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新高考、高中课改培训讲座《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理论基础、组织与实施策略》
2022年11月11日,姚世敏为广西自治区河池市新高考、高中课改培训班的147位高中学校领导和教师作题为《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理论基础、组织与实施策略》的培训讲座。
【标志】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正式拉开了新高考的序幕。
【核心】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自主权(学科、考试、报考)。
【意义】对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稳步推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综合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做了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节奏】同年将浙江和上海作为首批新高改改革试点,启动了新高考模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考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第一个问题,要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目前社会在变、时代在变、科技在变。我们要去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变化,也要更新孩子的知识结构。因此,今天我们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考出很高的分数,但是他们本身是缺乏社会竞争能力的,同时也是无法适应社会对创新的要求的。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推进科学选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中国的大学现在有2600多所,都是用一张试卷,通过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因此,我们只有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选才体系,实行多元评价。
第三个问题,推动高考改革还要解决高考公平。
高考改革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专业、透明、公正的高考招生制度。新高考改革,最终应指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新高考倒逼生涯规教育成“刚需”
新高考最大的特点是“选择”——
学生学什么科目要选择;
学习方式要选择;
大学的专业方向要选择;
今后从事的职业和事业要选择。
学校层面需要做好的功课:课程规划科学实用、选课走班管理机制、多元发展因势利导、生涯规划提前介入、导师制的优势加持、评价导向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