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润心,与爱同行——东山一中附属小学文心书社小组阅读分享(二)

以书润心 与爱同行

—东山一中附属小学文心书社小组阅读分享(二)


阅读,能增加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

阅读,能疏通灵魂经络,打开精神之窗

阅读,能接通彼此的岸,共筑幸福桥梁


有人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很多读过便忘记了,那我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读书多了,气质也随之改变着,从书中所得到的不同感悟,也在无形中让我显露在生活、工作和文字里。用我所读之书,以爱去感化学生,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和丰富,真正让自己的眼界变得更加辽阔。

以书润心,与爱同行——东山一中附属小学文心书社小组阅读分享(二)


看见孩子 满足成长的需要

——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有感


个人简介:

傅丽君,毕业于中国防卫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任东山一中附属小学数学教师,文心书社成员。教育理想: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以书润心,与爱同行——东山一中附属小学文心书社小组阅读分享(二)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闲暇时,我拜读了心理学家武志红一书《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感触颇多。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爱,需要被看见和理解,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对孩子来说,那就是最绝望的事情。无回应之地即绝境,身处绝境中的孩子,内心的黑暗是很难被驱散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看见和回应。“回应,像一缕光照亮了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到了被爱、被理解、被看见”,所有的孩子,都是透过他人的反应来看见自己,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通过别人与自己的互动获得存在感。在积极回应和被看见的环境之下,孩子才有机会成长为自己。


温暖回应  滋养纯真的内心


班上有位安静内向的小女生,每次大家一起做游戏的时候,她总是躲躲闪闪,不愿参与,为此我总是感到苦恼。在阅读完《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以后,我终于有了一些头绪。在一节课上我邀请大家一起玩“凑数找朋友”的游戏,这个游戏没有队形的限制,热情大胆的孩子们很快来到我身边和我一起做游戏,但这位女孩子即使有想过来一起参与玩游戏的想法 ,但还是选择站在一边望着大家。这样的情况在以前的游戏活动中也出现过,这一次我没有过分关注她,而是每次走到她面前时,会试图无意拉住她的手,虽然不到几秒的功夫就会从我手中滑落,但几轮游戏之后,突然发现她出现在了队伍里,站在我对面对我微笑,和同学们手拉手一起跳着,很开心。再一次开始游戏时,我主动走到她身边,用力握住她的手,带着她一起寻找数字朋友。

以书润心,与爱同行——东山一中附属小学文心书社小组阅读分享(二)

我们班还有个同学也是内向的性格,而且课堂上经常走神,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对班级里其他学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一次,在课上他又走神了,我知道他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关注。这次我按照书中得到的启示,没有当场点名他,我走到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他突然抬头用特别惊讶的表情看着我,我突然间发现了他是希望得到关注的。后来在与其父母的交流中,从多方面更深入地了解他,在这期间,只要他取得点滴进步,我都会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交流。在班级多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消除他自卑的心理,使他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在班内就让班委们多去帮助他,让他慢慢改正缺点。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去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现在我们班的这位同学可以说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孩子,只是缺乏我们老师的关注、家长的陪伴。相比之前,这位同学学习动力更足,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也更为融洽了。

以书润心,与爱同行——东山一中附属小学文心书社小组阅读分享(二)

 内向的孩子在集体中不如活跃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往往是被教师忽略的一个群体,他们怕“抛头露面”,但内心又渴望被关注,不过大张旗鼓的过分关注会让他们害羞甚至不知所措,他们更喜欢温和的、具体的方式来回应她们的期待。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因材施教,粗化“标准线”,内向性格的孩子本身就对自己标准高、要求严,孩子是“细线条”,教师就要“粗线条”一点,高关注会容易增加心理压力,一旦关注度降低,则导致心理产生较大的落差,从而影响情绪等等。同时教师应主动、耐心地关照他们、走近他们,多花时间在他们身上,在陪伴的过程中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人关注和在乎的。他们在获得安全感后便会更加大胆地参与游戏,更愿意表达,会越来越开放自己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



彼此守护 奔赴美好的征程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而珍贵的种子,需要得到我们正确、细心的浇灌和呵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还要看到孩子们内心的需求。如果只一味地对孩子们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和纠正,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变得紧张而疏远,而课堂上的行为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教师要做一个心灵的捕捉者,只有看见孩子,才能读懂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看见就是回应,回应会让他们感受到被爱和被重视。


爱的本能是微笑、点头和轻声细语,如果我们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肯定、关心和陪伴,让他们看到比起那些规矩和评价,我们更在意的是他们的感受,当孩子们感受到被看见和被重视,他们才会产生相应的信任和依赖。那么,在师生情感逐渐加深的过程中,行为问题也会慢慢消失。

我想,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外活动里,体现在游戏中,甚至连校园里流动的空气,都将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阳光和雨露。教育是一个互相成就的过程,当我们看见孩子的时候,也是看见自己的时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