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讨说法的好爸爸变成出手伤人的暴徒:我们都可能掉进南京鲁医生的陷阱…

编者荐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妈妈大学——积极推进原创作品创作,为三万妈妈粉丝推送最具正能量、最有营养的优秀图文。

作者 | 王耳朵

来源 |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为孩子讨说法的好爸爸变成出手伤人的暴徒:我们都可能掉进南京鲁医生的陷阱…

南京鲁医生掌掴幼童殴打老人事件,几次反转。

一开始,只是两个5岁小孩之间的矛盾。

鲁医生的儿子小鲁和唐某的儿子航航,二人同龄,住同一个小区,还是幼儿园同班同学,平常关系要好,经常串门。

前天在幼儿园,两个孩子为了争抢玩具大打出手。

推搡之间,生气的航航用玩具尖端猛刺小鲁的头,把他的后脑勺划出一道血口,老师上去劝架,把孩子拉开。

被拉到一旁的航航气不过,又追回去打了小鲁两拳。



老师将情况告知双方家长后,冲突开始了。

鲁医生心疼孩子受伤,情绪激动地领着妻子和孩子跑到了对方家里,讨要说法。

航航父母不在南京,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一个2岁的妹妹。

进门时,航航爷爷态度很客气,招呼着一家三口去沙发上坐,还斥责航航:
“怎么能打好朋友呢,怎么能把别人头打破?”

视频里,航航爷爷还搬出一把椅子,示意鲁太太坐着说。

鲁太太推辞,小鲁就顺势坐了上去,航航也把自己的凳子搬到小鲁身边,两个孩子挨着坐,看起来已经和解了。


这时,鲁医生开始教育航航。
“第一,不能打人,知道吗?”
“第二,不能打别人头,知道吗?”
“第三,不能拿东西打人,听见了吗?”
此时,他态度冷静,讲的话也占理,见航航没反应,又用双手指了指耳朵,重复了一遍:“听得见吗?两个耳朵都听见了吗?”


航航还是不吭声,鲁医生突然伸手甩了一巴掌重重打在他脸上,咬牙切齿地嘶吼:“听见没有!”

原本坐着的航航被直接打翻在地,爷爷见状赶紧起身把孙子护在身后,指责鲁医生“你怎么能打小孩?”

鲁医生不依不饶,面红耳赤地吼着航航:“你还打不打人!”

爷爷护孙心切,争吵推搡之间,抄起塑料板凳砸向鲁医生和妻子。

被挡开后,接着又举起一把木椅准备再砸。

但刚举起来,就被冲过来的鲁医生推倒,老人家跌倒在地,骨折了。

随后,航航一家报警,舆情也跟着反转。



医院出具的伤情鉴定显示:

航航“面部挫伤、(左)外耳挫伤,听力不过关,但耳膜没有问题”,爷爷腿部骨折。



小事升级成全网争议的大事件,鲁家人全部社死。

航航妈妈发布小作文,说:

“作为家长我们在得知情况后已经第一时间带着孩子上门道歉了一次,晚上奶奶又到超市买了牛奶准备二次上门道歉”,结果对方打到她家去了。

舆论更是一边倒,讨伐鲁医生得理不饶人,暴力殴打孩子“太变态”。



但后来@澎湃新闻 去采访,又反转了。

航航一家根本没去道歉,买牛奶的证据也拿不出来,航航妈妈又改口道:


“在我们还未上门道歉前,对方先来到家里动手打人。”

但这些细节,都被鲁医生以暴制暴的行为掀起的情绪覆盖了。

他打人了,并且打的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

那么多人骂他,人肉他,全家没有一刻安宁。

如今他人被刑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工作也悬了。

尤其是妻子和年迈的母亲跑到航航家下跪,请求原谅,叫人心里不是滋味。



很多网友看完这接二连三的反转,都情绪复杂。既批判鲁医生打人的行为,又替他感到不值。

孩子被打,上门讨说法,没问题。

退一万步说,你动手了,和对方孩子父母起冲突,也有情可讲。

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对老人小孩动手。

那挥出去的一巴掌,看似是出了一口恶气,但也切断了自己的后路。

把自己从一个有情可讲、有理可论的占理者,变成了理亏的肇事者。

搭进去几十年的生活、工作、名誉,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一巴掌,把全家都拖进了深渊。



被冲动惩罚的鲁医生,和几个月前的深圳宾利女车主很像。

起因是住在某豪宅小区的女业主,控诉自己的车位被人霸占了一个月,忍无可忍,讨要说法。

本来,她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拿着车位合同去质问对方,去找开发商和物业理论,哪怕对簿公堂。

但她偏偏选择了下下策,不顾形象不顾体面地当众发飙,跟人斗气。

围观群众劝她,“多大的事儿”。

她满腔愤怒,以至于气昏了头脑,一句句口无遮拦地威胁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
“把我的宾利开过来,堵上去!我家他妈有50台宾利,一个月不用,就堵在这里,给我堵死!”

