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要怎么衔接

幼小衔接要怎么衔接

幼小衔接要怎么衔接

幼小衔接主要是着力培养幼儿入学后所需要的能力,探索这些能力的构成因素;着力培养构成这些能力的萌芽,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在谈论怎么接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明确: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入学,而是培养萌芽,强调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在入学时达到小学的起跑线,切不可揠苗助长。

1、做好心理疏导,保护好孩子的入学兴趣和信心

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是在家长和老师的不断认可中、不断鼓励中获得动力的。因此我们要尽量从正面入手给孩子讲讲学校吸引人的地方、学习的乐趣,帮助孩子提前建立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的熟悉感。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校园附近转一转,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看小学校的大门、教室、操场、操场上的玩具,欣赏欣赏宣传栏里小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等等,让孩子对学校产生向往之情。可以找一个同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孩子,和他成为好朋友,解除孩子的不安情绪。在带孩子报名、报道的时候多和老师交流,给孩子一个感觉,原来妈妈和老师很熟悉。这样,孩子就会产生一定的安全感。当然,除了这些还不够,现在的孩子都很娇惯,都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还必须教孩子学会宽容和谦让,建立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小朋友有礼貌,友好相处,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尊敬老师并主动接近他们如果他能够成为一个深受别人欢迎的人,他就能够很快融入新的集体。

2、增强规则意识,重视习惯培养

所谓习惯,就是一种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好的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良好的习惯是入小学必备的素质,所以在确定学前班的教育目标中。明确规定要养成幼儿各种良好的习惯。如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听讲习惯、认真、细心、有序的习惯规则意识,即理解学校各种规则,如不迟到,上课注意听讲,不乱动认识到老师让做的事情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认真完成作业、预习和复习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爱惜和保管好自己的东西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学习自我管理,例如穿衣,洗漱,增减衣服,整理书包和文具等

3、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分别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一环,我认为要顺利实现这一过渡,应让幼儿园、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主动适应儿童生活、系统发展的渐变规律,注重其发展的连续性。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应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近期目标可以帮助儿童顺利过渡远期目标儿童一生的成长打下此阶段应有的全面素质基础。

幼儿园方面:

在幼儿成长的每个年龄段确立分层目标,并在整个幼儿教育期逐渐完成。具体如下:

①要加强与小学联系,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向幼儿进行学做小学生的教育,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向小学递交《幼儿成长跟踪记实册》。这是一本从幼儿入园就开始记载的.细致、经常化地反映幼儿体、智、德、美及个性发展的记实资料,可供小学一年级教师参考。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环境,参观一年级小学生上课,参加小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以帮助幼儿认识入学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较高的要求,了解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各种行动规则,使之克服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的心理过渡,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组织多姿多彩的家长活动。可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座谈会、咨询活动、系列讲座等。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还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③适当调整大班下学期的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每节课可延长到35分钟,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持久性。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比重,以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如计算课,在让幼儿了解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多进行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进行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语言课应增加看图说话及说话绘图等方面的训练内容,以此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入学后的看图写话及看图作文等打下基础。也可模仿一年级的排座方法,两人用一张课桌,,但切忌把小学的教学搬进幼儿园,把衔接变成幼儿提前上学,那就明显违反过渡期幼儿教育特点。

家长方面:

①在幼儿刚入园时就对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加以培养。这样的渐进式衔接教育,当然可以取得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效果,但也存在目的不够明朗,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难以取得强化式的衔接教育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末期生活中的突击衔接也是不可或缺的,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②大班后期,应逐渐把握笔姿式、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项活动,如绘画的握笔方式与坐姿、幼儿自己名字的书写、看书的方法等;在认识文具之后,可让幼儿准备常用的文具,养成独立整理文具盒与书包的习惯,以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增强其积极乐学的情绪。

小学方面

①为幼小衔接提供良好的环境,一年级应进行室内墙壁美化,使新生一入学就有一种置身于快乐的环境,轻松学知识的氛围。还可组织小学低年级老师到幼儿园观摩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及衔接过程中幼儿园的思路与做法,以便一年级新生到校后有的放矢。

②应注意把握对初入学儿童的要求。例如,每节课可以先上35分钟,在一学期内逐渐过渡到40分钟,也可以在40分钟的课内安排5分钟左右的课中趣味活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具学具的运用、教学环境的布置都应当体现过渡的精神,比如增加活动课程,把唱游、体育锻炼、兴趣活动等列入课表;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符号和语言,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具学具的使用,减少单调的机械练习,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增加带游戏性质动手动脑的当堂练习;减少全班性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增加包括小组和个人的多种活动形式;注意环境布置的教育性等。这样做,才能有效培养了儿童的能力,才能达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③教师应经常教导新生遵守上课常规、作息时间、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引导他们比较一年级与幼儿园大班生活的不同,激发他们我已长大了、我要学知识的责任感。教师还可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儿歌,如常规歌、作息制度歌、读写要求歌等。经常吟诵,提醒其自觉执行。课外,宜多和学生在一起活动、聊天,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气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幼小衔接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是将之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不仅仅为了幼儿上小学,这只是一个近期目标而已。帮助幼儿为入小学做准备的最终目的,乃是为其适应终身学习做准备,不应急功近利,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及一年级教育的全过程。(江苏省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