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应从哪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应从哪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有人存在,就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在学校时,我们要和同学及老师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交际能力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地指出: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课程标准指出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交际能力要达到的程度。我们都知道,交际能力的好坏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败。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必须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培养。


一 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水平往往标志着交际的水平。语言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但是,要想小学生做到以上这几点,是非常不易的。那么,如何在长期的教学中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的。

(一)     图文结合,激趣阅读和表达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发展,培养重点是图文结合,激趣阅读和表达。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图画都具有一定的编排目的,体现了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而且它们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我根据这些插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激起学生阅读欲望,在阅读中掌握大量的字、词、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言,去交流,去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如此长期培养,一边阅读一边激趣表达,学生的语言语汇就会慢慢丰富,而且说话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如教学二年级《难忘的一天》一文时,学生对“邓小平爷爷关心少年儿童的学习”这一深刻思想内涵的认识比较模糊。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图片,进行课外学习了解。上课时再结合多媒体插图进一步了解邓小平爷爷一生平凡而高尚的事迹,并从这些事迹中体会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比较深刻的道理与形象具体的图画联系在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说话欲望自然会被唤起。当他们带着感情深情阅读这篇文章后,他们心中想要表达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和爱戴的愿望就会强烈。如果给时间给他们,你会为他们的表达惊叹。这样,学生不仅语言得到发展,而且说话能力也在他们的表达中不断得到提高。

我们从学生平时描述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观察是细致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这种看图阅读和看图说话训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反复阅读品味,个性语言表达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发展,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反复阅读品味,个性语言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效的阅读及对话会创造出精彩的课堂。中高年级的阅读量在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等等在不断的积累与丰富,同时口语交际的要求也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个阶段的教学,重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学会自我阅读,不断给自己增加阅读量,要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丰富和积累词汇,为说话交流打好基础。而学生在文本对话中又是怎样去感悟奇妙语言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课文中重点部分和关键语句反复阅读、体会、揣摩、品味。方法有:抓“题眼”,去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过渡句段、重点难点,去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布局谋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拟人、反问等特殊表达形式的语句,去体会特色表达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差别;抓精彩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去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准确精妙;抓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去感悟句意,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抓刻画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及情感变化的线索,去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及句子,来丰富学生的语言语汇。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金色的鱼钩》这课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先找出重点的字、词、句,细细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出作者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深深的打动故事。重点词句如:(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2)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送不到”是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老班长找到这么点吃的很不容易,而且知道老班长把找到的这点儿吃的东西都给了病员,自己吞咽剩下的鱼骨充饥。“铅块”、“千斤重”,准确地反映了“我”此时此刻不忍心喝下鱼汤的沉重心情。准确地形容出了“我”心情沉重的程度。这“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老班长留下的鱼钩极其普通、简单,是用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的。但人们一看到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就会想到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的动人故事,体会到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所以说,这个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语句进行反复诵读、对话和思辨,能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对话中体现出个性化的理解。在这基础上可要求学生根据心中的共鸣,在语言上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口语交际,准确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悟、感情。和别人有区别,而不是人云亦云,没有个性,没有特色。因此,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与学生进行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感受,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

(三)模仿交流,迁移表达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大量采用模仿交流,迁移表达内容。为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灵活性,课堂上,我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的迁移点,让学生从文中悟出说写规律,从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纷呈的语言表达变得有章可循。

教学中,我注意借助课文中特殊的语言形式,精心为学生设计说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威尼斯的小艇 》一文时,可让学生练习用“有点像……像……仿佛……”“他总能……他总能……还能……”句式练习说话,让学生学会动静结合地表达,并掌握排比句式的用法。教学《长城》一文时,可让学生按“站在……看着……扶着……很自然地想起……”的句式练习说话,指导学生按“所见—所闻—所感”顺序连贯有序地表达。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训练要体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

