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孩子不愿学数学怎么办?小数名师吴正宪、张齐华当面给您支招!
孩子不愿意学数学,学不好数学,难道真的是因为数学本身出了问题?晦涩、艰深、枯燥……未必吧,比如识别钱币、以物易物、分组游戏,这些同样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孩子们却能学得那么轻松、生动、有趣。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呢?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孩子是首先是人,鲜活的发展中的人。这意味着,孩子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接受知识、探索世界的欲望和特定方式,还意味着他们不完美,有缺陷,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等特点采用巧妙的、有效的、能激发孩子学习愿望的方式进行教学。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适合孩子的呢?这就要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兴趣上选取一个最佳平衡点,这是关键,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也是最难把握的。
值得庆贺的是,这个夏天会有高人指点,为大家答疑解惑!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小学数学班导师吴正宪、张齐华将在5天时间的研修学习、互动交流中与学员当面分享他们的理念、经验和方法。相信通过本次学习,每位学员都能受到指点和启发,找到适合自己地区、学校、班级和学生特点的途径、方法和答案。
5天时间里,两位导师为学员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系统深入,只要您来,一定收获满满!
下面,先让我们一睹为快两位导师的课程安排吧!
吴正宪:小学数学班导师,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点击可查看高清大图)
张齐华:小学数学班导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全国小学数学优课大赛获一等奖,参与苏教版数学国标本教材的编写。
(点击可查看高清大图)
吴正宪:
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
“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是具有双重价值取向的数学教育。“有营养”是从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来讲,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好吃”是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讲,要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学,就是他们想学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达到想学、爱学、学会、会学的目的,提升儿童的学习力。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呢?
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位儿童
我的“儿童观”想来想去就是两句话:一是“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儿童是具有丰富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生命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善待儿童,对每一个儿童保持期待,让他们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二是“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既是“有潜力”的,又具备“不成熟”的鲜明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儿童,开发儿童的潜能。同时,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所以教师要包容、悦纳儿童的错误,善于利用错误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儿童进步的新能源。
儿童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尊重、理解与善待。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想问题、做事情。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儿童的人格,有教无类是大爱;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是智慧。总之,好教师一定要懂得尊重每一位儿童的成长权利,这才是儿童教育的真谛!
让每一位儿童的发展“可能”真正实现
儿童是有潜力的人,他们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带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来到学校,都有机会将自己发展的“可能”变成现实。儿童是一个个等待点燃且充满能量的火把,一旦被点燃,将发出耀眼的光彩,闪现出夺目的光辉。所以,我们要做给儿童机会、等待他们成长的教师。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对此,我没有异议,但总想补充一句:“成功亦是成功之母。”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智慧、才干发挥出来,将“可能”变成现实。
自信心是人前进的动力。教师要满怀热情地爱护学生的自信心,竭尽全力保护他们想学习、爱学习的愿望。教师要精心策划,帮助学生设计成功,勇敢地走向成功,不断地追求成功。只要敢于碰撞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就能擦出自信的火花。“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成功的体验会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成为不断进取的“加油站”。当儿童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酿造的自信,对其新成绩的取得会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取得成功。
“教书育人”是儿童数学教育之本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幸福,是为了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育之本,是教育之魂,必须成为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
我曾鲜明地提出了“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的主张,将数学教学由单纯的数学学科走向丰富的数学教育,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一主张提出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继而,我又再次追问:“如何在具体的数学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
慢慢地,一个清晰的路径呈现在我的面前:用心挖掘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育人潜能,使育人孕育在儿童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我认为,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迪智慧、丰富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数学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教育过程。因此,我明确地提出了“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烙下五颗数学的印”,即诚实守信学做真人、遵守规则按规律办事、坚守责任用心做事、拥有毅力不怕困难、善于反思用于自省,从而让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健全人格完善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正是在这样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我的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不断完善,也丰富了儿童数学学习的理论内涵“儿童学习理论”,找到了创造儿童喜爱的教学教育途径——读懂儿童、读懂数学、读懂教育,确立了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
张齐华:
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尽管“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对我而言,别人没走过或走过的人极少的路,便是捷径。
尽管我教数学,但从踏上讲台的第一个年头起便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先是师从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张兴华,对文科的喜爱受其影响颇深。后又在机缘巧合下与小语界俗称“诗意王子”的周益民老师结识,再后来于漪、李吉林、魏书生、钱梦龙、于永正、窦桂梅、孙双金、王崧舟等一大批小语、中语界大咖又渐渐走进了我的视线。
如今,十年过去了,受这些语文界人的思想影响,我的数学课堂在不经意间竟透射出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人文气质和思想火光,想来真是奇妙。于是,我不得不重新掂量师父张兴华一直以来对我的教诲:一个好的老师必定是文理相通的。理科教师一旦缺少了文的滋养和艺的陶冶,其所能达到的高度必定有限。现在想来,诚哉如斯!
