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需要“幼小衔接”
本文2341字 | 建议阅读时间 4 分钟
“幼升小”,即幼儿园或学龄前儿童升小学的简称。近年来,武汉“幼升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龄儿童的数量与年俱增。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武汉市小学新生人数分别7.8万、8.6万和9.68万。而今年则突破10万大关,将有10.3万名新生入学。参考泡泡之前对政策的解读,尽管去年已有三个区采用“多校划片”对“学区房”降温,但面对庞大的基数,小学新生入学绝不是能够靠运气的,竞争越激烈,准备越须充分。
小编在搜集资料时发现,目前网络上有关幼小衔接内容,都强调了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知识的重要性,市面上的相关图书也都是以练字、做题为主要内容。家长们也都基本认同这样的入学准备。
的确,面对小学系统、充实的课程内容,幼儿园打下的相对零散而浅显的知识基础远远不够孩子们去衔接,如果不提前做好功课,到时候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很容易导致厌学心理。
不过家长们还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只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不一定就万无一失了,小编在某一年级新生家长群看到,妈妈们的交流多是围绕“孩子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怎么办”“回家不爱做作业怎么办?”诸如此类无关知识的行为习惯问题。有的家长甚至发现,记作业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个难题。菁菁妈妈就曾表示:
“开学之前,我专门买了一个特殊样式的笔记本让她记家庭作业。结果上学第一天,她在书包里没找到,随便扯了一张纸地把作业抄了下来,但是记得歪七扭八,也没有记全,她说找笔记本花了太长时间,最后她还没抄完老师就擦掉了。我有点吃惊,帮她把记事本找到,专门给它放在书包夹层,菁菁点头,表示记下了。第二天的作业,写在了笔记本上,却把作业的页数记错了,第三天交作业的时候才知道。真的太头疼了,各位家长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由此可见,幼小衔接的关键,既是知识内容上的,也是行为习惯上的,更是心理转变上的。同时,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幼升小”这一步是一个学段转变的过程,最需要走好的其实不是家长,而是孩子自身。生活环境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都需要孩子们亲身体验后去适应,进而去调整,只有在最开始很好地融入接受了这次转变,才能在学业上有所变现,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六年时光。下面,就让泡泡带各位家长一起从这些方面入手,帮孩子迈过幼小衔接的门槛。
以下,小编汇集了泡泡老师们在多年教学经验中,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后,总结出的影响孩子们适应幼小衔接的一些因素。
跟成年人一样,孩子们也必须尝试将他们每一次新的认知和体验,与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可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不确定性、恐惧和压力都会在孩子的大脑中产生不安全刺激,这会导致大脑被彻底封锁,使那些来自感官渠道的认知模式根本无法与已有的经验作比较。这样就无法学习新的东西,也不可能将其固定在大脑之中。这种刺激和由其引发的头脑混乱是巨大的,以至于那些己经学会的东西也无法被想起和运用。
比如:在考试或者面临压力时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状态。当大脑无法正常运转时,唯一还能起作用的就是那些很早就发育完成的,深深根植于大脑中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当没有其他办法时,这些模式就会被激活,比如,攻击(叫喊、打人),自我封闭(不想听任何东西,不想看任何东西,不想感觉任何东西,只是呆呆的,寻求同盟者)或者退却(屈服、隐藏自己或者中断联系)。如果一个孩子的心不定,他是没心思学习的。
有的孩子只能接收单个条件的指令。比如:小明有一只周身长着黑点,尾巴很短的白猫,请在下面图片中找出来。她会选择黑点白毛的那只猫,而不管它的尾巴长还是短;要么就选尾巴短短的那只,而不管他的皮毛花色。这个孩子如果现在上小学,她会因为听漏老师的讲课、看不懂题意,而学习困难。这个问题绝不是提前习字、做题能解决的问题。
上学一段时间后,小朋友需要从黑板上记录家庭作业内容。这个能力跟识字和写字有一定关联,但还与手眼协调性和视觉跟踪能力有关。作业要抬头看一眼黑板再低头看作业本,同时还得写,是个手眼脑协调的一个动作。如果没有较好的手眼协调性和视觉跟踪能力,抬头看黑板寻找字的速度慢,低头写字的速度慢,整个作业抄下来速度自然就慢了。
其实“协调性”的含义可以更广泛些,它包括大脑内部各个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大脑综合处理不同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时的协调性,大脑指挥躯体行动时的协调性,具体表现为脑、眼、耳、四肢、躯干等的协调性。
如果协调性发展不足,会影响孩子许多方面的发展。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迟缓、磨蹭,粗心大意,动手能力差,运动时笨拙、不平衡,胆小、敏感、易紧张,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足,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写字出格,偏旁部首颠倒,计算粗心,阅读多字、少字、串行等,这些问题对孩子的学习影响自不必多说。
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能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能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这是另一个“幼小衔接”(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
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应以上几点能力,找出孩子哪里有优势,哪里还有所欠缺,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根据知识储备、行为习惯以及心理转变这三点做好准备呢,今天的第二篇推送已经做了详细介绍~家长们也可以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