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程视域 优化线上作业—东大街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案例分享

       疫情无情人有情,线上学习方式,需要老师们一如线下一样重视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探索。如何更好地提升作业设计能力,有效延伸线上课堂教学?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持学生线上学习动力?基于以上思考,东大街小学秉承“减负、提质、增效”的教学愿景,组织教师以同年级同学科及同年级跨学科等多样化的组合方式,形成在线作业研究小组,满足学生的“宅家”需求,益于学生的“抗疫”成长,真实做到“减负不减效,提质增异彩”。

       我校的单元作业设计以落地实用、丰富形式、激发兴趣、达成目标为切入点,一步步在渐进。下面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线上教学作业设计的交流:      

      一、聚焦核心素养,作业“结构化”设计:即聚焦核心,提炼单元“大概念”;依据概念,确定单元“大任务”;搭建体系,衍生课时“子任务”。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目的的阅读,明确阅读要素“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和表达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依据单元主题、语文要素、课后习题以及交流平台的相关内容,我们提炼出单元大概念:梳理“有目的阅读”的方法,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用合适阅读方法的习惯;习作时,写生活体验,学习有条理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看法。确立“大任务”即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经验,多维度考虑单元整体作业是否能涵盖单元核心知识、承载学科思想方法,是否贴近社会和生活、具有真实意义,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及课时作业目标如下表格:

      同时作业设计时按我们学校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单匹配设计课前预学作业、课中探究作业、课后拓展作业。课前预学作业——激发学习兴趣,瞄准学习方向,给予学生自学引导。引导性课前预学作业是课程的“助推器”,主要安排在课前预习阶段。课中探究作业——“教”“学”镶嵌融合,师生教学相长。课中探究作业是课程的“黏合剂”,安排在课堂共学阶段,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一不可。在这个阶段,单元的核心知识通过作业落实、掌握,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设计中,我们通过“学习任务”的形式将课中探究性作业连缀成一个整体。课后拓展作业——诊断延伸学习成果,实现自我明确。课后拓展作业是课程的“加油站”,安排在课后巩固复习阶段。基于课程视域,课后拓展作业的功能主要在于三点:一是检验、评价本阶段的学习成果,二是连接、开启下一阶段的学习,三是优化、改进此前的教学活动。因此,课后拓展作业不能是机械的“教学巩固”,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甚至挑战难度,让学生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以本单元《故宫的博物馆》为例,附课时分层作业暨学生作业成果。



       二、厘清知识结构,作业“结构化”进阶即设计时要做到板块联动,知识方法进阶;问题组块,思维理解进阶;搭建支架,综合素养进阶。因为素养的落实、能力的提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因此可以根据整体,调整学习板块的顺序,组成“方法认知——实践迁移——综合运用”的学习任务链。例如学生对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内容进行前置学习,提前对“有目的的阅读”方法进行总结梳理,形成初步认知;以精读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学生通过细化课后思考问题,将学习方法进行实践迁移,略读课文《故宫的博物馆》以作业单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提升阅读能力。单元作业设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问题组块式设计驱动性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助推理解进阶,构建思维活动链。问题组块不是简单的问题叠加,而是循序渐进的组合式高阶思维。聚焦本单元核心能力目标,设计有价值的问题驱动,学生开展进阶式阅读探究。

      例如《竹节人》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达到阅读目的。如课中探究作业任务一:写清楚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并交流你是采用什么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才完成这个任务的。课后拓展作业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传统玩具。A、写一份玩具制作指南;B、录制视频讲述如何玩这个玩具。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将阅读和表达方迁移延伸运用。学生有的因为对竹节人特别感兴趣,制作了竹节人;有的还制作了沙包、和家人摔四角等视频介绍。除了本单元阅读和表达素养目标能力提升,学生在制作玩具过程即视频介绍时,需要运用到劳动技能、信息技术技能、需要运用到音乐知识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需要具有审美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等等,因此这样的作业还激发了学生线上学习兴趣与动力、尊重了个体差异、注重了学科融合、促进了综合素养进阶提升。

      三、分析学习成果,改进优化作业课程视域作业观强调“反思改进”。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调整相应的作业内容,让作业设计与实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例如《竹节人》作业因为时空有限,如果是线下可以让学生进行传统玩具的实地玩耍,斗斗竹节人、斗斗摔四角、扔沙包等,通过多种感官的体验、作业形式的实践,进一步在传统玩具的游戏中认同中华文化、进行语言运用、提升思维能力及审美创造。这样就更能完整地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关照。

      四、实行多元评价关注动态过程作业评价要有激励性,多样化的作业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内容、时间、总量、正确率等指标,采用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学生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中深刻认识自我,建立良好自信。各班还搭建了交流互动、相互学习的平台,在班级小组群内设置“作业展示台”,变“作业”为“作品”,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五、重视线上作业答疑及时有效反馈各学科教师在线批改学生的各项作业,诊断目标,分析错因,并实施精细化作业答疑与辅导。例如作业点拨台:针对学生作业中的个别问题,利用“家校本”中的语音功能,或者钉钉、电话等私信学生进行一对一语音点拨。作业答疑台:针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利用作业答疑课集中讲解,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针对性讲评。作业加油站: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录制微课进行详细讲解,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统整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不再是单一的作业,而是融于教学环节,拓展生活实践、创造性学习、生活化体验、团队协作,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生长。将作业设计作为教师备课、教研的重要环节,这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践行“五育并举”、推动“双减”工作走向深入的体现,也是学校“分层、多元、融合”作业设计理念的印证。

      我们学校的思考与实践还很浅显,今后将一如既往在教研室专业引领下,扎实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不懈实践、渐进提升,探索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轻作业负担,打破当前作业机械、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性、创意性等问题,切实达到“减量不减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