事物总是普遍联系的,对文科的关注无形之中又影响了我随后多年的阅读兴趣和选择。师父张兴华最初为我开出的数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无疑是专业阅读中的必修课,但除此之外,我还是自选了大量文科类书籍阅读、学习。
师父为此还专门找我谈过,并郑重指出我在学科理论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方面的欠缺,进而提出,唯有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有一个通透的把握,未来的实践与研究才能真正实现驾轻就熟。言之凿凿,也尽在理!
但我兴趣所指,非意志所能左右。偏偏在数学之外,哲学、美学、历史、经济、政治、文学等领域的杂书,渐渐成为我床头、书桌上的常备之物。于是,钱理群、李泽厚、周国平、傅国涌、朱学勤、林达、肖雪彗、丁东……一大批历史人文学者的思想和观念开始逐渐将我占据,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现在。
坦率地讲,最初,连我自己都对这样的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心存疑虑:理科教学与价值判断基本无关,阅读这样的书籍能对我的专业成长形成积极良性的影响吗?但这一顾虑很快便被打消了。当狭窄的学科教学一旦被置于“人的教育”这一开阔、宏大的背景上,当我对学科教学的理解因为有了思想的滋润而变得更加通透和有力时,我才渐渐明白:教育从来就不是学科教学的简单相加,一个能够对外部世界和内在人性准确把握和洞悉的个体,在某种意义上比一个具备优秀教学技艺的人,对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要想真正梳理清楚文对理的影响和价值恐非易事。但自起,我能够从数以百千计的数学教育命题中单单相中“数学文化”作为自己未来的主攻方向,谁又能说,此间真无任何瓜葛?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丰富的人文性对我来说是一种滋养。这种滋养,使我开始重新思考数学的本质、数学的人文价值以及数学在人的发展上所具备的可能意义等问题。
当然,当理性的认识回到实践本身,问题远非想像的那么简单。,我的一节课《走进圆的世界》以美仑美奂的画面、诗情画意的语言以及悠扬抒情的音乐而博得了一片叫好声,但师父给了我当头棒喝:“一堂好的数学课,真正打动人心的,还应该是数学本身的魅力和力量。而数学所能够呈现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也只能由此去获得!”
由此,我逐渐意识到,数学文化不应该只是数学与文化的简单叠加,数学课堂的文化魅力,也一定不是人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在数学学科中的添加。只有重新认识数学的真谛,并真正开掘出数学对人的发展所具备的“文以化之”的功能,数学文化的价值才会真正在实践中得以呈现。
也就是说,知识、技能与方法已不再是数学教学的全部。让学生领略数学学科形式化体系背后的丰富内涵,触摸冰冷数学符号背后的火热思考,还原数学学科干净而冷峻的美,让学生在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数学思维形式中游弋……才是数学课堂中更加高远的追求,也是真正的数学文化意义与价值所在。
未来的数学文化探索之路还很长,但既然做了选择,我便会义无反顾地走向去。毕竟这是一条独特的路,走的人不多,所以坚持才显得更有意义。
同时,我有一言送给大家: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走,当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资质时,请选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的路,那或许会是一条成长捷径。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
学员召集令
这里是河南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营!
这里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起跑线!
这里有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做导师!
这里有河南最美教师、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中原名师做同学!
这里,是河南教师成长学院!
2018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开始招生!更多班级详情、课程详情请点击↓↓↓
学员要求:有志于专业发展、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的教师。
开课时间:2018年7月20日报到,21日至25日上课,26日返程。
学院地址:河南教师成长学院长垣校区(长垣县第一初级中学)。
住宿安排:全程封闭式管理,食宿在学校。
班级规模:初中语文2个班,初中数学1个班,初中英语1个班,小学语文2个班,小学数学2个班,班主任班1个班,课题研究班1个班,共10个班,每班限招70位学员,额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