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重要知识点总结,收藏有备无患!











要知道明年你们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拔性考试——中考,所以,这一年的时间都是很宝贵了。不想落后他人,预习复习工作都得做到位。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初三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重要知识点总结,收藏有备无患!









九年级语文上册
《智取生辰纲》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卒年均不详。名子安,字彦端,号耐庵。曾在钱塘为官,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书。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课文主题】
本文对杨志与老都管、两个虞候及众军汉之间的矛盾和杨志与晁盖一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急躁、见识过人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晁盖、吴用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讴歌了他们的智慧、胆识和协作一致的精神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 1—4 ):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汉之间的矛盾,为下文生辰纲被劫作铺垫
第二部分( 5—12 ):写吴用等人与杨志斗智斗勇,最终智取生辰纲。
【理解词义】
1、趱行:赶路
2、干系:责任
3、恁地:这样地,如此
4、怨怅:怨恨
5、兀的:怎么
6、兀自:尚且,还
7、逞辩:卖弄口舌
8、窥望:暗中观察
9、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10、聒噪: 声音杂乱;吵闹;文中的意思是打扰,对不起
11、死心塌地: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问题解疑】
1、“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杨志的粗暴蛮横,惟恐有闪失,对部下非打即骂。这种粗暴的态度必然会让军汉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为下文杨志与众军汉的矛盾激化埋下伏笔。
2、文中第2自然段是如何写众人对杨志的不满的?写这些有何作用? 
“搬口”,而老都管则也是“心内自恼他”,众人的表现虽不同,但埋怨对象却一致。众人对杨志的不满,表明杨志一行人已失去了内部的团结,黄泥冈“生辰纲”被劫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同时,这也预示了矛盾必然会被激化,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3、第2段中,“跳起来喝道”“大骂道”“拿了藤条要打”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运用了动作描写。这一番动作上的形象刻画,生动地再现了杨志粗暴、野蛮的个性和当时急躁的心态,进一步激化了一行人内部的矛盾。
4、“六个人脱……拿一条朴刀。”为什么要如此写晃盖等人出场的情况? 
这是晁盖等人的第一次出场,他们扮作商人,把自己放在暗处,摆出一副不容置疑的模样,让对手放松警惕,同时因为天热脱得赤条条的,既照应了前文,也为下文口渴喝酒,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从而成功地劫取生辰纲。


5、第7自然段,写卖酒人的唱词有怎样的作用? 
第⑦段卖酒人的唱词,目的在于吸引众军汉的注意力,好卖酒行计。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照应了前文杨志所说的“如今 须不比太平时节”。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
6、白胜“不卖酒”的情节,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包含两层含义:表面上是说杨志说话刻薄,在生意人面前说人家的酒里下了药,这如同打人的脸。白胜装着很生气,做足了“生意人”的样子;实质上白胜“不卖酒”是对杨志等人的“欲擒故纵”,他的目的是为了打消杨志的猜疑和顾忌,他的“不卖”是为了“卖”。这样安排情节,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更进了一步。
7、“饶酒”这个细节中“饶”“劈手”“倾”“盖”“丢”等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再来“饶”一瓢吃,目的在于麻痹杨志等人,让他们觉得酒是没有问题的,好来中计买酒。“劈手”“倾”是为了向酒里倒蒙汗药。“盖”“丢”体现了生意人的特征和对偷酒的不满,这些是做给杨志等人看的,丝毫不露破绽,显然是经过周密计划的。这是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同时也紧扣题目中的“智”。
8、第10自然段,白胜“唱着山歌”与前面的唱山歌情节相似,含义一样吗?
“唱着山歌”照应前文,但此时唱山歌的含义和前面唱山歌的含义完全不同。前文主要为了引诱杨志等人上当,此处流露出计策得逞后的欢喜,表达了“卖酒的汉子”志得意满之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