“我老公是体制内的张书记,把xx新闻给我叫来,把xx卫视给我叫来,请市长到这儿来!”


嚣张跋扈的样子被拍下来发到网上,引起热议。

一个高调又低素质的富豪,外加一个开得起宾利的公职人员,正中舆论靶心。

人人都想通过蛛丝马迹去找到其腐败的证据,却忽视了她为何至此。



结果呢?

一个维权的人,在网上被扒了个底朝天。

50辆宾利是假的,“老公”只是没领证的男朋友,最后迫于舆论压力,向大众道歉,日子变得不再好过。

论是非曲直,明明在这件事上她是占理的那个,最后却被自己的一腔愤怒反噬。



宁波大学一位老师,在朋友圈发文。

对单位一女同事因照顾孩子、照顾家庭等原因,让他承担额外工作量,进行人身攻击,诅咒她“该被先奸后杀,再奸再杀”。

其情绪之激烈,用词之狠毒,在网上迅速发酵。

人们理所当然地忽视了事情的起因,转而攻击他“厌女”,“不配为人师表”。

如此热度,宁波大学自然也关注到了,给出“解除聘用关系”的声明。

而他本人被迫公开道歉,丢了工作,又声名狼藉。



还有一个奔驰车主自述,下雨天,他开车和违规转向的电动车擦碰。

他见车只是擦伤,自己不是过错方,便想着小事化了私了算了。

对方却不领情,咄咄逼人骂他“开车不长眼”,“有几个臭钱了不起。”

他被激得发起脾气,从后备厢抄起一根球棍对着摩托车就砸了上去。

事儿越闹越大,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知头尾的看客们纷纷指责他“仗势欺人,开豪车的欺负个骑摩托的”。

原本占理的事情,现在理亏得无处诉说,转到交警队后被罚得也够狠。



看过一个名词,“情绪定律”:

别以为事实和逻辑天下无敌,它们赢不了情绪。

情绪一上头,什么逻辑和事实都甘拜下风,最后冲动之下,必然祸不单行。

想起两年前,浙江的林建厦杀人案。

他的女儿和9岁的同班同学发生口角,无意之中,对方打中了他女儿的眼睛。

得知此事后,林建厦心生怨恨。

他要求对方公开道歉,但男孩没有。

冲动之下,他带刀进入校园,把男孩诓骗进男厕所,将其残忍杀害。

最高院最终裁定,判处林建厦死刑。

南京的鲁医生没走到这一步,是不幸中的万幸。



作家林曦讲过一个教育故事:

孩子8岁,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回家后嚎啕大哭。

我问他:“你很委屈,很生气吗?”

孩子说:“嗯,我讨厌他,我要报仇。”

我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需要我帮忙吗?”

那段时间孩子痴迷古装剧,说:“我要找根棍子,这样他就打不过我了。不行,我要像电视剧里一样,用剑刺他。”

“好,这样很解气,爸爸去帮你准备一下。”说完我上了楼,孩子的哭声也越来越小。

过了会,孩子看他抱着衣服和被子下楼,一脸不解地问:“爸爸,你不是去拿棍子了吗?怎么拿这么多衣服?”

我反问他:“那你决定用什么了吗?如果用棍子呢,那你会被带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一个月,带几件衣服换洗;

但如果是用剑的话,那可能要长时间住在那了,肯定要给你准备被子啊。”

孩子一听,脸红着说:“真的会这样吗?”

我认真地看着他:“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是这样的。”

“那我们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气吗?”
“其实我也有错,我不生气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还是支持你。”

事后,林曦和儿子说了一句话: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往最坏的结果去想一想,如果你无法承受这个最坏的结果,就一定不要去做这件事。”

这个故事,讲给鲁某某事件里的两个小朋友听,也给成年的父母提个醒。

鸡蛋和石头相碰,人们会理所当然地站在鸡蛋那一边,同情弱者是人性使然。

很多时候,本来占理的事情会因为你的强势和咄咄逼人,加剧矛盾触发“祸不单行”,让人反向站队。

还是那句话: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往最坏的结果去想一想,如果你无法承受这个最坏的结果,就一定不要去做这件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