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 “入学准备”备什么?
每年幼升小的时候,疑问、紧张的情绪难免在家长中发酵。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教授华爱华针对入学准备中存在的疑惑和误区,曾屡次强调:入学准备不能等到6岁才开始!入学准备要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
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提前用小学的方法来学习。华爱华教授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应受到批判与否定!这种方式会让幼儿提前感到来自中考高考的压力,而在孩子神经与心理尚未发育完善的情况下,提前感受这种压力对成长是负面的,是极为不利的。
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学习方式是很不相同的:
幼儿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生成性学习 |
预设性学习 |
从游戏和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的、感性的经验,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
根据课本知识向孩子传授预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
渗透性,潜移默化 |
强制性、功利性 |
因此,对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培养,应该坚持从游戏与生活中积累经验和培养兴趣,反对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知识教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家长的疑问是,高考是具有竞争性的。现实是进了好的小学才能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以后才会有好的工作。家长会认为:我的孩子先学一步,入学之后不久,就可以领先一步,起点高一点,至少可以跟上进度,或者轻松一点。
由此,家长会获得一个结论:学前阶段可以也应该紧张一些,这样到入学就可以轻松一点。
而华爱华教授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恰恰是:越往后(入学以后)越紧张跟越往前(提前到幼儿园阶段)越紧张,是不一样的概念!因为,“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有代价的,它让孩子们付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巨大代价:
孩子在生活、游戏中学习
生活、游戏对学习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学习的特点具有潜在性和累积性。华爱华教授通过举例,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究竟在游戏中学了什么,请看:
上课教数学,教按数取物,教用标准化工具测量,教均分,这些都看得见;但是孩子在玩的时候也有用标准化工具测量,也有按数取物,也有均分,等等。比如,孩子在过家家这样的角色游戏中,均分行为很多。
如:两个宝宝吃汤团,拿了六颗珠子当做汤团,就分成一人三颗在两个小碗里;那如果三个宝宝呢,于是就又拿了个小碗,一人碗里是两个珠子。这是不是均分呢?当然是。
再比如:孩子玩拿橡皮泥做一个饼,一切二分两份,四个人的话,他一切四,分成四份,他的均分行为本身就在发展。
又比如:孩子拿了一堆小木块,他们说这是馒头,四个孩子坐在那里就在分。那这么一堆怎么分呢?一个孩子说:“我来分:1、1、1、1…”一一对应地分,分出来也是均分的;另外一个孩子就嫌他慢,说:“来来来,我来分。”拿三块给他,拿三块给他……再看看还够不够,再拿两块……他在均分的过程中,已经会用估算了,他也在发展。
家长不妨想想,孩子这些行动为小学做了什么准备?他学习的潜在内容是什么?在这些游戏中,孩子慢慢会知道,同样大小,同样数量,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量越少,这是没有人教的,是他慢慢地感受到的。等到小学老师教除法,老师说被除数就是被分的总数,除数是被分的份数,商是分下来的每一份的量。当老师在说这些的时候,有很多感性经验的孩子,他的接受能力就强,老师就会夸他聪明。有的孩子糊里糊涂的(对于以上除法),所以这些孩子,在回家后,家长就要去教,教的时候就说你怎么这么笨。
那些一听就明白了的孩子,是丰富的感性经验带来的结果。相比之下,那些从来不让玩的孩子就产生差距了。
因此,生活游戏中的学习就有潜在性与累积性,是不容易看到的。孩子经常在玩,每天在重复,特别是生活,每天在重复,所以他获得的经验是长效的,因为这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是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他获得的经验是持久深刻的,他获得的知识是充实的!
一个好的家长,一定会陪伴孩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家长应该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催促幼儿园教小学的知识。
入学准备,应注重学习品质培养
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向知识品质的培养是当今整个世界教育的转向。因为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地增长,而获取知识的能力会更重要,学习的品质更重要。这种能力会让学习者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不断地择其有用的知识为其所用,获得成功。家长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在培养上述学习品质,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学习兴趣
孩子是否有学习的主动性?
对事物是否充满好奇和探究?
有没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培养方法:
1. 提供故事类与科学类图书,让孩子爱上阅读;
2. 就生活实际经常向孩子提问讨论,并尝试一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能力
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会假设验证、借助工具、与同伴合作吗?
培养方法:
1. 鼓励孩子计划要做的事,思考做过的事,逐步学会计划与反思;
2. 设置问题情境,如通过小实验让孩子猜结果;
3. 为孩子提供使用各类工具的机会,帮助其了解工具的特性,学会借助工具解决问题。
学习态度
孩子是否认真与专注?
能否勇于克服困难?
培养方法:
1. 鼓励孩子计划要做的事,思考做过的事,逐步学会计划与反思;
2. 设置问题情境,如通过小实验让孩子猜结果;
3. 为孩子提供使用各类工具的机会,帮助其了解工具的特性,学会借助工具解决问题。
学习习惯
孩子是否有时间观念,
能否按时作息、按时完成任务?
做事情是否有条不紊?
学习的效率如何?
培养方法:
1. 保持稳定的作息时间;
2. 利用日历、时钟等生活用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学会管理时间;
3. 建立学习常规,如:物品归类整理、物归原处。
孩子入学,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家长们应做好的心理准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性对待孩子间的差异性!包括:幼儿期建立学习常规的差异性,以及孩子学习起点的差异性。
比如:有的孩子平时阅读多,识字多,没有丧失学习兴趣,没有压力,无形中他的起点就会很高,而且这不是急功近利拔高式的起点高;而起点低的,只要呵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陪伴孩子慢慢成长,那他也会上去的。
所以不要一开始就攀比,不要把家长的虚荣心施加给孩子,这样是不值得的。家长这种虚荣心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孩子也会感受到。
如果你的孩子在高位就保持在高位,如果在低位,不要担心,陪伴你的孩子,他会慢慢跟上来的。希望家长们都能不急功近利,帮孩子探索一条可持续性的学习成长成才之路!
最后,祝你的孩子能愉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就他们的人生!
— END —
责编:顺 | 主编:康
声明:
-
文章内容来源于上海科学育儿指导项目组官微《干货|“入学准备”备什么?6岁开始已太晚!》和《别等到6岁才做入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