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拆盲盒”式育儿吗?
\ | /
W
INTER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
在以往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发现了,大部分的家长呈现两种不同的育儿心态。
一种是拆盲盒式的
一种是放大镜式的
什么意思呢?
你可以想想拆盲盒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的?是不是很惊喜很期待?
你拿到放大镜的时候会怎么样?是不是会拿着放大镜四处地去找显眼的东西或者好奇的地方放大观察。
那现在我们试想一下哦,你面前的这个“东西”她/他就是你的孩子,用这两种心态(拆盲盒/放大)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2
一、盲盒式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有没有一类父母,常常会听到她分享“咦,我今天发现我的小孩说了一句……笑死我了,不知道他从哪里学会的。”“我的小孩今天看到我不舒服了,居然会学我老公端一杯水过来给我喝,还会摸摸我的头,像模像样的。”……
这类的父母常常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小孩儿身上新的语言、新的行为、新的技能。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这样的盲盒式心态你的感觉如何呢?
是不是特别棒,好像每天的生活都是充满期待的,不知道孩子在什么时间、会蹦出什么样的惊喜?
二、放大镜式
再观察一下我们身边有没有一类人常常盯着孩子的一个行为大惊小怪,比如:做作业的时候扭了一下屁股就开始大喊“你看,你就是闲不住”或是因为一个行为否定或遗忘了其他更多的行为。比如常见的做作业,坚持写了8分钟,最后1分钟玩笔,于是就变成了动来动去,最后定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和这样的父母待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觉得他的小孩好像很糟糕,好像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好像他哪儿哪儿都不好,做什么事情都很差?
3
那身为父母的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一定都想变成“盲盒式”地育儿吧?可是有时候会陷入“放大镜”放大孩子的缺点而不自知。
那我们来试试下面的办法吧:
4
第一步:深度深刻深入地在你在意的地方了解你的小孩
比如你特别在意做作业这件事情,那你先观察一下,在没有外在干扰的情况下,他自觉自主地专注的时间能多久?5分钟?8分钟?
在干扰的情况下,他自觉自主地专注的时间能多久?2分钟?3分钟?
客观认识以后,尝试接受他本来的样子,比如“原来我的小孩他只能做到坚持5分钟专注”
第二步:了解自己对在意的地方对小孩的期待
还是举例做作业这件事,我们希望他持续专注15分钟?20分钟?
第三步:给自己和小孩设定多久的时间让他从现状达到期待
比如:原来他只能5-8分钟,可是我希望他可以到20分钟,那我决定用三个月,每个月让他进步5分钟为目标。
如果孩子比较大了,可以和他分享我们的想目标和计划,一起努力。
第四步:和小孩一起努力,顺理成章“拆盲盒”
知道了目标,也和小孩沟通好了,那我们一起来用一个月的努力达到10分钟吧,第一周能坚持7分钟就很棒了,相信你,加油!
也许刚开始只能坚持5.5分钟,也可以给自己个“盲盒”奖励,哇你今天多了0.5分钟耶。
5
这样的方法是不是很简单,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能力,重点只是在于,我们是否能主动地把注意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愿我们一起拥有“拆盲盒”式的惊喜育儿。
PS:育儿是一件很难照搬照抄的难题,在做了500个左右的家庭指导后,我发现只要家长能拥有三样法宝,就能做自己的育儿老师,知道如何更有效的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