孩子提要求时有效,对于成人之间的交流也是这样。我们也在生活中测试自己的孩子发现,当我们和孩子说话时去触碰孩子的眼神,孩子一般都能积极的响应我们的要求,很多孩子都很怕接触父母的眼神,给孩子提要求时确保孩子在认真听的重要前提就是和孩子眼神去交流。礼貌的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用眼神去交流,而不是直接用吵吵嚷嚷去喊出我们的要求,喊要求对家长来说真的太累。
4. 用短语,尊重孩子。 生活中肯定有很多父母在给孩子提要求时絮絮叨叨,甚至几百年前的事父母都能拿出来再说一遍,这到底是在体现父母的记忆力好呢?还是再给孩子提要求。如果我们要对孩子提要求,尽量用简短的话,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比如:“立刻停止,赶紧给我去把垃圾倒掉”“谢谢,帮妈妈把垃圾扔了”,这两种方法一定第二种更合适。
5. 给孩子时间缓冲。没有人喜欢被打搅或者瞬间被要求执行一些新的命令,就像在生活中妈妈在看韩剧时孩子突然要求讲故事、爸爸在玩游戏突然要求去做饭的道理一样,孩子也是这样的,他们不喜欢被打搅还要求瞬间执行新的命令。一定要给孩子一些缓冲的时间,比如我们常用的倒计时5个数、倒计时3个数,把时间拉长到5分钟1分钟,再试试效果。
6. 帮孩子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在给孩子提出问题时,孩子没有听,是孩子不愿意听吗?是孩子故意激怒我们吗?或者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观察孩子,如果孩子只是遇到别的障碍呢?假设我们要求孩子给我们倒垃圾孩子磨磨蹭蹭不愿意去,是不是有可能孩子很怕一个人乘坐电梯呢?我们要求孩子赶紧去睡觉孩子不肯去,是不是孩子有可能很怕黑乎乎的一个人的屋子呢?如果孩子在听了我们的命令之后开始有挣扎(父母都能观察得出来,噘嘴、摇头、眼神飘忽),和孩子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