学生从低年级最简单的训练内容,如仿词、造句、换词、仿说句子,到中年级稍难一些的常用句式、构段方式、仿写片段的练习,再到高年级模仿整篇文章的结构、叙述说明的方法练习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阅读兴趣提高了,想象丰富了,表达能力也会实现由简单的操作到复杂的模拟迁移和创造,提高了语言表现力的同时,他们的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口语交际能力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情境体验,拓展语言表达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生动的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语言兴趣,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隐含着作者的灵性思维,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读说写结合点。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文本,创设语言表达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鼓励思维的创新。如教学《藏戏》一文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想象拓展训练:“藏戏,是怎样的戏种?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是什么原因?藏戏为什么要戴面具?》”让学生角色互换,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藏戏的来历和传说,这样就为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提供了一个素材基础。通过这些拓展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绪能够自由飞翔,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也精彩纷呈。

丰富的语言培养和发展,离不开语文课堂的训练,离不开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多读,多感悟,多想像,在实际生活中多实践,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想用语言表达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的水平就能较快提高并达到一定的高度。

二、说话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说话是交际的重要手段。光有丰富的语法语汇,而不开口说话,也是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口语交际重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思维能力,能有条理的表达和交流。这就必须加强说话训练。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话训练的培养。

(一)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   

随着社会生存的需要,人们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不再处于自身狭小的世界,而更多地走向外界,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进行交流。那么,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无障碍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通用一种语言,即普通话。各地孩子一出生所接受的语言教育就是本地方言。在孩子语言形成时期,没有受到此方面的熏陶,基础薄弱,这就出现了孩子在校期间不会用普通话交流,即使用到,也不流畅,甚至夹杂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导致孩子缺乏自信,从而导致口语表达能力差。更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话,害怕同学老师笑话自己。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大力提倡和推广普通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最崇敬和爱戴自己的老师,教师可用自己的模范性来影响和感染学生,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课堂或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还应该表现在日常生活以及平时与同事之间的对话中。另外,要让学生采取自律或他律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说普通话,并对普通话表达好的同学适时给予表扬或奖励。我坚信,通过长达六年的小学阶段的培养,学生只要人人说普通话,时时说普通话,那么他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定会有所提高。这样他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强,良性循环,他就会敢于说普通话,热爱说普通话。这对于他在今后的交际中能够流畅地表达,是个良好的开端。

(二)克服羞怯自卑,开口说话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决定的。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帮助他们克服羞怯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丢弃“感觉说得不如别人”、“说错了怕别人笑话”的思想,树立自信。

面对容易羞怯的孩子,教师可以耐心等待,多给孩子准备的时间;多和孩子说话,采用多鼓励,多表扬。平常鼓励他多和同学们活动,在活动中就会有交流的必要,在交流中就会有发展。长期下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就会提高,自卑心理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从而变得自爱、自信。我们知道,“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只有孩子信心十足的时候,才是口语表达最佳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平常上课时就多让他们阅读,多提问,多表扬,这样长期下来,相信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话语幽默感人。作教师的,千万不能打击孩子,“你说话这样难听。”“说句话都不流畅。”这样的话千万不能出口。“信心是最有力的源泉。”当孩子有了信心,不要说说话,就是学习也会提高很快!

 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克服羞怯自卑的心理。平时多给羞怯自卑的孩子以特别的关注。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只有自信才是成功的基石。

(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培养孩子说话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个性与能力的形成,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家长们更多的时间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忽视孩子说话能力的培养。甚至部分家长思想认识有误,觉得培养孩子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淡化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要引起家长对孩子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教师可以建议让家长在任何场合,适时抓住各种各样的机会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鼓励,也让孩子对下一次的交流对话充满期待。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去办力所能及的事,在办事中锻炼说话,在交往中提高说话能力。

(四)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确保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师对言语发展过程进行指导的方法之一,就在于恰当地选择材料和创设说话的情境,以促使学生沿着言语发展的阶段不断上升。”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口语表达的状态。如在课堂上怎样提问,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课后的交往中,怎样和同学说话,怎样和老师交流等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可举行分角色朗读,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形式,来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学生在这些愉悦的活动中,就会考虑怎样去组织语言,怎样表达才清楚,怎样表达才幽默,才吸引人。这样,他们就会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同,从而增加自信心,说话更流畅,表达更完整。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总之,小学语文学习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任重道远的,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口语交际这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中,它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教师要考虑从以上各方面去设计,怎么样才能有利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更要倡导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出在交际上没有障碍的社会的人。也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会更加流畅完美。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前进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