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需要学习】第七讲: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初中入学适应期


前   言

《爱需要学习——给父母的28堂心理课》由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专为幼儿园、中小学生家长开发设计的,是28位一线心理教师的暖心之作,课程内容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


本系列微课以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为依据,针对目前幼儿园、中小学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呈现,结合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为家长介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






第七讲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初中入学
适 应 期





本期主讲人:周维佳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区教坛新秀一等奖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X-21-359)



▲点击播放视频


《本期全文速览》

小升初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们将要面对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和新学科。在这个阶段,学习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不少家长把大部分的精力投注到孩子的学业成绩上,却忽略了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这期内容我们将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生活适应三个维度进行展开,来帮助孩子度过这一具有挑战的适应期。

 学业压力:
方法一:遵循规律,找到记忆法门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从学习后立刻开始的,也就是说学习结束后的当天是对抗遗忘的最佳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复习,以及和孩子创造更多的趣味记忆法,比如谐音法、联想法等等。

方法二:围绕四象限,合理安排时间


简而言之就是把生活中所有的事情按照“紧急”和“重要”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并将事情分成四大类。将需要优先解决的事情放在第一象限,将需要积累和依据计划推进的事情放在第二象限,将纯粹浪费时间的事情放在第三想象,将看似急迫但并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放在第四象限。

方法三:利用smart模型,制定有效目标


smart模型:S指目标要具体而不是一个愿望而已,M指目标可以量化或细化,A指目标是可实现的,R指目标是与现阶段的学习相关的,T指目标的完成是有时限的。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来帮助孩子去树立一个清晰的、可实现的、行动力强的目标。

 人际交往:
方法一:与老师相处多一点理解

作为家长可以试着以老师的角度向孩子阐述教育行为的原因,搭建起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桥梁,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老师的用心,鼓励并肯定孩子与老师沟通,消除对老师的畏惧感。

方法二:与同学相处多一点换位思考


在生活中可以和孩子多进行一些换位思考的训练,培养孩子与同学沟通的能力,对于重要的朋友要懂得维护和珍惜。但如果受到了他人的伤害,例如欺凌,也要给他们及时维护自己权利的勇气。

方法三:与异性相处多一点边界


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且必需的人际交往,鼓励孩子用自然的态度参加群体性男女生活动。在与异性单独交往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边界,如肢体的接触不宜过于亲近,语言交流避免敏感话题等。

 生活适应:
方法一:鼓励孩子与新环境建立新链接

帮助孩子找到新环境中ta感兴趣的人或事物,比如某个同学、食堂的可口饭菜、某门感兴趣的学科,并强化孩子与之接触时的美好体验,来帮助孩子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方法二:引导孩子发展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更多地可以用肯定、鼓励的方式,当孩子遇挫时,我们可以将重点聚焦在孩子已经做的努力上。这样,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不是当前难以解决的适应困境,而是自己做了什么或者可以做什么。



28位心理老师的暖心之作

10分钟父母心理课堂,安安心心做不完美父母;焦虑、无助、失望、生气……,都将变成你与孩子爱的密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