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1.徐继畬曾说:“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他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掠夺工业原料
B.割占中国领土
C.进行资本输出
D.抢占商品市场
2.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写道:“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材料反映的历史
事件是( )
A. 英国军队攻陷了浙江定海
B.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暴行
C.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英国军队长期占领广州城
3.“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破灭的根源是( )
A. 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 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
C.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 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5.下图是一张历史照片,拍摄的是近代某次战争中,日军在山东荣城登陆并向威海卫进发的历史场景,据此推测,与这张照片相关的历史信息是( )
A.引发了甲午中日战争
B.导致了北洋水师覆没
C.酿成了旅顺屠杀惨案
D.遭到了义和团的阻击
6.“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19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下列属于该变法内容的是( )
A. 废除科举制
B. 设立京师大学堂
C. 创办福州船政局
D. 颁布剪辫法令
7.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8.吴玉章曾作挽诗:“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他悼念的是( )
A.邹容
B.谭嗣同
C.黄兴
D.陈天华
9.下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 师夷长技
B. 国家统一
C. 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
10.1916年以后,中国各省份因中央政权的软弱而觅得更大的自治空间,在地方实力派的掌控下,对中央号令或阳奉阴违,或干脆不予置理,中央再难以控制地方。这说明中国( )
A. 民族危机严重
B. 经济发展受阻
C. 思想的近代化
D. 军阀割据纷争
11.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本来学习的不是文学专业,但最后却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这种现象在留日学生中尤为明显,鲁迅“弃医从文”就是典型。其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革命需要广泛参与
B. 日本文学创作氛围浓厚
C. 经济不景气致就业艰难
D.文学可以推动社会变革
12.下列一组图片共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13.20世纪初“资本家”一词极少使用,1919年前后,“资本家”与“劳动者”在《新青年》成为高频词汇。该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
A. 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B.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 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14.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15.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世人对武汉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钟南山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从中国近代史角度看,下列历史事件中,见证了武汉是座英雄城市的有( ) ①辛亥革命首发地 ② 八七会议 ③ 平型关大捷 ④武汉会战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16.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诞生的时代背景是( )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基本胜利
B. 北伐军胜利进军
C.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7.“三五年十月,新旅团旗扬,十二个小儿童,勇赴国难,离别爹娘……”这曲《新旅赞歌》讴歌了淮安的一群小学生于1935年奔赴全国进行爱国救亡宣传的感人事迹。这群小学生“离别爹娘”的时代背景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日本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D. 大小军阀混战,割据纷争
18.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
19.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双方鏖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消灭敌人精锐部队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的名称和指挥者是( )
A.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B.百团大战、彭德怀
C.平型关战斗、林彪
D.淞沪会战、蒋介石
20.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1.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C. 1936年,日本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D.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22.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 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取民主”
C.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D.“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23.“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就集中8个兵团及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80万人,我军出动兵员60万,在豫皖苏边区,展开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这位老兵的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24. 清末的一位状元在担任实业总长时给各省的电文中指出:“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这位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其兴国之梦。他的“兴国之梦”是( )
A. 变法图强B. 民主共和C. 民主科学D. 实业救国
25.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人刘大鹏听到北京传来的消息后,在日记中写道:“……士心涣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子弟为之,世变至此,殊可畏惧。”据此判断,该“消息”是( )
A. 帝制终结
B. 举办洋务
C. 废除科举
D. 民国建立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的回忆文章
材料三 1901年,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向列强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二中“订得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该条约中什么内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危害最大?
材料三中清政府最终与列强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27.(14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昌起义前,中共掌握的武装力量迫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威胁,转战南昌,整编成一支新型军队,旗为国民革命旗,军为国民革命军。1927年8月1日,一声枪响划破南昌城寂静的夜空,起义军全歼守敌,占领南昌城。南昌起义日——八一,成为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材料二 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
材料三 看一个党是否成熟,还要看它能否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曾给予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不少有益的帮助;……长征途中,我们党与共产国际的电台联系中断了,中国革命的许多实际问题,只有靠中国同志自己来解决。
(1)列举南昌起义的一位领导者,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昌起义的意义。
(2)据材料二回答,毛泽东选择的“乡下”在哪里?“到乡下去”的结果如何?
(3)写出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具有转折点的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重大意义?
28. (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民间小调
材料二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1)材料一描述的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的影响?
(2)材料二中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的组织者是谁?
(3)材料二这一事件最终得到了和平解决,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9. (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冠,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三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这场战争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哪次战役?
(2)材料二中的诗歌是对哪次战役的描述?这次战役重大战果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我党能够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
答案:
1——5 DBBCB
6——10 BCADD
11——15 DCBCB
16——20 BCCAB
21——25 DBCDC
26.(12分)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3分)
(2)《马关条约》;(1分)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分)
(3)《辛丑条约》;(1分)
危害: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
(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4分,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27.(14分)
(1)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2分,答出其中两位即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2分)
(2)井冈山;(2分)
结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
(3)遵义会议;(2分)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分)
28. (12分)
(1)九一八事变;(1分)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3分)
(2)西安事变;(2分)张学良;杨虎城。(2分)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